先秦儒家社会秩序中的“和合”理念论文

先秦儒家社会秩序中的“和合”理念论文

先秦儒家社会秩序中的“和合”理念

王凤梅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摘 要: 先秦儒家社会秩序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对“合”的强调,在各种社会秩序的不同中求“合”,实现“合而不同”,既注重社会各个方面的差异性,又强调在社会共同秩序目标下实现统一。

关键词: 和合 儒家 社会秩序

一、和合文化内涵

和合文化在先秦各家的思想中都有所体现,和合理念不仅仅是儒家所独有的,可以说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对于先秦其他各家的和合文化,儒家的和合文化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在说文解字中和合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层含义是“相应也”,在先秦儒家思想家的观念中自然存在的万物之间都是一个相互联系整体,人道是对天道的模仿,天道中的各个存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运行的整体,人道的各个要素之间同样也是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同时 “相应”,还有一层含义是指相互联系万物之间存在相互印证的关系。先秦儒家为了强调人道的合理性,先是承认天道的合理性,日月星辰有着自身的运行秩序,人的社会要达到这种秩序,就要实施一个类似于天道的人道社会。在天道社会中,有着运行的中心,人道社会中也应该有,天道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则。先秦儒家提出了通过恢复周礼,将其作为人道社会秩序的运行规则,先秦儒家通过这样的设计,将人道与天道相呼应,人道成为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圣人在其中起到的是传递信息的作用,将天道的各种“旨意”传递给人道社会,在先秦儒家思想家看来相互呼应的这种关系存在于社会的各个个体中。另外一层含义是相协调的意义。既然天道是一个稳定的秩序存在,其中的各个存在之间是相互协调的,那么作为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像,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存在之间就应该相互协调。不同的是,先秦社会由于礼乐制度的破坏,以往的这种社会秩序,相互存在之间的这种呼应和依存关系遭到破坏。因此,重建社会秩序的基础是通过礼仪制度的恢复,重新确定各个诸侯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呼应的关系,实现“和合”。

对“和合文化”的这种解读不仅仅是存在于先秦的儒家思想中,在先秦的道家观念中同样存在这种事物之间的这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论证。道家强调道生一、一生二,阴阳两极生万物,阴阳两极之间不是一个完全对立的存在,两者都是来源于一和道的概念,本身两者之间就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存在。在道家的“双鱼图”中,阴阳两极是一个相互印证的整体,在阳极中可以包含阴极,同样在阴极中也包含阳极。和合文化被儒家思想家贯穿整个社会秩序重建的观念中,成为实现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础。此后儒家各个思想家对和合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

二、儒家和合文化

经过历史上各个儒家思想家的丰富和完善,和合文化成为儒家社会秩序建设中的重要理念,和合文化成为一个具有多层内涵的文化概念。

1.儒家学者派生出合生万物的概念,在《吕氏春秋》中和合概念中就有“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的表述,天地万物的生长被认为是天地和合的产物,在《中庸》中,这种和生万物的记载更加明确,“和实生物、合生万物”,在儒家学者的观念中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果与原因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了一种力量的推动,万物的产生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儒家学者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强调合生万物的理念,与儒家实现社会大治的理念相关。

儒家思想的产生之处面对的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周王虽然依然是名义上的君主,但是对于各个诸侯的约束力已经消失,各个诸侯不需要对周天子进行朝觐,周初创立的各种礼仪制度被破坏,社会的等级结构虽然整体上还没有被打破,但在诸侯与王之间已经较大的分歧,虽然诸侯力量增强了,诸侯开始对于其他诸侯国进行征伐,以显示自身的实力,这种征伐造成了社会秩序的进一步混乱。因此,在先秦儒家看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第一步肯定是制止诸侯之间的这种征伐,实现诸侯之间的社会秩序。先秦儒家也看到了由于诸侯征伐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人口生息受到了诸侯征伐的破坏,整个社会生产处于一个停滞甚至倒退的时期,正是基于这种对于社会生产状况的考察,先秦儒家学者才十分强调和合对于万物生长的重要性。

为了进行数学创造力教学,教师本身应具有创造力,这里的创造力不单是数学创造力,更重要地是教学上的创造力,即教师发挥教学上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鉴于各水库工程的成本费用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紧缺程度各有不同的实际,按照“分期实施、逐步到位”和“区域基本同价”的原则,建议对30座大型水库和各区域典型中型水库工程的城镇供水(原水)价格作出调整。供水价格调整后,各水管单位要努力深化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控制成本,降低费用,完善计量方式和水费使用办法,规范成本核算,实现良好的经营管理以促进水利行业发展。

护栏、交通防眩和交通诱导设施的设置以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和实用性为原则,以提高路面通行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率、减小事故损伤率、美化周边环境、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根本前提[1,2]。

3.合而不同的观念,先秦儒家在强调万物的统一性、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强调失误的差异,这是和合文化的更深层的概念。在儒家对和与同的不同解读中,和与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在先秦儒家看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概念,所谓的和的第一层含义是强调事物的相似性,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是讲万物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体的基础。和还有一个儒家更深层的规定性,就是事物的差异性,这是儒家对和更深层次的解读,即万物的差异性。事物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一面,事物之间不仅仅存在相互联系的一方面,但事物之间还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是事物规定性的最重要的内涵,也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重要的特征,这两个层面的含义共同构成了一个和文化的内涵。同在儒家文化中则与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同只有一个层面含义,即事物的相似性。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同规定的只是事物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概念,没有一个差异性的概念,这是儒家对于和的特殊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将和作为特殊的概念。只有这两个层面和的概念,才有儒家所说的和而不同。

2.儒家学者对和和解读为中和、中庸的状态,儒家学者注重对度的把握,讲究适度原则,这是儒家强调的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准则。适度原则是儒家学者在长期的社会关系的磨炼中成就的一个重要人格品质。先秦各种学术思潮中不乏激进的法家和消极的道家思想,不管是那种思想的核心都是在现实中需求一个社会秩序恢复到方案,学者为了实现自身的主张,在各个诸侯之间穿梭,宣传自身的理念,参加各种学术论战,以彰显自身学术的优势,希望以此获得诸侯的赏识,从而有阻碍展示才能的机会。但由于先秦时期诸侯之间都强调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对于各种学说并不是全部赏识,先秦儒家经常会碰壁,在诸侯之间宣传自身的理念经常受到阻碍,这就促使儒家思想家练就完善的中庸的人格。应时而中,在儒家学者看来激进的理念对于恢复社会秩序是没用的,社会秩序的恢复需要通过这种问问尔雅的执中的理念,诸侯相互之间通过对和合、中庸的强调,不超于相互之间的界限而实现。从这个层面上将和合观念作为儒家处理诸侯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准则。

此外,儒家强调和而不同的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背景是先秦社会的秩序的内涵。在先秦社会中,先秦各家为了宣传自身的理念,需要增强的是理论本身的适应性,强调理论在不同的诸侯国都有可以适用的空间。但各个诸侯国的实际差异是较大的,如何在这种相互之中的差异性中,需求理论的最大适用性是儒家理念所必须注意的,和而不同的概念能够完全将这种差异性和共同性完美结合。此外,先秦儒家为了维系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同样需要设计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下,各个诸侯能够在纷争的基础上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稳定及整体社会秩序,各个诸侯能够在不同的政治诉求中,寻求价值和目标的统一性,从而实现相互关系的稳定。总之,儒家设计的和合文化概念的两层含义的最终目标是强调在差异性的基础上,诸侯实现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于先秦的各种学术思想而言,如何实现自身流派的价值,将自身的学术价值在各个诸侯中获取生存空间,拓展自身学术发展空间,将自身理念与现实社会主题相联系,自然成为各个流派实现自身价值的首要关注的问题。

先秦儒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先秦儒家将社会秩序的实现作为实现自身理念社会价值的重要目标。儒家学者为了实现这种社会目标,设定了和合的概念,将和合文化的概念作为实现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在强调诸侯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注重实现各个诸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稳定,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先秦儒家希望恢复的是周代的各种礼仪文化,以礼仪制度作为联系社会各个结构的纽带,诸侯之间、个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通过这种礼仪观念维系相互关系的稳定,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陈文.论儒家和合思想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意义[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01):68-71.

[2]杜吉刚.阴阳同构与礼乐之用——儒家“和合”观念内在结构分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61-65.

[3]李英灿,元永浩.儒家的社会规范与阴阳五行秩序[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22-27.

[4]张立文.儒家和合文化人文精神与21世纪[J].理论参考,2007,02:58-60.

[5]刘倩,陈爽.传承儒家和合思想提升公民道德修养[J].延边党校学报,2013,02:21-23.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观的哲学底蕴”(项目编号:16BKS020)的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先秦儒家社会秩序中的“和合”理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