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潘 曦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经济学院,重庆 401320)
摘要: 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强、专业口径宽、职业指向不明确,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面临挑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雷同;课程设置理论化,体系系统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操作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本文首先对应用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做理论梳理,其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做细致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成因,以为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扩招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适应了经济发展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然而高校多样性并未随之提升,相反还出现了地方院校同研究型高校办学定位趋同、专业设置雷同、人才培养方式相近,“重理论、轻实践”,科研活动“重科学、轻技术”等现象,难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1]。针对上述问题,2014年,教育部相关领导明确提出鼓励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指导意见,一些省市率先实施试点工作,部分高校加快展开实践探索。这一应用转型是牵涉到全国、各级政府、地方高校三个层面的制度调整与改革,落实到地方高校,最核心的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1],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经管类学科的基础性专业,经济学专业口径宽、理论基础强,应用领域与对口岗位指向不明确,向应用型转型更是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适宜于经济学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成为应用型高校经济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学界对于什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做了许多讨论,普遍认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一种对于培养过程的设计、建构与管理”[2],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的内涵与结构,但总体上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3]。
1.应用型人才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导向与定位的作用,并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在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前必须对上述问题做理论梳理。根据1997年出版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课程属性对高度教育进行分类,认为高等教育包括了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类。以这种分类法为基础,国内学者划分了学术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三种人才类型。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知识创新、科学发现,应用型人才则主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寻求可以付诸实施的问题解决方案。从知识劳动的角度看,学术型人才主要创造知识,应用型人才则是在应用知识[4]。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工作也主要是应用知识,但与应用型人才的区别在于,职业技能教育是以培养操作性技能为主,理论知识学习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学科为基础,应用为导向,要求以科学理论为基础面向应用进行研发与实践,“有无学科”可以作为二者的区别。
在应用型人才内涵界定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明确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应在通用素养和通用能力基础上,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主要体现为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掌握与运用,要求具备专业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技能施展能力[5]。相较于其他两种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养方面应具有综合性或复合性。
2.专业与课程体系。专业与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学校教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以何种方式实现”的内容载体。专业设置包括专业覆盖广度与深度、专业分类程度、专业确认时间、各专业之间的转换、双专业和辅修设置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导致不同的专业设置。部分学者提出,学术型高校以学科为导向设置专业,技能型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应用型高校则应在学科基础上,以应用或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然而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地方普通高校普遍沿用传统学科专业设置方式,并未注重行业应用、地方需求,特色不明显。另外,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单个学科的知识已不足以胜任工作岗位,企业对综合性或复合性人才的需求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还应注重跨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3.培养途径。不同高校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定位的差异,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不同,相应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要求等方面都将有所区别。培养途径是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培养方式与特征上。通过上述理论梳理,知道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两大特征,一是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同时也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轻理论、重实践”相区别;二是强调服务于地方发展,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性。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必须以这两大特征为依归,强调“实践能力”导向,强调“校企合作”特色。在这方面,以校企联合培养著称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德国关键能力培养模式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另外,我国近年也形成了“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订单班”培养模式一系列研究与实践成果[6]。
课程设置指各类课程的设立与安排,主要包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方面,不仅包含理论课程学习,还包括实验、实践、实训、实习等环节;不仅包含正式课程,还包括非正式的“隐性课程”。课程体系建立在专业设置基础上,专业设置的广度、深度都深刻影响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又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应用型高校应以“学科为基础,应用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三方面要求,根据要求设置课程,落实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内容载体作用,实现综合性、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脱节”、“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除了上述普遍问题,经济学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性还面临其他局限。
呈鲜味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在鸡胸肉、腿肉和肝脏部位,C1组和D1组分别为0.05%和0.046%、0.076%和0.068%、1.85%和1.43%,表明在放养条件下,无抗养殖组鸡肉略高于有抗养殖,而肝脏中则无抗养殖显著高于有抗养殖。
其次,由于培养目标宽泛,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各门课程自成体系,忽视了彼此的联系与衔接。比如上面列举的各门理论基础课程,分别对应不同领域,缺乏围绕某领域或某项实践能力的“纵向”逐层深入的学习过程。
2.课程设置理论化,体系系统性不强。首先,由于盲目模仿学术型高校理论经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大量开设的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投资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制度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带“学”的理论基础课程,而体现经济技能培养的证券投资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外贸实务等课程则开设不足[7]。
本区表层土壤Cd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1~335 μg/kg,均值为78.07 μg/kg。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本区有97.06%的土壤Cd含量值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300 μg/kg)[4],其土壤环境质量中单指标Cd处于清洁状态;有2.94%的土壤Cd含量高达335 μg/kg,略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环境质量中单指标Cd为轻微污染。
由于经济学专业口径宽、理论基础强,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定位宽泛: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做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等,从事经济分析、规划、预测,以及市场营销、投资理财、教学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导向不明、职业指向较宽、人才要求过高,没有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特点来确立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定位。在这种目标定位下,经济学学生普遍对专业学习、就业领域感到迷茫。为此,部分高校限制专业口径,在专业基础上设置了“方向”,比如投资理财、国际贸易等,强化学生对专业方向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但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分方向学习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及金融、国贸专业的学生。
1.专业定位不清,培养方案雷同。经济学专业是按照学科导向设置的,学术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都设有该专业,分别对应于理论经济人才与应用经济人才的培养。然而通过对两类高校部分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发现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并没有体现差别,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趋同的现象。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应用型高校对学术型高校的盲目模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济学专业属于理论经济学的一级学科,理论性强是其突出特点,向应用型转变存在困难。
3.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操作不够。教学方法方面,由于经管类专业“生师比”明显高于其他理工类专业,通常采用“大班制”教学,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中间穿插案例讨论、专题学习等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性不足,对案例、专题分析的深入度也不够。
(6)You flexible spending account form was not signed.
(1)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合理选择确权路径。通过流域用水总量、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厘清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需水的合理边界;通过分行业水量配置方案,将经济社会用水分解到生活、工业、农业等各个行业;综合考虑土地、用水定额、人口、种植结构等因素,因地制宜把水权确权到工业企业单位和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用水户。
实践教学是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普遍推广的教学方式,期望通过提升课堂实验、实训比重,加强调查项目、专业比赛等实践训练,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从而培育其职业素养与能力。但是迄今实践教学还只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附属和补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课堂实验/训来说,主要以单项验证操作性实验为主,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为目的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以校外实践来说,校方与企业没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上形成对接,缺乏长期、深入合作,也没有实质性互动,实习基地流于形式。另外,由于经济学专业职业指向宽泛,实习单位、实践平台所属行业各种各样,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围绕明确的关键能力、职业领域去建构,一体性不强。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经济学专业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面临挑战,主要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雷同;课程设置理论化,体系系统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操作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明确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围绕该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三方面达到培养要求。同时应注意,应用经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应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具体的培养流程中,使“培养人”与“用人”不脱节。
参考文献:
[1]郭建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1):1-10.
[2]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6.
[3]柳长安,白逸仙,杨凯.构建“需求导向、校企合作”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6,(1):36-41.
[4]吴重涵.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知识劳动的性质与内涵建设[J].社会科学战线,2015,(10):232-238.
[5]王丙毅.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6):36-40.
[6]张烨.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巴符州双元制大学为例[J].比较研究,2018,(2):171-176.
[7]田涛.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构建[J].特区经济,2016,(1):68-70.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conomics Specialty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N Xi
(School of Economics,Rongzhi College,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20,China)
Abstract: The economics specialty theory foundation is strong,the specialty caliber is wide,the profession direction is not clear,faces the challenge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ition to the application type,the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goal is not clear,the training plan is similar,the curriculum is theorized,System is not strong;teaching method is single,practice operation is lacking and so on.The root of these problems lies in the lack of clear target of talents training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Therefore,this paper firstly combs the connot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then mak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economics majors,and furth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ode of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ause of formation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reform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conomics major.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Economics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 mode;applied talent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24-0071-03
收稿日期: 2018-11-20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15年度重点项目《融智学院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实践》(2015004E)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潘曦(1984-),女(汉族),重庆人,讲师,硕士,从事产业发展与企业战略研究。
标签:应用型本科高校论文; 经济学专业论文; 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应用型人才论文;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经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