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与制约: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双重作用_农民论文

促进与制约: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双重作用_农民论文

推动与制约: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中国论文,作用论文,农民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3)01-0011-02

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似乎是一个人们有意无意都在回避的问题。 回避的原因就在于农民法定政治地位与实际政治地位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较高的法定政 治地位与较低的实际政治地位的反差使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难以给予准确 定位。一般都是笼统地讲农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更多关注的是农民在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好像中国的政治发展同农民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人是政治发展的主体,也是 政治发展的归宿。离开占总人口70%多的农民来谈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严重脱离实际的 。任何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的人都不能回避和忽视农民问题,这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

1 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双重作用

1.1 农民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先导力量

中国的改革开放肇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家庭联产承包”实践。以此为开端 ,中国农民以一系列的创举向传统体制发起冲击,他们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垮了人 民公社,并以乡镇企业、民工潮、村民自治实践连续创造了惊世之变。所有的变革的起 因与外在形式都具有鲜明的“经济”色彩,但结果则是对支撑和保障原有经济体制运行 的政治体制框架弊端的否定。家庭联产承包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否定;发展乡镇 企业,不仅从经济门类上改变着农民职业的单一性和农民身份的不可转化性,而且对二 元社会结构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系列歧视农民的制度提出了挑战,促使国家进行政治、 经济体制的变革;村民委员会选举虽然只是有限的民主政治,但却是农民实践政治参与 的真正开端,为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着鲜活的经验。正是农民在经济上的一系 列变革,促使和推动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农民成为了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变革 的先导和推动力量。

1.2 农民是维护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民一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有力的杠杆,直到今日改革开放的新 时期,农民依然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社会力量。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这 一国情决定了要维护、保持国家稳定,首先要维护、保持农村稳定。稳定了农村和农民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稳定了中国,为整个国家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7年2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我国有5亿农业人 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1961年5月又 深刻指出:“中国这个国家,离开了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1]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审慎地分析中国国情敏锐地察觉到农民与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深层 关联,并多次强调了农村稳定在整个国家稳定中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中国有百分之 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 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2]农村稳定对于保持政治稳定的作用,许 多研究现代化的学者也都非常重视。美国两位农村社会学家就认为:只有政府感受到放 心时,才能把精力投入到发展规划中,而“不发达国家的稳定依赖于农民的支持。”“ 不发达国家的政府要保持政治的稳定,必须改变农民对政府的态度。”[3]

农村是农民的聚居地,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村的稳定与不稳定都是农民的行为作用 的结果。建国以来,农民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时期,虽然中 国社会进入了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现,但由于农民率先进行了改革并 成为改革的主要受益者,保持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长期稳定,从而维系了整个国家的稳 定,确保了这个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1.3 农民在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同时,对政治发展的制约也是显而易见的

1.3.1 农民人口绝对数大,且平均素质低的现实制约着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建设,需要有 相适应的社会土壤,更需要植根于广大民众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向往民主和法制的 强烈愿望的内在动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的一直是农民,是自然经济条 件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实行公有制,共产党领导农民走共同富裕 道路,为农民摆脱小农意识,形成社会主义的和现代化的政治观念作出了巨大努力。但 是,我们不能认为与传统农民相联系的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已经得到根本改变。中国传统 农民作为小生产者是中国传统生产方式的维护者,可以说这种生产方式就是他们的生存 方式,他们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坚实基础和物质载体,是传统生产方式经久不衰的根源。 直到今天,传统农业文明所具有的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主要是在他们中间程度 不同地保留着,这是整个社会政治非民主、非法制因素得以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 党人通过伟大的革命和建设运动前无古人地改造了农民,但离重塑现代新人的目标还很 遥远。只有传统农民与传统生产方式最终消失,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真正完成,我 们绝不能抱着避开中国农民“先民主起来”的幻想。

1.3.2 农民主体性的缺失制约着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人的社会主体性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为只有人们真正成为自身利益的主体 和平等的社会主体,才能真正参与到政治发展的进程之中,从而推动政治的发展。我国 虽然经过20多年的农村改革开放,农民的主体性得到了确认,农民获得了利益主体性和 行动主体性的地位。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解决如何保护农民主体性地位不受损害的 问题,农民还不能很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犯。农民负担的加重和随意变更承包田 的承包期限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更为重要的是至今仍没有给予农民与城市居民同等的行 动自由和待遇。那些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在行动上受到各种歧视性的限制,比如城镇社 会不允许他们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就业政策,限制甚至禁止他们进入许多行业工作, 进城的农村人口还经常遭到城市管理部门的治理、整顿和驱赶。

总而言之,农村改革开放使农民完全摆脱了人民公社时期的严格限制,具有了可以支 配自己行动的自由,但是他们却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和条件选择就业、迁徙 和定居,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利益需求,还不能广泛地参与社会政治生 活,无法影响国家和社区的决策,无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没能形成现代意义的利 益集团和政治力量。这就严重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没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的参与,中国的政治发展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2 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处境,决定了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双重作 用

2.1 农民是开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的主要依靠力量。中国现代化历程虽然从鸦 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无能,现代化历程曲曲折 折。直到中国共产党依靠千百万农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进 入了正常的发展时期。农民也就成为开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的重要力量。

2.2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的启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确保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健康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民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人力。1952年~1978年,国家通过工农三大“剪刀差”,从农业和农民中抽取了7140 亿元资金积累。[4]农民用自己的牺牲,启动了中国工业文明的车轮,使中国形成了较 稳定健全的工业化体系。

2.3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中国改革的先行者,农民以其伟大的创举,探索出实现 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量。70年代末,农民在实践中 创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形式,冲击了不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传统的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了中国改革的新时代,并为农村改革提供了“源头活水”。而乡 镇企业的崛起则启动了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在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各地迅速崛起 的小城镇,也是农民的创造,它大大拓展了中国农村的城市化道路。

2.4 农民在为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并继续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自身也成 为现代化变革和改造的对象。今日的中国农民虽然已不是封建时代的小农,但由于生产 方式的落后,传统农民的历史局限性在今日中国农民身上依然表现的十分明显。与农业 生产力落后状况相联系的农村生活水平尚不高,愚昧、民主化程度较低的状况大量存在 ,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还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的发展。 落后的农村状况和大量的农业人口的存在不能不严重制约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建设愈是深入发展,这种制约性表现得愈是明显。因此,将受落后的历史条件和 思想制约的数亿农民改变为现代农民,是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农民既是中国现代化的依靠力量,又是现代化改造和变革的对象,农民在现代化中处 于两难境地。这就决定了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双重作用。

3 农民身份转化将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把农民对政治发展的制约转变为推动力量,就要 改变农民在现代化中的两难处境,而改变农民两难处境的惟一途径就是改造和变革农民 ,实现传统农民的身份转化。

农民身份转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改变以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农业小生产 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实现向现代化、产业化、商品化生产方式和城市 化生活方式的转变[5]。农民身份转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不经历声势浩大 的农民身份转化过程,就难以到达现代化的彼岸。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民队伍,数 亿农民的身份转化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中国农民身份的转化过 程就是中国政治的发展过程,农民身份转化将成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强大力量, 没有农民身份转化,中国的政治发展也不会有大的进步。

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推动政治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 或是更深层的因素就是经济的发展和人的社会主体性。政治发展除了来自经济发展的动 力外,还有来自政治自身的动力,这就是人的社会主体性。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政治 发展的主体,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利益的关注,是推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性 力量。由于人们改善生存状况的需求水平总得说来是不可逆转的,而需求的发展又是永 远不会停止的,这样它就为经济、政治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就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 政治发展而言,除了经济发展对政治发展的推动外,具有独立地位的社会主体的形成和 发展也是政治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而我国农民身份转化过程就是具有独立地位的 社会主体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而且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形成具有独立地位的社会主体 的过程,因此,农民身份转化就成为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力量。

标签:;  ;  ;  ;  

促进与制约: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双重作用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