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零售市场进一步放开新形势北京市促进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做大做强论文,新形势论文,零售市场论文,流通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推动和促进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流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流通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现代流通方式加速推广,流通秩序日渐改善,流通产业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精神,为迎接我国零售业从有保护的竞争阶段走向全面竞争时代,北京大型流通企业加快发展步伐,现代化、组织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有一定竞争实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大型流通企业茁壮成长主要体现在:
一是大型流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连锁百强中具有一定规模优势。从北京入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的情况看,2000年,北京入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18家,年均销售规模仅6.7亿元;2002年入围企业20家,平均年销售规模达到 25.5亿元;2003年入围企业14家,平均年销售规模为40.8亿元,较 2002年增长60%,较2000年平均规模增长6倍。短短三年间入围企业数减少了22%,销售规模却增长了509%。去年上半年,本市7家企业入围全国连锁30强,实现销售额占30强的22.3%,销售额增长率为51.1%,比30强38%的平均增长率高13.1个百分点,平均销售额达到54.3亿元。目前,年销售规模大于100亿元的企业有2家,大于 50亿元的企业有4家。同时,北京在电器连锁销售、汽车连锁销售等专业店领域处于全国领跑位置。
二是连锁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强。从入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规模看,2000年北京入围18家企业,总销售额相当于同年北京市社会商品零售额的8.9%;而2003年入围的14家企业,总销售额相当于同年北京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2.6%。
从前5家、10家、20家零售连锁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看,2003年,在全市101家零售连锁企业中,前 5家企业的销售额占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的41%;前10家企业销售额占61%;前20家企业销售额占 88%,约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8%,呈现出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三是大型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效益得到同步增长。北京大型流通企业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保持了经营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大企业的人均劳效、地效等绩效指标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项指标达到财政部有关商业企业经营的优秀或良好标准,说明大型流通企业的运行质量是健康的,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大型流通企业在竞争和发展中发挥品牌优势,在现代流通方式的带动下,在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中不断做强做大,归纳起来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在做大方面,一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在走出去中做大企业。大型零售企业集团积极应用连锁经营模式,在立足北京的基础上,加快了在全国的商业布局,不断延伸市场半径,拓展进入新的区域,开辟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增量资源,盘活存量资源。目前,北京连锁企业在外埠开办的超市、专业店等连锁门店1000多个,分布在全国230多个城市中,有的企业已基本完成在全国一级市场的战略布局。
二是顺应发展需要,在联合重组中做大企业。大型流通企业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竞争的新形势,从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出发,通过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重组,通过开办连锁直营店、加盟店,通过参股、托管、资本并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拓展企业网点规模,形成了资源共享型、强弱互补型等扩张重组模式,在企业扩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积极进行业态创新,在多元化经营中做大企业。大型企业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业态,创新业态组合。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型流通企业在加强主力业态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业态的错位经营,超市与便利店业态组合、百货与超市业态、百货与购物中心、百货与折扣业态、专业店与专卖店等多种形式的业态组合式发展,丰富了首都市场的业态结构,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保持了企业经营的持久活力。如,2003年北京入围全国连锁百强的8家超市类企业有7家为复合业态企业。多元化经营,使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放大”。
四是打通融资渠道,在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中做大企业。北京大型流通企业积极寻找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点,从几年前的国内A股上市发展到积极争取在香港上市,企业采用规模与灵活的资本运营模式,获得了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解决了企业高速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当前北京商业企业中共有A股上市公司5家,物美商业集团、国美电器成为在香港H股挂牌的上市公司。
在做强方面,一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积聚核心优势“做强”企业。北京大型零售企业作为北京零售行业的领先者,以发展民族零售产业和弘扬民族商业品牌为已任,在网点规模快速扩展的同时,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预算成本控制管理,经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强化了企业管理体系,夯实了管理基础,使企业在做大中逐步做强,在做强中,实现了逐步做大的良性循环。同时,科学的管理使企业具有了核心竞争优势,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才建设“做强”企业。在人才建设上,北京大型优势零售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源泉,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才的国际化,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经营管理技术的人才已加入到大型企业的团队中,为企业发展,为能够尽快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型流通企业正在逐步缩短与国际大型流通集团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距离。
北京大型流通企业经过两年的不断发展,在流通经济中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建立首都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力量,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营创新力和发展潜力。正是由于大企业的市场推进和创新带动,使流通产业的规模结构逐步优化,便北京流通现代化的运行质量得以提升。实践证明,北京市的大型流通企业是有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是首都流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正是有大型流通企业的带头作用,使流通业在遇到非典等突发事件时,具有了保证市场安全和稳定的能力,使社区商业服务业的功能更加完善,并通过特许经营为中小流通企业创业和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作为北京流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者和见证者,北京市政府、市商务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管理意识,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优化流通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大型流通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通过建立大型流通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与大企业的流通和联系,积极与外省市及国家有关部门协调,为大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合资合作、上市、税收等实际问题,搭建了为大型流通企业服务的快速通道。在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过程中,本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鼓励、引导和发挥大企业的品牌优势,通过进行优秀特许品牌推介等工作,促进社区便民服务网络的建设。2002年以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北京市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商务局与相关部门制定了《北京市商业结构调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政策协调体系、资金支持体系,为鼓励、引导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在特殊时期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非典期间,实施的“抗非典促经济专项贷款行动”,有效帮助企业渡过了经营难关。
可以预见,通过政府的培育、扶持和促进,特别是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增强,首都的大型龙头企业一定能够做强做大,一定能够成为中国民族商业的巨人。同时,在首都流通现代化的航程中,大型流通企业也一定能够为众多中小流通企业发展、为首都的流通业发展领航,创新开拓,锐意奋进,共同面对流通业竞争和发展的明天。
标签:连锁经营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