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域中的我国职务犯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职务犯罪论文,社会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防范和打击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对建立一个清正廉洁、公正高效的社会环境,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一、我国职务犯罪的新变化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或者组织章程等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者滥用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要求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总称。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也是实行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及徇私枉法罪等等。
近年来我国的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加强了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了职务犯罪上升的势头。但从全国近年来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目前职务犯罪呈现以下新变化。
第一,家族型犯罪案件增多。职务犯罪分子在利用手中权利谋取私利后,受益的并不仅仅是犯罪分子个人,其家人、亲戚等都可以从中获利,于是犯罪过程家族化变化趋势明显。
第二,职务犯罪群体化。在近年来查处的许多职务犯罪案件中,许多案件是由多个层次、多个岗位的掌权者狼狈为奸、内外勾结、上下串通、互相利用而结成的群体行为。
第三,权力与资本的同体化是当前职务犯罪的又一新变化。权力和资本的交换是常见的非法敛财方式。权力或资本的一方拥有者,通过与另一方的秘密合作、交换,来实现自身原有资源的迅速扩张和增值。然而,权力与资本的同体化,使我们看到腐败权力场中,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实现权力与资本高速双扩张,有的在此基础上形成黑恶势力,为害一方。
第四,职务犯罪出现了“权力期权化”现象。政府官员领导干部退休前,利用自己的手中权力为这些企业谋取过重大利益,进行了“权力投资”。有些退休官员带着“剩余权力资本”,利用自己在职时培育的关系网和手中的其他权力资源,寻租权力场,为企业谋取不当利益。
二、对当前我国职务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解释
从犯罪社会学来看,惩治犯罪与犯罪形式是一个矛盾体,他们对立统一,不断出现新变化。对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新变化,不仅要看到“罪”与“罚”的新变化,而且还应该看到产生它们的深刻的社会、群体、个体及其相互影响的原因。因此,对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新变化进行社会学分析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社会学理论看来,对犯罪现象的分析应该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与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统一的角度来解释”。从国内环境来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中国社会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和社会转型。
首先,中国社会结构性变迁加剧,导致社会各阶层利益重组。原来的既得利益阶层在这种结构变迁中,其相对于低收入阶层的高收支比值正在缩小或倒置。一部分国家公职人员简单地将自己的收支比与部分高收入阶层的收支比作比较。产生被剥夺、吃亏的错误认识。于是有些人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攫取钱财,走上了犯罪的途径。
其次,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转轨时期,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经济资源配置机制。这两种机制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是扭结在一起的,于是某些国家公职人员就利用两轨之间的缝隙和漏洞,运用行政机构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谋取自己的私利。
第三,健全、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监督不力,是职务犯罪另一重大因素。权力一旦脱离了监督或制衡,就必然走上滥用或专制。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新的社会控制监督机制的形成和发挥作用,则还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这种新旧交替期间的失调失序,不但形成了对传统社会规范的冲击和改变,也造成了社会控制力的弱化。
第四,职务犯罪分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其走向人民对立面的内因。全球化浪潮下外来的和封建时期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一些落后的文化因素,仍然存在于现实社会中。部分公职人员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在其头脑中扎根。他们疏于对先进文化的学习追求物质刺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失去了方向。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丧失了一个党员或政府公务员的基本原则,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滥用职权、钱权交易、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成了人民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