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庄园中学 265300
摘 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缺乏情感注入的课堂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尝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相关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情感导语 现实情感 内在情感 抒写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教会学生用健康的感情去面对学习、面对生活,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使命,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履行好的责任。翻开初中语文课本,情景交融的诗词,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无无洋溢着对祖国、对自然、对亲情深挚的情意,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将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使之产生共鸣,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披文入情”,借助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设置情感导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导语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就好比一篇好文章的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感导语便于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下功夫研究教材。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真正把握作者感情,创设某种情境,自然地拨动学生的情弦,使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通过仔细研究教材,发掘出父亲的面部特征描写,用父亲脸上的皱纹来设计导语,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据此引出课题《背影》,感受别样的父爱。
2.要有独特的视角。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语,要有独特的视角,能瞬间将学生引入作品的情境中。有的教师导语设计得很长、很繁琐,一点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我在教学《春》一课时,不用描写春的诗句,也不用描绘春天的画面,而是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用语言表达出来。“现在,你们把自己的春天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与大文学家来比一比,如何?”这样的导语, 无疑是投石击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从感情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欲望。
二、借助教学内容,联动学生现实情感
语文教材本身情感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许多现实情感,如果没有情境的联动,只是作为一种潜在的能量存在,并不能实际体现出来。我的做法是:
1.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真挚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产生、增长、形成某种意志品格的作用。如在学习《孤独之旅》一课时,我将文中的景物描写作为引发学生现实情感的支点,引领学生分析作者对环境的诗意描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既有苦难更有美好;同时也启发学生,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得到美好的生活,所以要学会正确面对苦难。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而忽视“情”的作用,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与此同时,“理”只有通过“情”的心灵内化,才能转化为符合规范的思想和行为。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深刻含义。
语文教材,尤其是散文,往往富含哲理,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出这些重点语句、语段的深刻含义,才能真正地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结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现实谈感受,这样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三、通过反复诵读,挖掘学生内在情感
现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中得到的关爱太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的关心当作多余的唠叨,把父母的观念当作陈词滥调加以摒弃。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给学生一点时间去审视自己的亲情和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挖掘学生内在情感。
1.在品读中感受。
要从学生的实际感受入手,在品读中反思。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怎样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打因赖床不上学的英子”这件事?学生在品读中发现,英子被打的原因是不想上学,爸爸打英子是为了培养她面对困难(雨天)时勇敢面对的意志,从而认识到父爱不仅仅是和风细雨,更可以是暴风骤雨;暴风骤雨式的父爱虽然有点冷酷,但是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2.在品味中体验。
朗读可与作者的感情真正地融为一体。有些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咏而出的,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体验出诗人的复杂情感。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这首诗歌,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大陆故乡的怀念。诗歌旋律流畅而又深沉。教师对学生提出朗诵要求,学生自会在充满激情的朗诵中体验到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万劫不灭的思乡之情、民族之魂。
四、巧妙利用写作,抒写学生真情实感
1.设计便于抒发情感的文题。
我通常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内容的写作训练。如在“三八节”前夕设置的写作题目是《给妈妈的一封信》,在“国庆节”前夕设计的写作题目是《祖国,我想对您说》等等。
2.耐心指导具体的写作方法。
写作历来是许多学生的老大难,尤其是表达方式的运用,学生难以掌握方法,我在写作指导上往往要下很大的功夫。一篇佳作不仅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的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注意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既能使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还会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生活的空间,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磨炼意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巧妙地借力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论文作者:张振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导语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共鸣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