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技术手册》的定位问题论文_张秀禄

《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技术手册》的定位问题论文_张秀禄

(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天津分局,天津 300300)

摘要:《手册》定位问题事关系统性、全局性,涉及到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竭力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和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内容上,应侧重阐述事物原理,揭示规律性;功能上,应当成为新手的入门教材、执业者的工具书、工作的指南。

关键词:《手册》;内容定位;功能定位

根据2018年7月13日李其国副局长在空管系统气象运行协调视频会议上关于《如何做好航空气象观测工作》的讲话所透露出的信息,气象部计划开展《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技术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修订工作。当此之际,愿就《手册》定位问题进一言。

定位问题事关系统性、全局性,涉及到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竭力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和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1.内容定位

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和其它任何业务工作一样,包括“规律性”与“规定性”两个方面。以现有渊源看,就是《手册》、《规范》、《标准》和《补充规定》四种形式。

《手册》侧重阐述事物原理,也即“规律性”,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规范》规定操作规程,主要就是气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标准》确定指标或界限,解决的是“何种程度?”的问题。《补充规定》则是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对《规范》或《标准》中尚未明确的方面或需要细化的问题做出临时性、补充性的规定,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完善到《规范》或《标准》之中。此后三者,是为“规定性”。

以前历次版本的《手册》多是“大而全”,既包括科学原理的阐释,又包括气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内容浩瀚而繁杂。此种制式,若无《规范》,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既有《规范》,则记录和报告部分,还是“拿掉”为好。

“82版”和“99版”《手册》明确指出是《规范》副本,所以尽管大量重复《规范》中记录和报告的内容,也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也不主张这样的做法。

从《手册》和《规范》的具体内容和编制体例来看,显然《手册》不是《规范》的“实施细则”。如果《手册》真是《规范》的副本,则《规范》将被束之高阁,甚至没有存在的必要。再者,《规范》和《实施细则》都属于“法”的范畴,具有强制性;而科学原理属于学理性的东西,只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

“07版”则以“技术手册”命名,且未指出是《规范》的副本,应当说是一个进步。但其内容不仅包括气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还涉及雷达与卫星气象,从气象要素的测量方式、内容与目的的角度讲,甚不可取。

《手册》应当一部《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学》,属于《地面气象观测学》或者《气象地面观测学》的一个分支,若《航空气象学》之于《气象学》然,揭示的是事物的特殊性。当然,书的名称是叫“技术手册”还是“原理手册”,或者其他什么,是可以讨论的。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其内容定位,就是讲述原理。

需要说明的是,讲述原理,并非完全没有操作性的东西。操作性的东西还是有的,而且很必要。这里所说的“操作”,仅限于“观测”层面,不涉及如何记录、如何编发报以及如何提供服务等。这个“操作”是为反映现象、揭示本质所必须,比如,怎样目测云能天,如何器测温压湿。实际上,这个“操作”也是“原理”,就是我们所认知的“操作原理”,就像汽车驾驶原理、机床操控原理一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若将《手册》定位于《规范》副本或“实施细则”,一,应大大淡化原理内容,否则不伦不类、头重脚轻。二,《规范》内容需更原则化,否则过多低层次重复,资源配置不当;但这样一来,过简的《规范》,也就不成其为《规范》了。三,模糊了指令性与指导性,造成频繁修订不是基于科技进步,而是由于规定改变,逻辑混乱。

2.功能定位

2.1《手册》应当成为行业新手的入门教材

要入门民航气象地面观测这一行业,必须得有一部“入门教材”。观测新人从入职岗位到独立执业,必须认知什么是气象观测?什么是地面气象观测?什么是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必须认知航空气象要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要观测这些要素或者说这些要素与航空作业有什么直接或间接关系?必须认知气象要素变化的内在规律、预示意义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性;必须认知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仪器原理、测量局限以及为航空安全与高效做好气象保障的原则、重点、难点……等等。只有通过对“入门教材”的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方有可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民航气象观测员”。

2.2《手册》应当成为执业者的工具书

当观测新手掌握了从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取得执业资格,能够独立值班之后,“入门教材”就变成了“工具书”。到这时,及其日后的岁月里,一册在手,时常翻翻,就成为常态。

工具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应当是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应当是严谨审慎、精益求精、数易其稿的产物。所以我一向认为,《手册》是不可以草草了事的,是不可以急于求成的。编纂《手册》,应当立意高远、穿越时空;应当虚心求教业界前辈、广泛征求相关各方、各层级意见、参考借鉴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应当争取成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世价值”的经典之作。

工具书因其常翻,所以往往翻退了色、翻掉了皮。起初是“不得不翻”;后来,当翻过了岁月,也就翻出了感情、翻出了历史;而且,常翻常新。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手册》。

2.3《手册》应当成为工作的指南

强调《手册》是“入门教材”,是“工具书”,意指其“规格”之高,“功能”之强,切不可视之为教条。因为说到底,它阐释的还是原理性的东西,性质上属于学理,而非规则。

科学原理通常是“亘古不变”的,所以,一部教材常常可以“永流传”,而且遍行天下。但是,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揭示规律也就没有尽头。所以,《手册》不会,也不可能穷尽真理。

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认识与处理《手册》的编纂及其与工作的关系时,就要把握以下三点:其一,编著《手册》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不可求全责备、无法企及;其二,《手册》是工作指南,不是行动铁律,遇有疑难,不可一棵树上吊死;其三,工作中既要注重研习各种文献资料,又要及时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必须指出,要实现上述三个功能定位,在讲述原理时,既要与时俱进,向上“提拉”一下观测员,又要注意层级、界限和程度。比如,了解性的内容要尽量少,最好不涉及;器测原理部分,尽可能与观测员认知能力与专业水平相适应,不要进到了机务员的“领地”。否则,观测员掌握不了,或者没必要掌握,都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行局 中国民航地面气象观测手册 1982

[2]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民航地面气象观测手册 1999

[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技术手册 2007

[4]谭海涛等 地面气象观测 气象出版社 1980.

作者简介:张秀禄(1968.03-),男,工程师,航空气象观测。

论文作者:张秀禄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7

标签:;  ;  ;  ;  ;  ;  ;  ;  

《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技术手册》的定位问题论文_张秀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