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来我院医治的148例新生儿作为研讨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把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皆7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分,和比较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是否达标。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家属对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服务安全、人文关怀和环境设施的满意度评分比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生儿的消毒隔离、病区管理、护理文书、安全管理等护理指标均低于观察组新生儿,有较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并使新生儿各项指标达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指标
人口出生质量,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因此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可有效促进国家未来的发展,但新生儿抵抗力弱,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护理服务对新生儿至关重要[1]。为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价值,将我院医治的148例新生儿作为研讨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来我院医治的148例新生儿作为研讨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把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皆74例;对照组患儿男39例。女35例;足月36例,早产38例;观察组患儿对照组患儿男37例。女37例;足月38例,早产3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保持患儿床位整洁,清理患儿分泌物,及时更换尿布,给予患儿科学的配方奶,注意保温,对患儿实施按摩等[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服务安全、人文关怀和环境设施,每项满意度总分为5分,分数越高新生儿家属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和x2检验,并分别用(±s),[例(%)]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分
对照组新生儿家属对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服务安全、人文关怀和环境设施的满意度评分比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新生儿各项护理指标是否达标
对照组新生儿的消毒隔离、病区管理、护理文书、安全管理等护理指标均低于观察组新生儿,有较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病房是一种封闭式管理体系,一切的护理与生活服务皆由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特别脆弱,不能很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对生活环境有要求多,如病房温暖、无噪声、安静、清洁等[3]。新生儿病房的患儿病情重且变化迅速,家属不能陪伴身边,又无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护理工作量大,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细致与足够的耐心[4]。
优质护理需要做到①明确分区。将新生儿科分为独立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特殊护理病房与基础护理病房,设置合理科学的管理规范,定期进行消毒工作。②完善制度。清除安全隐患, 重新修订新生儿护理常规,并完善操作流程。③优化排班。弹性排班与APN排班配合进行;夜间急重症较多,责任组长与小组共同轮班,责任组长需要协调夜间临床、急救以及人力资源等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显示,实施常规护理的新生儿家属对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服务安全、人文关怀和环境设施的满意度评分比实施优质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施常规护理的新生儿,其消毒隔离、病区管理、护理文书、安全管理等护理指标均低于实施优质护理的新生儿,有较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并使新生儿各项指标达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素芳. 优质护理模式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23):222-223.
[2] 庞真真. 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2):1476-1477.
[3] 席彩凤. 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病房的应用分析[J]. 医学信息, 2017, 30(4):197-198.
[4] 王玮.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25; 470(11):80.
论文作者:吕惠 张小梅 邓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满意度论文; 病房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