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问题的设计论文_李萍

小学数学导学问题的设计论文_李萍

李萍 浙江省青田县祯埠乡小学 323913

经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这一重要教学目标被不断推上教育的舞台。在此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从“知识取向”逐渐向“素养取向”转化。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开问题二字。”教学中的问题即导学问题,导学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教师要提前设计好导学问题,用“问题”引出课堂的核心内容,把“点拨”当作路径,把“合作”作为学习与进步的主线,串联起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把一堂平常的数学课堂设计成具有导向性的课堂。

一、设计导学问题,促进学前质疑

为求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事先做好解放学生思维的教学工作。儿童的原有认知会使其对各种事物产生质疑,质疑的过程使儿童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带有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基于儿童的这种认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散地去思考和提出问题,通过“以问引思”的方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而后深入思考的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奇数和偶数”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依次报数,从1报到10后停止,然后让被叫到数字的学生在讲台上站成一排,这些数字分别是2、4、5、8以及10。随后,教师提出导学性问题。师:讲台上的同学里,哪一位代表的数字与其他人不同?原因是什么?此导学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生1:10比较特殊,其它数字都是一位数,10是两位数。生2:我有其它看法,5比较特殊。生3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说5比较特殊?对此,学生间有人赞同,也有人表示质疑,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探讨。很快地,学生发现在这五个数字中,除了5均能被2整除。此时,教师引出奇数和偶数这两个名词,让学生思考奇数的性质和偶数的性质分别是什么。学生得出结论:偶数能被2整除,但奇数不可以。

在以上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产生质疑后再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不同,会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疑问,通过引发问题促进学生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设计导学问题,推进互动对话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教导儿童善用交流与对话,把学生间自主合作和探索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关注每个人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式,在学生取得阶段性成果或遇到坎坷的时候及时引导与疏通,还要对学习情况较弱的学生给予特殊关注,让所有学生能够齐头并进,共同有效地吸收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两位数除法”进行教学时,事先对整堂课程进行结构设计,提出“96÷20=?”这个问题,让学生试着解答。学生经过思考后写出各自的答案,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答案组织全班同学寻找错误原因。生1:用16除以20,不够除,所以商8。生2:商4应该写在个位。生3:我觉得4还是应该写在十位上。96十位上的9除以20十位上的2得到的4也应该写在十位上。生2对此回答:被除数中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96里只有4个20,如果4写在十位上,说明96里有40个20,所以是不对的。师:96除以20和十位上的9除以十位上的2是相同的问题吗?生4:不是。但96除以20可以被看作是9个10和一个6除以2个10,得到的商是4。生5:我们可以这样来看,把20当作除数,先把十位上的9看作被除数,除以20,不够除,所以十位上不写数字,再以96整体为被除数,除以20,商4,写在个位上。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着得出题目的答案,从中了解到几种典型的错误,得知学生在对“两位数除法”认知上有何差异与误区。两位数除法和一位数除法在试商时有着本质的区别,两位数试商时要看做一个整体,学生对此感到难以理解,就会产生认知上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事先设计的从错题入手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此深入讨论,找出错误的根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倾听、了解别人的观点,思考辩论,摒弃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观念,遇到问题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踊跃探究,为新知识和旧知识搭建结实的桥梁。

三、设计导学问题,推进数学发现

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数学发现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看问题的角度设计导学问题,使“儿童化”的问题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落脚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圆的周长”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让学生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并在此过程中思考:圆的周长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向性问题进行思考,画出大小不同的圆后,用绳子和尺子测出圆的周长,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学生自主推导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师最开始提出“圆的周长”这一问题时,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随后教师作出引导,指导学生画出不同的圆进行探究,学生带着疑问研究不同圆之间的差别,发现了半径的差异,开始猜想并不断验证。

以上案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了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的结论,再进一步,自主推导出了圆的半径与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导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对问题进行研究的热情,这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导学问题的设计论文_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