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民族凝聚力的支柱_邓小平理论论文

理想信念:民族凝聚力的支柱_邓小平理论论文

理想信念:民族凝聚力的支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凝聚力论文,支柱论文,理想信念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问题,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凝聚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认真地领会并切实地加以贯彻。

强化理想信念,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凝聚力,首先要认识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一种理论的真实性和一种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确认,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持久的精神动机。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华民族有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了光复旧物,为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代代仁人志士,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以“富贵而不淫,贫贱而不移,威武而不屈”。他们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尽管不可能不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但都源于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就可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年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在于有这样的脊粱,有这样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实性和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正确性的一种确认。这样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获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保证。无数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战斗失败了,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继续战斗,靠的就是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忠诚,尽管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未必能够看到社会主义的实现,但却坚信社会主义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美好事业,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这一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邓小平同志多次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他还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凭着这种理想信念,我们不仅从战争年代闯过来了,不仅从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中闯过来了,而且经受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凭着这种信念,不管将来有什么艰险,我们都可以成功地闯过去,达到胜利的彼岸。坚定的理想信念,还是我们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的保证。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什么中国能够独立自主?最根本的是因为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而且就连想发展起来也很不容易。

理想信念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获得胜利的精神动力和根本保证,说到底是与它作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作用分不开的。一个党的战斗力离不开它的成员的团结意识,一个民族的自立能力离不开它的成员的凝聚意识。团结和凝聚意识来自哪里?主要来自这个党和这个民族的坚定信念和理想追求。当然,理想信念是与“利益”紧密相关的。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驱使人们去奋斗的原动力;利益的一致,是激发人们产生凝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当人们从共同目标中看到了一致的利益,目标就会变成每个人的理想信念,从而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合力奋斗,争取共同利益的实现。我们党的事业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党的理想信念也完全能够成为整个民族的理想信念,成为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深刻阐明了这一道理,他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我们党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广大党员和干部对党的领导十分信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必胜的信念。但目前也确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一些人淡漠甚至动摇、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他们崇拜金钱,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甚至丧失国格人格,滑进了犯罪的深渊。像褚时建、胡长清、成克杰等人的问题,看起来是个经济犯罪问题,深层的原因却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丧失。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就非常令人担忧。唐朝韩愈曾经说过要“忧国如家”,江泽民同志经常讲党员干部要有忧患意识,我认为最大的忧患就在这里。

理想信念在今天的特定情况下,已经不单是一个个人信仰问题了,而且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问题。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事实,我们不能不感到这一问题的紧迫。许多人对戈尔巴乔夫下台时说过的一段话都还记忆犹新:“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我的最大遗憾就是使伟大的苏联公民丢掉了伟大的苏联国籍。”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苏联解体当然不是一个遗憾不遗憾的问题,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彻底的社会主义者。关键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件事。当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有人说什么“东欧剧变怕什么!苏联解体怕什么!将来他们发展得会更好。”可是十年过去了,政治动乱不已,武装冲突不断,经济大幅度下滑,这就是苏东的现实。今年元旦过后,俄罗斯代总统普京一方面处理着车臣武装冲突问题,一方面关注着每况愈下的国内经济形势。他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十年下降了50%,当年的世界第二大强国,今天仅相当于中国的1/5。”更为严重的是,那里的共产党人被打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有的连起码的生活都没有保障,许多在卫国战争中、在国家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干部,晚景十分凄凉。造成俄罗斯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意识形态出了问题,动摇以致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人似乎更注重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如著名学者亨廷顿就曾系统总结过苏联失败的教训,他明确指出:“前苏联败在了意识形态上,败在了对马列主义、对社会主义信仰、信念的动摇上。”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理想信念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用什么样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用马列主义观察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由此开始了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历程。毛泽东同志说,中国人找到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今天我们强调理想信念,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要使广大干部,尤其是高中级干部,能够更加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作为观察国家前途命运的工具。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曾经说过,学好了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队伍就能巩固,我们的干部就能得到提高,我们也才能够有本事迎接未来的光明世界,掌握这个新的光明世界。他还说:“加强全党的思想教育,这是对付黑暗和迎接光明的思想准备。”从那时到现在情况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从为了迎接新的世纪和经受各种可能的风险考验而作思想准备的意义上说,今天我们抓紧理论学习,强调理想信念,和当时延安整风所做的不是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吗?!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家,要划清重大的原则界线,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都是在为迎接21世纪,为经受各种可能的风险考验而作“思想准备”。

强化理想信念,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带头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具体工作要做,但本质上说来都是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人不能不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人信不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这是至关重要的。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人如果自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那么从你口中讲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言不由衷的。这样一来,要想让别人相信则是非常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呢?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很多同志都有这样的经历:年轻时,受党的培养教育,受当时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的影响,打心眼里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那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还只是处在一种朴素感情的阶段上。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当着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慢慢地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因而对它的信仰也就慢慢地由感性升华到了理性。这种升华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绝不仅仅是人们信奉的“主义”,而首先是一种“科学”。如果只知道它是主义,而没有认识到它是科学,那么这种信仰就还是不成熟、靠不住的。只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科学,进而把它作为信奉的主义,也就是说把对它的信仰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才是成熟的,才是靠得住的。为什么一些人在社会主义处于高潮时盲目地崇拜它,而当社会主义遇到挑战时又胡乱地猜疑它?分析其原因,都是不能理智、成熟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它不可能与生俱来,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作为理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一百五十多个春秋,潮起潮落,怀疑、非议、否定的态度始终不断,而且今后还会持续下去。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深入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实质,把对它的信仰由感性升华到理性,我们就能够经受各种风风雨雨的考验。

是教条主义地还是历史主义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对于人们坚定对它的信仰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作为教条,那么今天的好多问题它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因而不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认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新的重大问题而产生的新理论,又往往不被当作马克思主义。如果坚持历史主义的态度,情况就不同了。按照这样一种态度去思考,我们不难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要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由于它们具体、历史地依次回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从而成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态度去思考,就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既有一般性的原理,又有特殊性的原理,还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个别结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某些个别结论当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失去意义;某些特殊性原理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致被新的实践所修正;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则是始终起作用、始终动摇不了的。因而我们既不能因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而拒绝抛弃应该抛弃的个别结论,也不能因为抛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个别结论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有了这种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态度就会更加清醒,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会更加坚定。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还要对各种社会学说进行反复比较。我们的基层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来说,单有这一条是不够的,需要有对各种社会学说的反复比较。这种比较应该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理论的比较。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早期都曾采取过单一的“苏联模式”,以为那就是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但实践证明那些“左”的僵化的做法是不成功的;于是有人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倡导什么偏离甚至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新思维”。结果是东欧剧变了、苏联解体了。历史经验表明,搞社会主义,“左”的不行,右的也不行,唯一正确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本国实际与时代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信仰邓小平理论,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十五大报告的这一结论,我感到,只有经过对涉及社会主义命运问题的“左”的和右的各种理论的反复比较,才能产生一种深刻的理解。二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比较。今天的国际社会,给我们进行这种比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布热津斯基曾经在《大失败》中讲:“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这是要我们放弃社会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条路我们不能走,否则,我们就只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美国人还出过一本书,叫《资本家宣言》,其作者公然讲他们要用这本书对抗并否定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如果我们进行认真对比,就会更加感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实对于这一点,就连资产阶级有头脑的思想家都是深信不疑的。美国的著名学者萨缪尔逊就曾明确地讲过:“马克思主义是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解剖刀,每一个愿意洞察社会历史底蕴的人都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有了同各种社会学说的反复比较,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才能够更加坚定。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还必须对理论和现实的差距加以冷静的思索。我们不是在马克思主义“高歌”的年代,而是在国际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时期谈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国际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所以现实生活中不如人愿的地方才很多,这就有一个如何看待理论和实际的差距问题。如果不冷静地思索这种差距,就很容易把社会现实中不如人愿的东西都简单地归结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从而动摇对它的信仰。事实上,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仰的淡漠甚至动摇,是有着复杂的主客观原因的。从客观上说,“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执行过“左”的政策,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伤害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感情;当前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霸气十足,这种情况不能不影响到我们队伍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者;我们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有些具体作法从形式上看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差不多,于是有人就以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制形式多样化,人们的就业方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多样化。这些变化的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但其负面效应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另外就是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使党组织的凝聚力相对减弱。从主观认识上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理论与实际做简单的对比。其实冷静地思考,理论和实际并不是直接等同的,理论转化为实际是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的,社会生活中好多不如人愿的地方,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恰恰相反,是偏离甚至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把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过渡环节搞清楚,就不会简单地用社会生活中那些不如人愿的东西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强化理想信念,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凝聚力,还要把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化成责任意识。人生在世,总有自己特定的位置,特定的责任。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理想信念凝聚并表征着人们奋斗的方向、奋斗的力量、奋斗的目标。要明确奋斗的方向,激励起奋斗的力量,达到奋斗的目标,就必须有一面旗帜。而我们的旗帜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了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邓小平同志同“左”和右的错误思潮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纠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时,为了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他先后发表了九次重要讲话,使全党在这一问题上统一了思想。假如当年没有对毛泽东思想旗帜的维护,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将不堪设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丢掉了马列主义的旗帜。旗帜一倒,人亡政息,这可以说是一条历史规律。

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风险,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但是这些年来,我们的有些同志对此并没有给以高度重视。这就不能不使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种科学理论正在指导着这个国家时,人们不一定意识到这种理论的价值,而一旦失去了这种理论的指导并显现出另外的后果时,人们才意识到这种理论的价值原来是如此重要,但却已是悔之晚矣。研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广大人民的心态,足以说明这一点。

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关键是要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领导集体是不能没有一个核心的。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特别是领导我们这么大一个党,治理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建设我们这么大一支军队,必须有一个团结的核心,可以说这也是一条历史规律。

当年毛泽东同志逝世时,人们不仅感到万分悲痛,而且有一种失落感,好像天要塌下来了;邓小平同志逝世时,人们同样万分悲痛,但感到很踏实,原因就是我们有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邓小平同志提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这个决定是合党心、合军心、合民心的,经过实践检验是完全正确的。没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这些年来要经受住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考验,克服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回顾这些年的风雨历程,我们不能不深深地感到,江泽民同志是一位具有治党治国治军的雄才大略、具有驾驭复杂局势的卓越才能的领袖,是带领我们奔向新世纪的领路人。他不仅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群众观点和求实精神,而且处变不惊、沉稳坚毅,他善于利用优势、创造机遇,他对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处理总能使我们处于主动。实践证明,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完全值得信赖的。

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应该把它变成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贯彻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当前,特别要学习和贯彻好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我们党有两大基础,一个是理论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阶级基础,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我们党的这两大基础,都是通过“三个代表”来体现的。假如我们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就没有资格谈论马克思主义,谈论中国的工人阶级。而我们党尽管在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很多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而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为标准,来建设我们的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三个代表”。每一个关心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政治自觉。

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很多工作要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的事业要更加兴旺发达。而我们的事业要更加兴旺发达,关键在于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现在,社会主义遇到了挫折,有人怀疑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什么叫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就是人活动的规律吗?离开人的活动,哪来历史发展的规律!当年假如没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哪来落后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事实!同样,今天假如没有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所以,共产党人决不做局外人,而是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坚决执行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实现党制定的宏伟目标,争取早日将共产主义理想变为现实。对于强化理想信念,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凝聚力来说,这是最最重要的。

标签:;  ;  ;  ;  ;  ;  ;  ;  

理想信念:民族凝聚力的支柱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