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县级基层医院需解决的几大问题论文_邹书俊

医疗保险县级基层医院需解决的几大问题论文_邹书俊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 贵州省铜仁 565200

提要:公益性医院,是全民医疗保健的主要医院,在治疗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县级基层医院,由于地方政府的资本投入不足、方向引导性有偏差和政策优惠不够、医疗救治和补助方式不完善,医疗补偿不到位;在实际医疗工作中产生一些无法被免的医疗经济纠分和社会矛盾.

关健词:政府、政策、体制、门诊、住院、经费。

一:合理设置住院起付线、调整门诊与住院的医疗补偿

由于改革开放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与要求大幅提升,一些常见的小病小手术在门诊适当治疗、有效调理观察2-3天即可康复,节约时间又减少医疗经费,但门诊报销限额低(限定年补偿封顶200元,每单次医疗用县级按60%补偿、封顶50元)(1)、一年门诊费不够或仅够一次门诊检查,门诊没有住院的报销待遇,为了获得医保报销经费,只有选泽住院;另外群众对医疗常识了解不足,对患病的恐惧,认为住院治疗较安全保险,一方面住院起付线不高(如县人民医院400元,中医院300元)(2),够不成对患者的压力;另一方面门诊一次常规检查费用,一般高于住院起付线,如做一个CT检查或某一种化验费要花费几百元、且无合理的报销出路,衡量之下住院划算。为此一些疾病、医师并不要求患者住院,而是患者自已要求住院治疗(也有医院为了经济收入滥收病人入院),隨意性很大,浪费医疗资源和社会成本。笔者认为:1:增加门诊合理报销,将门诊补偿调整为:年封顶补偿提高到2000元左右,单次医疗费按60--70%补偿,封顶1000元,使病人有住院和门诊双向选泽性,再加强医疗科普知识的宣传,疾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时规范治疗,一些疾病没必要住院治疗、从而消除患病必须住院治疗才放心的恐惧心理,谁又愿意多花钱多耗时间住院?2:严格控制住院条件及将住院起付线提高为800---1000元,同时分级设置起付线,如一级困难户全免,二级困难户降低为100--300,解决照顾各层次患者,报销比例适当提高,在门诊治疗始终比住院少花费人力和医疗资源,为必须住院者或大病治疗节约出必要的医疗资金,解决医保资金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政府加大资本投入、引导医院以救死扶伤为目的

公益性医院,是以救死扶伤、为大众身体健康报务为目的,但政府又把医院推向市场;一方面政府部门和社会要求医院医务人员,纯洁如天使,全身心为大众医疗健康服务,不得有任何杂念和差错;另方面要求医院按市场经济竟争机制运行和发展.多年来政府投入医院建设资金极少,医务人员工资政府按差额拨入,即医院要自找部份基础工资,自筹资金曾加医疗设备和人员进修培训、人才、技术引进等,还要为社会公益性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基层医院处于两难境地;医院运转需要大量资金支撑,这些资金政府不拨入,只能从医疗诊治中收取,从而涉及国家物价政策,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还是2003年的制订的(3),长期偏低,医疗高技术价值被低估,如中高技术职称的护理员,一天的护理费才4-6元,床位费十几元,静脉穿刺几元,医师诊查费2-5元,一个大换药也才十几元,手术费几十元,培养一个医务人员需8--10年,且还多次进修学习,但请小工护理病人一天要开支100-300元,理个发都是几十元,人的生命如此宝贵,而医生的价值如此低,实在不相匹配,如果相关部门能即时每3-5年隨市场更新一次医疗价格,与市场物价同步,就不会出现如今医疗价值与市场物价存在差距,2016年贵州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4)、也仅有200多项、且辐度不大,现在如果医疗价格一次性大调整,与市场其它物品价值同步,在视觉上感到落差太大、社会大众是难以接受的,将会影起较大的波动;医院压力之大可想而之,医院又不得不把压力转移到医务人员,定任务、定经济指标与工资挂钩,从而医院、病员、社会都是双重思维;医师要看好病、也要寻求经济收入养活自已,个别在服务上、收费上等出现偏差问题,如看钱看病、大检查、过度医疗、与商家联手违规使用保外药品(材料)、使患者医疗补偿降低,小病大治医疗总费增高等现象,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病人想治好病、又怕被医院过度医疗、乱收费、花怨望钱,为此病人对医务人员自然有防备心理,在医疗中不配合,医嘱的不遵从性增加,特别因疾病诊治不理想时,病人(亲属)把怨气怪到医务人员身上,产生矛盾或纠分,医患关系紧张、医闹及杀医案时有发生,医务人员安全受到威协,医疗纠分目前也成为社会尖锐问题之一。笔者认为:1;在新医改中政府应该对公益性医院,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2;引导医院以救死扶伤为目的,不以经济创收论成绩.3;物价部门按市场即时调整医疗价格,4:按医疗成本合理收费(按当地年人均有效收入、与住院人均次费之比、看医疗收费的合理性).

三:利益链、把医疗费用推高、国家要强制调控

药品、医疗材料等生产企业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是正当性的行为,为了广大人民在医疗中能得到及时合理使用、国家要统筹规划和调节,各方利益兼顾,有利益利润的品种和利益利润少或无的品种,国家要合理配备强制指定生产,目前国内调控情况还不十分理想,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还存在无利不生产,有利一窝上的现象,使常用有效的低价格药品经常缺货,企业轰抬价格经常出现,另外药品及材料,虽然集中招标采购(实为相关部门官方垄断)、监督管理缺位、官场贪腐(中标价居高)、各环节行贿,出厂价与实际到医疗机构的价格,增加数十数百倍不等。目前医院虽然取销了药品零差率(百分之十几)、改由政府补贴,但供销方式未变,价格优势不能明显体现,故目前是居高不下的药费和材料费;而医疗服务费又太低,如隨机查一次血糖费才4元多钱,而血糖试纸一包5元多钱(保外),血气分析费38元,血气试纸58元一包(保外),医疗检查费还不够消耗的材料费,病人或亲属误认为是医院(医务人员)多收了医疗费或有意抬高医疗价格,设法使病人多花钱,从而互不信任,沟通困难,提高了产生医疗纠分风险,使医院在这恶性怪圈中生存发展。笔者认为:1:从生产源头抓起,规范生产厂家的生产类别,凡经国家批准备案的产品,未经批准不得隨意提价,不得任意停产(脱产脱销),标明出厂价,限定到使用者手中最高价不得超过出厂价X%,要立法强制执行.2:药品材料招标采购,以省、市片区卫生行政部门主导、党政部门督查、医院临床专家参加,根据地方经济及地方病情状况确定,统一厂家品种价格.3:医院一年的采购计划或购买大型设备,由相关科室申请,管理委员会讨论、纪检、主管部门、医保部门监督等参与制订(或修订),才能预防权力腐败!

四:监督缺位、大型检查、高档材料滥用。

医院是高技术、多学科纵横联合的复杂性高风险单位,由于医院间攀比,体现政绩,某些领域的官位控制,行政督查、医保监督不到位、纪检审核不力、群众又无力监督,使不法行为有了空间,医疗设备拼命升档晋级,材料档次越来越高(一般不诱钢与钛合金、泥合金或国产与进口),医疗检查治疗费用自然提高,如某些疾病完全可用几十元的DR检查、但却使用几百元的CT或更高档的设备检查,或外科病人可使用一般不诱钢材材料,但却使用进口的泥合金等。这些大型检查和材料、虽然规定了审查审批机制,如果专业人员认为做此检查(材料)是必须的,督查人员也是无可奈何,因你不可能每次找专家来评估,所以大型检查、高档材料的审批如同虚设,从而推高医疗费用。笔者认为:加强督查严格审批:医疗检查与材料使用,应与临床路径同步,限制某类疾病只能做哪些检查,或某种材料只用于某疾病,确因特殊多疾病要跨越(先检查)、必须有报吿制度与专家讨论机制(病案讨论机制),经院内审核主管签字、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如病案审查,凡属违规的,应对相关人员重罚,这样医疗工作才规范.

参考文献:

(1)、(2)德党办发[2016]91号文件,2016年6月12日

(3)黔价费〔2003〕127号文件,2003年5月20日

(4)黔社保通[2016]3号,2016年1月13日

论文作者:邹书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  ;  ;  ;  ;  ;  ;  ;  

医疗保险县级基层医院需解决的几大问题论文_邹书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