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工程技师学院吉林白山134300)
【摘要】《建筑材料》是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真
正培养出技术水平高、就业能力强的学生,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课题。本文结合当前技工院校《建筑材料》教学的现状,探讨对该课程的教学设想及策略。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4-063-02
《建筑材料》是技工院校建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技术。长久以来,《建筑材料》以其凌乱的系统、繁杂的内容困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面对新时期课程体系的挑战,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是专业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差
《建筑材料》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建筑材料,如石灰、石膏、木材、混凝土、吸声材料、建筑砂浆、水泥、轻体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建筑钢材、石灰、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建筑胶体、管道材料等,内容繁杂,品种繁多。虽然各类材料自成体系、但各体系内缺乏逻辑关系,系统性较差,学生学起来易枯燥乏味,上课时提不起兴趣、提不起精神,更别谈能学到多少东西了。
2.内容枯燥,逻辑性差,实践性强
本课程经验性内容多,概念术语多,纯文字叙述多,逻辑推理内容少。看似好学,实则不然,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课,掌握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若教学方法不对路,学习方法无要领,教师们教起来就会比较累,学生们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掌握不了多少实用知识。
3.课程学时少,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完
一般来讲,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最后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通常会被安排到建筑工地一线实习,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校学习实际时间减少,为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很多教师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单追求“快”忽略了“好”,最终导致学生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师教起来紧张无奈。
4.教材内容滞后,缺乏创新
目前,《建筑材料》相关教材中,传统材料如石灰、水泥、普通砼、钢材、木材等讲得过多、过细,占用了较多的课时。但很多新材料教材中多数并未提及,没有体现与时俱进,例如建筑工程中已经被广泛使用的高性能砼、各种新型玻璃、双钢筋、新型防水材料、新型管材等。
5. 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传统教学方法在不少技工院校中仍然有较大的市场。虽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学科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有些效果,但对于建筑材料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来说,只采用上课老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方法,根本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层面上,对各类材料的应用知识以及工程实际材料的应用知之甚少,进入工地后,并不能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反应,更谈不上综合应用所学的材料知识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了。
二、课程教学方面的改进对策
根据技工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自身特点和建筑材料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量引入案例法教学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筑材料是一个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行业,新材料层出不穷,但目前广泛使用的教材内容远远滞后于实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各地师资条件不同,在不能实现实物讲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应用等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将原料结构、内部构造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增加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以动静皆宜、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把知识点直观、生动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以形象、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边看、边听、边做、边想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针对技工院校学生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建筑材料课程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针对建筑工程常用建筑材料,运用发生在身边的工程案例,从引入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使知识在案例中呈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加他们的直观认识。
2.区别教学对象,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中职的生源呈现多元化。来我校就读的学生参差不齐,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有高低,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有差别。因此,在讲授同一部分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区别教学对象,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或放或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参照,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使教师教有所教,学生学有所学,更重要的是学有所得。身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关注施教对象,剖析他们的学习方式,既忠实于教材,有游离于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类别的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牢,记得住,用得上。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强烈的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渴望。教师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观察、思考、质疑、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目前,多数技工院校都覆盖了高速的互联网络,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增加知识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各种专业的建材网站、科研院所网站、甚至建材市场动态。这些他山之石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术、市场零距离接触是非常有好处的。
4. 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凸现理论知识的应用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的、必须的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而《建筑材料》是一门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学以致用的原则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在讲授相关章节时,应根据学校现有设备条件有选择性地开设建材试验课。建筑材料试验是本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试验,可以使学生熟悉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对常用材料的性能进行检验和评定,可以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建筑材料试验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掌握基本的试验技术。另外,在试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做这一系列试验,一方面可以验证书本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从教学情况调查和课程考核结果分析,学生对做试验是欢迎和饶有兴趣的,教学效果也很不错。除了做试验外,还可以带学生到建材厂、建材市场和建筑工地参观实习,现场认识、了解、使用和熟悉各种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特性、施工、保管方法等知识,使书本知识与工程实际“无缝”接轨,将书本上抽象的材料名称具体化为实实在在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直观的体验,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知识、用知识的动力和激情。
三、结语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客观分析教学对象,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突出重点,破解难点,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既定目标逐步落实,建筑材料的课堂就不会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而是教师教得有“味”,学生学得有“味”,教学双方互动,课程教学一定会取得显著效果。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归根到底都得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顺心,教学效果显著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建筑材料》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技工院校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认真研究,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技工院校《建筑材料》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广受社会欢迎的建筑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松.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探讨[J].甘肃科技.2003.6
[2]徐友辉.建筑材料教与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文利.浅谈技工院校专业课程教学[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
[4]张占孝.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
论文作者:孙芳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建筑材料论文; 学生论文; 技工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师论文; 院校论文; 课程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