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论文_张锐

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论文_张锐

宝泉岭管局军川农场学校 张 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责任不单单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我将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一、挖掘文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从中挖掘可利用资源,并在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几点做法如下:

1、对于教材中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我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来感知课文内容。例如《四季》一课,里面就有许多形容词和动词,像“尖尖、圆圆、弯弯、鞠着躬、肚子一挺。”首先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由组长组织分角色朗读,然后小组内进行人物表演,最后推出小组上台表演,学生点评表演是否符合课文内容。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教师少讲,学生多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有所收获,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2、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提前预习所学新知自己动手搜集资料,了解相关人物或背景,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杭州小伙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才能活下来。与此同时,他获得了台湾同胞的爱心捐赠,并有一些人为了这个毫不关己的青年奔波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课前我让学生了解:白血病是一种什么病?如何治疗?并让孩子利用网络及其他途径搜集一些相关报道,并结合近期学校全体师生为农场一位得白血病的大二学生捐款献爱心活动为契机,讲课时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其次,在朗读中感受到小伙子生病时的痛苦和可怜;最后自读理解两岸同胞的真情传递。再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再次思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利用身边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老师的做法一般是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其他学生帮助解答,常常忽略了引导学生自主去解决问题,这种越俎代庖式的教育,往往会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不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前一天回家动手试试看,乌鸦是怎样让瓶子里的水升高从而喝到水的,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也能更清楚明白的复述课文。只要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证明,不但能使他们学得更轻松有乐趣,理解得更透彻,也会收获满满的自信。

二、走出文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中处处需要语文,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获取语文信息,来帮助我们学习语文,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我们教材中有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垃圾》,就是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调查了解当地的环境、以及生态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提出环保建议,班级提出倡议,小组创编宣传标语,绘制有关环保的手抄报,通过每天的观察日记,把自己打扫班级卫生和分担区的感受表达出来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利用班级文化墙,图书角等条件,每月更换不同主题,创设多彩班级文化,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手抄报、评比栏,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金色少年”,“小小书法家”“唱响三字歌”等栏目,并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明标语的设计中来,像“小草也怕疼,请你绕道行”“我是环保小卫士,走到哪里哪洁净”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就会从学生的心里笔下流出。学生在实践中品尝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摸索,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出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新世纪小学生,为他们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人生的马拉松”跑道上,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点燃每位学子人生的火把。

论文作者:张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论文_张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