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作文_高考论文

论高考作文_高考论文

’96高考作文大家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考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承发展开拓创新

今年高考作文题不仅继承了以往的考法,而且有了较大的发展。

1.以提供的材料看,今年提供的是漫画材料,这并不是什么新鲜做法。因为早在1983年高考就考过提供漫画(挖井),所以,今年是继承了以往提供漫画的做法。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提供的漫画是两幅,这与1983年只提供了一幅漫画相比,显然是发展了。

2.从考查的形式看,今年高考作文要求根据提供的两幅漫画,分别写200字左右的说明文和600字左右的议论文。这与近年来高考作文“一大一小”、“两文两体”的主要形式相一致。但今年高考的小作文要求有侧重地进行说明,大作文要求有比较地写出我更喜欢某一幅。由说明一幅到说明两幅,由一幅读感到两幅比较赏析,显然有了进步。

3.从考查的能力看,今年高考作文考查的是综合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这跟往年高考作文考查的能力几乎相同。但今年高考大作文要求写我更喜欢某一幅,实际上又考了学生的比较能力、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4.从考查的难度看,今年高考作文与往年相比,大体相当,但略有上升。从审题看,小作文要求说明两幅漫画,审题容易;大作文要求以“我更喜欢《》”为题写议论文,审题也不难。从行文看,说明漫画不易把握,可适当描写,但又不能以描写为主,应该说较有难度。而议论带有文学评论性质,而且还要“比较”,不能只写一幅,故而难度较大。

今年高考作文题不仅有继承有发展,而且有开拓有创新。

1.从体裁特点看,今年高考的大作文考的是议论文。严格地讲,考的是一种雏形的文学评论。它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欣赏水平。往年虽然多次考过议论文,但就是没有考过这种带有文学欣赏性质的议论文。所以,今年高考大作文扩大了议论文的考试范围,开辟了高考作文的新天地,无疑是一种创新。

2.从供料使用看,往年高考常常是就一则材料说明,就一则材料议论。有时甚至只就材料的一个方面议论,像1990年高考大作文,只要求就第一个姑娘的说法进行议论。而今年高考作文则无论是说明画面,还是进行议论,都是要求就提供的两幅漫画进行。这就提高了供料的利用率。

3.从文章写法看,今年高考作文明确地规定了具体写法。小作文要求“文字不必平均分配”,这实际上就是规定了具体写法:视画面内容而定文字的多少,说清楚为止。大作文要求写“我更喜欢《 》”,要写成更喜欢某某幅,就必须将两幅漫画进行比较,不“比较”就显不出“更”字,也就是说大作文也规定了具体写法:运用比较,突出“更”字。

4.从联系实际看,往年高考议论文总要求联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个人生活实际,自然“渗透”或“折射”出时代的气息。而今年高考议论文一反常态,对联系实际未作要求。事实上,要写好“我更喜欢”,似乎只能就漫画论漫画,不怎么好联系实际。倘若联系实际,倒可能越联越糟。文题中未规定联系实际,正切合题意,又爆了冷门,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依纲脱本”,是实行会考制以后高考命题的一个原则。“依纲”一说,确实使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迎考复习有了明确的依据,但“脱本”一说,又的确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惑。“讲课本还有什么用?”就是不少中学语文教师的困惑之一。其它原因我们姑且不论,单就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而言,其实都是源于教材的,只是适当地加大了广度、深度和迁移度,因此难度可能高于教材。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正是这样。

先说“比较”问题。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就有“比较阅读”的知识和训练,告诉我们“比较阅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上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要求我们比较两篇小说(《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和两首词(陆游和毛泽东的同一词牌同一题材的《卜算子·咏梅》)。可以说,今年高考作文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更喜欢哪一幅漫画,正是源于此。所不同的是,教材中所讲的所练的是比较文学作品(语言材料),高考作文试题要求比较的是漫画(图画材料)。从迁移度看,显然不小;从难度看,显然高于教材。这样的“依纲脱本”多么巧妙,多么令人称绝。

再说议论内容。今年高考作文要求的议论内容显然是评论两幅画的高下,属于文艺评论的范畴。课本中虽然没有文艺评论的知识,但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却有关于文学评论的读写训练,要求讲读或自读三篇文学评论文章,介绍了有关文学评论的常识,安排了评论《北京的色彩》的写作练习。当然,文学评论不等于文艺评论,对小说、散文的评论也与对漫画的评论不同,但就某一文艺现象加以评论(文学的、美术的、音乐的、舞蹈的等),总是有相通之处吧。所以完全可以说,要求写一篇以我更喜欢哪一幅漫画为内容的评论文章,是源于教材的;而评论对象由语言材料改换成图画材料,考生不具备较强的迁移能力,是写不出合乎试题要求的好作文的,所以说难度又是高于教材的。

’96高考主旋律——艺术欣赏

与往年高考作文相比,今年作文的审题要求比较低,题干中的注意事项比较全面地提醒学生注意作文容易出现的偏差,不至于让有些平时作文比较好的学生由于审题失误而不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不至于让阅卷者判分时难以掌握这类卷的评分尺度,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成功之举。

从考查的难度来看,今年高考作文已达到了高考考纲的“临界面”。评论一类的文章在语文教材里只涉及到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在考纲中有关欣赏的考点,也只提到“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这个层面讲,今年高考作文确有超纲之嫌。但从高考选拔人才的性质“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和高考内容“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来看,今年高考作文也确实是对学生应变能力、运用能力、综合素质的成功考查。

从立意上看,第一幅画比第二幅画画面更隽永,意味更深长。这两幅漫画都讽刺了目前某些医务工作者玩忽职守,导致严重医疗责任事故的现象。但第一幅漫画画面单纯,题旨集中,一张手看上去似在痛苦地痉挛,无声地倾诉,又似乎在有力地摆动,手掌向前,似在严厉禁止,画面有更深刻的警醒意义;而第二幅漫画只是揭示一个血淋淋的事实,缺乏前者丰富的内涵。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漫画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不是像照相机一样对现实生活原型实录,而需要在选材和构图上精心谋划,进行艺术加工。第一幅画删繁就简,主体突出,绝妙地对整形者的一只手进行画面特写,通过线条的曲直对比、色彩的黑白对比、色度的明暗对比等,赋予画面以生命和情感;第二幅漫画则面面俱到,画面庞杂,主体不突出,可有可无的线条、色块、人物等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可见,在选材上,第一幅漫画更独具匠心。

第一幅漫画的构图也别具一格。整个手形手掌向前,微向左倾,似在摆动,又在痉挛。整了形的大拇指指根黑秃秃的,触目惊心。五个指头有的有力伸直,有的蜷曲着,似在痛苦地颤动。手背上间杂的黑色斑点,渲染了画面冷峻、沉重的情调。面面的取向、色彩的选配、线条的曲直,在第一幅漫画里无不有深刻的内涵。而第二幅漫画线条杂乱,画面壅塞,无意义的线条和色块繁杂,在艺术上远不能与前者媲美。

漫画是夸张的艺术,它通过线条的变形、画面的组合、色彩的搭配等手段,艺术地反映生活,倾向性地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态度。由于它微形大义,轻便灵活,被称作书画艺术的“轻骑兵”,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今年高考别出心裁地以漫画比较欣赏为题,是有漫画多年的普及推广作背景的,不应视为“离经叛道”的题目。

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琴棋书画兼通是对知识分子文化修养的要求。今年高考奏出艺术欣赏的主旋律,是与近几年高考弘扬民族文化,推广高雅艺术一脉相承的,只是今年的高考步伐迈得更大,更坚实,这对语文教学如何走大语文教学的路子,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咄咄逼人的挑战。

从特色上找启示点

今年的高考大作文材料与1983年的一样,都是漫画。但是,1983年是让学生辨析一幅漫画,今年是让学生比较两幅漫画,由此即可看出高考漫画类作文的难度,今年要比以前有所增加。而漫画类的作文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画题”的看图作文,另一种是不给“画题”的看图作文。今年与1983年的大作文所给的漫画材料,均是有“画题”的:1983年的画题是《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今年的画题是《给六指作整形手术》与《截错了》。当然,给出画题的漫画作文,要比没有给出画题的漫画作文,写起来要容易些。由此也可以看出,尽管今年的看图作文,难度有所增加,但还并不是一下子就突然增加到了极限,而是在变化中有一定阶梯性,是稳中求变。这就告诉我们,要探索高考作文试题的演变方式,一般还应遵循渐变的规律性。

再从内容的角度上来辨析。1983年的那幅漫画,反映的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一般易犯的浅尝辄止的毛病;今年的这两幅漫画,则反映了当前社会上一些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的弊端。这两幅漫画的讽刺性和象征性是很明显的。它辛辣无情地讽刺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去好留坏”的荒谬做法,幽默真切地象征着现实中在用人问题上,良莠不分,奖惩不明;在对待古今中外文化问题上,真伪莫辨,取舍失当;在处理各种事务上是非颠倒,阴阳易位……古人说:“嬉笑之怒,甚于烈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这两幅漫画在诙谐中令人浩叹,在戏谑中令人掩涕,在揶揄中使人扼腕!可见,今年的作文题更切近社会生活,更能够针砭时弊,更体现社会热点。这种导向无疑是好的,它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留心分析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以及关心热爱祖国母亲的美好道德!今年高考大作文的这个特色,对我们在今后指导学生学习上是会有启发性的。它启发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讲教材,而应该时时处处结合社会实际问题来教学。

我们还可以从命题的要求上来思考。1983年只要求根据漫画内容与议论文,而今年则要求“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另外,因为今年的作文所给的两幅漫画主旨基本相近,其比拟性也相差不大,所以,考生一般只能从漫画的艺术构思、表现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去体会、去欣赏,从而去比较!就是说,命题所给的比较角度偏于单一化。正由于题材有了这样的限制,增设了这样一个“关隘”,所以,这就正有利于优秀考生显示他们的卓越见解和表达能力,从而过关斩将“跳龙门”。命题在技巧上的这个特点,又启示我们在教学中不可避重就轻,而要适当地在训练题中注意设置疑窦,培养学生“排雷除险”的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用辩证法的眼光来审查。1983年的那幅漫画,包容着量变与质变、恒心与科学、坚持与成功的道理;而今年的这两幅漫画,则隐含着形式和本质、主要和次要、个性和共性的哲理。显然,前者的道理比较显豁,后者的哲理较为隐蔽。从这个事实上也可以看出,今年的漫画作文较以前更充分具备着辩证思维的特色!而这个特色正启示着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运用唯物论辩证法思考问题辩析事理的能力的精心培养!

与素质教育接轨的一大突破

今年高考作文题,在继承中悄悄进行了一场革命,完成了作文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大突破,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1.德智美并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才的合理素质应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五方面构成。今年高考作文要求给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说明,并阐明我更喜欢其中一幅漫画的理由。从德育上讲,它要求学生必须关心生活,通过观照漫画中人物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从智育上讲,它能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达能力。由具体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概括再形诸文字,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外化的过程。从美育上讲,学生可感受到漫画的立意之美,方寸之间,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大问题;可体会到漫画的构思之美,或隐或显,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却显异曲同工之妙;可领悟到漫画的艺术之美,观之心领神会,激起情感共鸣。

2.扣纲紧、角度新,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总目标,并详细量化了高中三年培养的子目标。这次命题正紧扣了这一点,角度新颖,设计科学,它不是要求学生根据漫画去引申议论,而是要求学生去阐明更喜欢的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要善于从内容及表现形式上对漫画作剖析。小作文大作文对能力的考查循序渐进,小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感知能力,大作文在更高层面上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考生临场发挥。

3.同中求异,考查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今年高考作文明确提出“议论时要有比较”的要求,其实要充分说出自己更喜欢的理由,也非要比较不可。这两幅漫画立意一致,但选材表现角度却有区别。《给》画了一只有六个指头的手,不该截掉的大拇指被截掉了。这是一个特写的静物画面,它留给观赏者很大的想象空间,画面简洁而意蕴含蓄深刻。而《截》则选了一个场面,这个场面有地点,有人物,有人物的动作,有人物的神态,整幅图截取的是事情发展的一个阶段,形象直观生动,一目了然。考生只有比较出这些,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

写好今年的高考作文不容易

首先要写好这20分的小作文,就不是一件易事。根据漫画写说明文,这是一种老题型,1983年高考的小作文就是如此。各地各学校在考前应该有所练习,考生不应该生疏。那么,难度在哪里呢?一是说明的漫画不是一幅,而是两幅,而第二幅漫画的信息容量又很大;二是说明的字数有限制,仅200字左右,控制的上限最多也不能超过220字。如何在这220字内,既概括全面又能突出说明重点,就是一个大难题。因此,在有限的考场写作时间内,必须迅速做好以下几件工作:一是要确定两幅画中详说哪一幅(第二幅);二是两幅画中到底说明哪些内容(画面,如造型、结构、场景、文字等;画题和画意等);三是说明顺序怎么安排,是一幅再加一幅地依次说,还是把两幅画糅合在一起说,根据注意点看,最好分开说明,不必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动笔拟写草稿。写出的草稿,还必须对照字数等有关要求作好反复修改,是否说明准确、明白、简洁,是否抓住了关键,做到详略得当,是否能让没见过这两幅漫画的人读了你的介绍,也能清楚漫画的形式和内容。

而大作文的写作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是难在审查“要求”上。虽说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漫画写读后感一类的议论文,而是画评一类的议论文。二是难在审查作文“命题”上。“我更喜欢漫画《》”,其中题眼是一“更”字,在写法上,必须通过两幅的比较,从而突出更喜欢其中一幅的感受和理由。三是难在必须克服思维定势上。过去,我们习惯于根据漫画的主题,进行立意,然后提取一个中心论点,进而扣住这一论点,联系生活,摆事实,讲道理,写一篇供料议论文。而这篇作文并非如此,填空式的题目,只要你把某一幅的画名填进去,就是作文的观点;而摆事实、讲道理时,并非一定要联系现实生活,主要从两幅漫画本身去找理由;寻找论据也并非仅从画的主旨上去思考,而应该从漫画的形式和内容等多方面去着眼,作比较,摆理由,进行论述。四是难在对两幅漫画的鉴别和欣赏上。这是制约作文水平发挥的主要方面。漫画毕竟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尽管各种传媒都在发表或使用漫画,但还是有不少人对此感到陌生,特别是那些一心只读考试书,埋头只做考试题的高中学生,更是很少有时间去读报刊,看漫画,更谈不上去鉴别欣赏了。而且中学语文教材中也缺少这方面的介绍,只有使用人教社编写的初中义务教育教材的初一学生,才学过《笑的武器》这篇关于漫画欣赏方面的文章。而今年毕业的高三学生当年在初一时,并未学过这样的文章,而有的省市又使用的是地方实验教材,也没有收编这一篇文章。即使是学过《笑的武器》这一文章的考生,也很难借鉴,因为这两幅漫画,实在难以让人笑得起来,读后的心情太沉重了。鉴别和欣赏这两幅漫画,涉及到漫画方面的不少常识,考生最起码也得了解漫画造型上的夸张、变形等手法,知道一些漫画设计中的奇巧、矛盾等技法,明白漫画中常用符号的特定意义,理解漫画的讽刺和幽默功能。虽说从漫画的讽喻意义的角度去比较两幅漫画的优劣也可以作文,但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要写好此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是精明的做法。而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几乎是难以做到的事。

而从“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的整体上来看,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概括能力、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说对能力检测的要求比较高。而且,一是说明,一是鉴赏性的议论,思维跨度很大,学生在考场上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一道失败的作文命题

第一,命题超出《语文教学大纲》。今年的大作文题虽在题干中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并且加了着重号。但这“议论文”并不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议论文,严格讲,它其实是一篇带有艺术欣赏性质的“文艺评论”(并非“文学评论”),要考生对两幅作为艺术作品的漫画进行鉴别、进行比较。这种要求远远超出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写作能力”所作的要求。搜阅整个大纲,只在“高二年级·写作能力”部分第4条这样要求:“练习写一般书评、影视评、剧评和计划总结等。”这里的“影视评、剧评”可以理解成“文艺评论”,但它们并不包括“画评”在内。此外,在“高三年级·阅读能力”第1条也提出“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析的能力。”但这是对“阅读能力”所作的要求,不能与“写作能力”混为一谈。而且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的调整意见”也没有增加这方面的要求。因此,说今年的高考大作文题超出《语文教学大纲》是毫不为过的。

第二,违背“考试大纲”。根据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语文》(俗称“考试大纲”)的规定,语文“学科考试内容以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的调整意见’为依据,按照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的原则,突出对语文能力的考查。”今年的高考大作文题根本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找不到任何“依据”。单说它符合两个“有利于”的原则,那也不能成立。从笔者今年参加高考大作文阅卷的情况看,那些语文功底厚实、写作能力较强的考生未能发挥出真正水平,相反那些爱好美术、懂得一些绘画欣赏知识的考生占了便宜。现行的统编教材,无论初中还是高中,从未出现过对漫画或其它艺术作品进行欣赏鉴别的内容,教师无从讲授,学生无从接受,难怪今年语文考试刚结束,考生就一片哗然,纷纷抱怨“作文从未见过”、“不会做”。今年江苏近15万考生,有一半以上的考生没有“欣赏”漫画,没有进行“比较”,而是写成了一般意义上的读后感,这是对作文命题的肯定呢?还是否定呢?

第三,作文题表述不够严谨,容易造成误解。先看第一句:“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很显然,对这句话的回答只能有四种:一、我喜欢这幅。二、我喜欢那幅。三、我两幅都喜欢。四、我两幅都不喜欢。绝对不存在一个“我更喜欢哪幅”的回答。而文题下面紧接着却说:“请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那么,这个“更”字怎么理解呢?它是相对什么而言的呢?是相对两幅漫画,还是相对两幅中的某一幅?或许有人会说:前面不是有“对这两幅漫画”的限制吗?但是请注意,这是对前一句话的限制,作为前一句的状语,它对问号之后的内容不起限制作用。所以,这道作文题完全可以写两幅漫画以外的另一幅漫画。事实上,考生写另一幅漫画的并不罕见,其中有不少作文基本功还相当扎实,结果只得了可怜的几分。据了解,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标签:;  ;  ;  ;  

论高考作文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