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新特征与中国经济竞争性冲击的相互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183;蒙代尔教授在武汉理工大学的演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罗伯特论文,竞争性论文,相互作用论文,中国经济论文,获得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l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5)01--0001--06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世界经济的新特征以及它与中国竞争性冲击的相互作用。
一、世界经济的八大新特征
我想提及的第一个特征是全球化。后面我还会谈到,此刻我想说的是:只要政治条件允许,就会有全球化的现象。这是因为从交易中获利是人类的本能。应当说,全球化得以出现的重大契机始于冷战结束后的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前,“冷战”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由于美国和前苏联“冷战”的结束,全球化在世界上扩展变为可能。
第二个特征是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当然是近些年来开始的。由于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的出现,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各国正在不断发展。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它代表着一种十分快捷的通信交流,当你考量其它事情的最后结果时,会发现地理位置已不再像从前那么重要了。前几天当我沿长江旅游时,我接到从其他洲打来的电话,距离变得不重要了。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于它大大地降低了思想和知识的转移成本,并且放大了其效应。对于那些技术水平不高的国家来说,如果他们有良好的教育基础,信息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要素,它最终会流向这些国家,并在全球经济范围内迅速均等化。
第三个特征是令人鼓舞的欧元的诞生。1999年欧元的诞生绝对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一场奇迹般的变革,这是史无前例的。因为12个国家(最初是11个国家,但现在是12个国家了)放弃了自己的货币,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货币。这种统一货币的形成大大增加了欧洲大陆内部的流动性和交流的效率。在此以前,货币长期被看作是一种与国家相联系的政治现象,而非经济现象。但是欧元却出现在那些政治上并未统一的国家之间。它们期望变得更加统一,但不是严格的政治意义上的。我对这个问题还可以谈更多,但我现在要指出的重点是,欧元的样板在全世界掀起了货币区域化的热潮,大区域货币运动在非洲大陆、中美洲、南美洲和亚洲都值得关注,甚至很多人提议将北美的货币作为全球货币。我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著作中,已经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货币不应受到国界的限制。这尤其在中国曾经有过这样的历史。那时几个诸侯割据的小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当中国统一后,货币也就统一了。这种统一带来了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我认为这创造了一种新的货币流动性。
第四个特征是供给革命。对此我不想深入探讨,而只是提及税率的大幅变动。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联邦税率曾上升到70%。到了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供给学派的革命被应用于美国经济,税率从70%削减到了28%。里根使得美国经济比以前更自由、更有效率。
第五个特征是近年来中国的崛起以及它的竞争性威胁。对此问题我将在后面进行详述。
第六个特征就是自由贸易政策和货币区。美国已经与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以及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一个自由贸易区,这种形式在墨西哥与欧洲、日本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议中也可见到。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大量的贸易自由化行动,这是一种将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融合在一起的举动。
第七个特征我把它称之为转型。国际关系的转型期开始于冷战的结束。有些人认为,美国是“冷战”的胜利者,因为苏联解体了。世界经济由超级大国所主宰,而美国是唯一留下的超级大国。这使得美国认为自己有可能也有责任来帮助重组国际社会,但结果却导致世界对美国有反感情绪。最好的例子就是最近美国入侵伊拉克,许多国家决定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美国的经济制裁提案不予支持。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趋向,即美国在今后若想实行它超级大国的权力是会受到一些限制的,尽管目前这种抵制运动只是逐渐开始。当然,目前我们很难预测这个转型期的终点会是什么样的,但认识这些现象还是非常有趣的。
最后公认的一点是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地位。也许这不一定是一种好的表述。占世界经济总量25%到30%的美国,无论其经济发生什么都是世界其他国家极为关注的。有人说,如果美国感冒了,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得肺炎。当然,这有些夸大其词。但是我们在过去也看到了,只要是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时,大批国家也会陷入经济衰退中。可见,美国经济的衰退对世界经济是有破坏性的。全世纪都关注美国的大选,这都是因为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在政治上的强权地位。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考虑当今世界经济新特征时应记住的几点。
让我们的话题回到全球化上来。从冷战结束后,国际间形成了一些规则和秩序,至少没有重大冲突产生了。正如我刚才所讲的,全球化是一种自然结果,因为人的本能就是要交易并从中获益的。当然在这种交易中,无论何时出现变化了,就会有人从中获益,有人受损。这就产生了一种冲突。比如说,那些新兴的出口国家就是从中受益的,但是对于那些进口国来说,却会因本国产品被进口产品替代而受到损失。不过经济学理论认为受益者获得的利益比受损者失去的要多。这增加了各国的潜力,但现在很少国家不会或不能从中受益。事实上,中国经济有可能通过替代或转移别国生产实现全球性扩张,我将阐述中国的竞争性冲击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的忧虑。我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最好是要研究如何安排贸易规则,以便我们今后有方案可依,有规则可循。
现在,我以一些国家为例来论证什么是我所说的“好经济体”和“坏经济体”。“坏经济体”的概念是按照人均国民收入低、经济增长速度慢以及在贸易竞争中发展不理想来定义的。这个问题的根源要么是税制,要么是对进出口部门的管制。税制和进出口管制是通向全球化的方式,关乎支持全球化或反对全球化。国内税率和规章可能阻止私营部门迅速发展。税制和进出口管制影响一些开放的经济体,如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1978年后的中国、马来西亚、新西兰和爱尔兰。对巴基斯坦、土耳其、埃及、孟加拉国、缅甸、古巴、海地、1990年前的印度和1978年前的中国,我确信可选择更好的政策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成就与问题
美国有一个组织采用一种方法,根据对经济组织的控制以及强势货币,对全球160个国家按照经济自由程度来评分排名,评价过程很复杂。他们用10项指标来衡量每个国家在对应指标中的表现,最后加总起来根据其各自的管制程度得出结论。他们认为香港、新加坡和新西兰是在限制和控制方面尺度最宽的自由贸易经济体,所以这3个经济体在排名表中占据了前3名的位置。随后是美国,排名第四。台湾和意大利并列第29位,日本35,韩国38,中国和印度仍然被认为对经济控制过多,但是程度可能有所减弱,排名从去年的125位升到了今年的121位。排在最后的是伊拉克和朝鲜。伊拉克在战争前经济自由度指标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
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国家排名靠前而具有优势,而有人会认为中国排名太靠后,感觉不太好。不过我倒是认为,排名靠后的国家都有很大的上升潜力。这些国家如果能够进一步地放宽管制,允许个人运用自己的方式和信息来生产,使经济更加自由化,那么他们就能提高生活水平,很快地排到前面的位置。所以我看好排名靠后的国家,他们有足够的发展机会,而那些目前排名靠前的国家已经利用了他们的机会优势了。
供给的重要性在美国历来就是备受争议的。很少有经济学家不接受这一点。但如果你观察民主党执政8年~10年后,美国共和党政府从1980年到1986年间税率不断削减,到1989年里根结束执政时税率已降到了28%。而在布什和克林顿时期税率又开始提升,上升到了现在大约42%。不过在小布什带领的这三年中,税率又重新降到了大约35%。因此,你们了解到了,只要是支持供给学派的总统就任,他们就会削减税率;但是只要是民主党派的总统上任,他们一般都会把税率提高。通过对税率的调控,我们可以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影响经济自由度,影响生产的规模。不过,关于税率底线的认识是一致的,即富人应该比穷人缴纳更多的税。但是他们应多缴纳多少呢?是应该采取比率税,即按每个人收入的一定比率交纳税款?长期以来美国实施严格的累进税,累进税率从大致15%到92%,变得像财产充公一样。这样降低了经济增长,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举例说明并不是只在美国才有税收革命的,这是一个值得各国吸取的教训。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可能不需要这个教训。想一想在1979年~1980年中国农业中的“邓小平革命”,那时当他谈到农民问题时说,对于农村集体中承包土地的农民必须向中央缴纳一定的税,在此之后农民相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生产就生产什么。这次农业革命对农业进行一次巨大的调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在开始的几年里,税率在一定水平的税收之后为零,而不象西欧国家反其道实行非常严格的累进税率。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在过去的27年间所取得的成绩。中国有25年~26年保持着年均9%的经济增长率,出口已占到世界出口的6%,而1978年中国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不到0.5%,年增长率为8%,是以前的12倍(原讲话如此——译者注)。这种增长在未来的5年~10年里还会达到8%,或者11%~12%,谁也不知道极限在哪。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整个世界经济领域里,当中国出口增长时,其他国家的出口却是下降的;中国的价格水平和汇率稳定,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4200亿美元,并且制造能力、甚至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经济的灰暗面,这是因为经济学经常注视它好的一面,而不是灰暗面。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良贷款和银行体系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现在已有所改善,因为社会上的持续担忧和政府采取大量的和重大的措施减轻了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国有企业亏损。第三是中国有68万所学校,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利用电子化教学和标准化课程反复学习的机会啊!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西部经济增长缓慢,农村失业问题,水资源管理问题,当然这也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在中国也同样存在。此外还有耕地的侵占、污染和土地减少、沙漠化以及国际社会使人民币不稳定的压力问题。
这些是中国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但使我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有一种调整机制,能够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纠正,中国政府会分类管理。
三、中国的竞争性冲击
现在我想谈论关于我演讲的主题——竞争性冲击。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将有利于整个世界。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我这么认为,并且所有好的经济学家也这样认为。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国家里,产品价格将越来越低,其他国家将从贸易条件的改善中获益,他们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商品。我周游世界。在我去过的每个商店和超市里,我看到许多商品都来自中国。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有发生。换句话说,中国有很好的商品,它能生产高品质的商品来替代别国产品,并能给别国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利益。
这是古典经济学家的一个基本观点。但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必然受益于此。那些与中国生产同类产品而相竞争的国家,将发现中国出口商品的定价方式也将降低他们同类产品的价格,恶化这些国家的贸易条件,从而出现了由一种惩罚性的收支条件导致的恶化型增长。经济学有一个理论模式,显示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是存在的。我认为这种情况不是新现象,因为它一直贯穿于历史中。你可以看到,在过去500年经济发展历史中,一些国家向前发展,并取代别国产品的生产,除非其他国家采取了相应措施来提高自身产业的生产率。如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英国丧失了竞争地位。英国曾经是最大的出口国,在20世纪30年代其占世界出口份额比美国还要大。但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突然取代了英国的地位。因为日本正在生产着同类产品,从而削弱了曾是霸主的英国的地位。类似地,中国同样也能取代一些经济上的竞争对手,在竞争中给别国带来困扰。这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保护主义情绪。这种情况以前一直发生,现在还将继续发生。
现在对比一下中美经济增长率。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长要比美国快得多。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美国自己而言,美国在此期间的经济增长也是非常巨大的。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有一次空前的繁荣。美国在1982年到2002年间创造了4200万个工作机会。美国在这段时期的增长率为4%。一般美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里根总统执政时期上升到4%,而后因为信息技术革命,在20世纪90年代末一度跳升到5%。在两段时期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着很高的水平,一个是供给革命时期,另一个是信息技术革命时期。美国的经济高涨也使得整个世界经济繁荣发展。在这里我要指出的是,美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之所以较低,是因为美国的经济是根据汇率来计量的,这要比用总产出和占世界产出份额来衡量大好几倍。
中国经济一直发展很快,现在它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今年比2003年的增长率还要高。中国处在高增长的中期,而美国处于复苏的中期。如果回顾过去的20年,你可以看到,美国从1982年开始有一次经济扩张。当然,这其中还经历了两次大衰退,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为期9个月;另一次是在2001年末,萧条持续了两个季度,大约6个月。这很不理想,但美国相对好一点,当然与其他国家不具有可比性。而中国在这段时间里有了巨大进步,当时绝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维持在9%左右。中国在第一次大规模的农业价格调整后,增长率实现了很大的提高,完成了一次大的跨越。但是在1989年增长减速,到1990年增长率降低至4%,这个数字对于中国是非常低的了。尔后中国的经济又开始复苏,增长率达到了7%~9%,现在的增长率是9.3%左右。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快的增长,这样的增长率对中国经济是非常好的。
我将进口增长的数据放在这,正是要表明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时,中国进口对经济持续发展是多么重要。在这段时期里,美国经济下滑,欧洲经济不景气,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西方七国集团出现全面衰退。而在此期间,中国的进口却在增加。2001年和2002年这两年增加的进口额超过了800亿美元。这个时期对于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出口国家尤为关键,中国为缓解世界经济的下滑做出了贡献。
现在看一下中国竞争力冲击方面。在经历25年的经济增长后,中国的生产能力已经大到足以显著影响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程度。例如,中国的公司生产世界上50%的照相机,30%的电视机,1/4到1/2的家用产品。
中国飞速增长的贸易份额已占到全世界的6%。1997年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占全世界的2.9%,到2002年时已升到了4.9%,现在是6%。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贸易份额从1997年的11.5%提升到2002年的20.2%。如果加上香港和台湾,整个大中国区占全世界的贸易份额从8.6%升到2002年的10%,在亚洲的份额是从33%提高到41.6%。看看这具有惊人实力的伙伴,中国的这三个经济体己经崛起。比较一下日本,日本占全世界的贸易份额在1997年是6.8%,2002年反而降到了5.9%,在亚洲的份额从1997年的26.8%下滑到2002年的24.6%。虽然我们还没有2004年的相关数据,但在今年,中国必将超过日本在世界贸易中排名第二位(原讲话如此。译者注)。
现在再讲中国竞争性冲击。2003年,美国70%的电灯,53%的家用产品,29%的纺织品和21%的服装全来自中国。
看一下邻国韩国。1992年我去过那里。有一个制造商,他的父亲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告诉我,就在1992年那一年,中国对日本的玩具出口完全取代了韩国对日本的玩具出口。现在韩国醒悟过来,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就是一个迹象。韩国和许多国家一样失去了竞争优势。韩国有30%~40%的出口与中国出口是直接竞争的。一年前,我参加了在海南岛举行的博鳌经济论坛的会议,韩国经济部长很自然地提到“我们害怕中国”。中国的增长非常快,低成本是中国产品持久的优势。从长远来看,中国产品的质量的稳步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略看一下40年前的两个行业。美国以1.2亿吨钢铁生产量居世界第一,而现在已不是,美国已长久地失去了这一优势。俄罗斯和欧盟是美国最大的竞争者,而中国现在已上升成为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2003年的钢铁生产量已达2.2亿吨,2004年有望达到2.6亿吨,这是其他国家的2倍甚至是3倍,中国的地位非常重要。现在中国也是最大的铁矿进口国,2003年中国进口铁矿1.48亿吨,这对于中国的钢铁行业和其他行业非常重要。尽管铁矿的价格较上年上涨了20%,但去年钢铁生产的利润还是很高,2003年大概有480亿人民币,约合60亿美元。最近,宝钢开始生产高质量的不锈钢。这是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众多钢材中的一种。然而,中国作为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现在就不需要依赖大量从外国进口了。
水泥产业是另一个相关的例子。这里有些数据。第一个数据是1998年的,第二个是2002年的。2002年,中国水泥的产量是全球第二大水泥生产国印度的水泥产量的7倍。因为印度也保持了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看一下其他国家。我并不想把德国、法国、英国考虑进来,因为它们在衰退。水泥是一国用于建设的物资,其增长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的。但是也有对此的担忧。经济学家总是十分清楚地知道,当你过分投资而最后产品在市场无法销售出去时,就会担心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因此,维持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个因素是我们在思考钢铁周期问题经常遇到的。即使目前钢材短缺,我还是想提及未来生产能力过剩的危险。经济理论中的一种现象叫加速器因素(Accelerate Factor),即如果你生产了过量钢材(像今年这样对钢材的旺盛需求情况除外),那么当以后当需求下降时,就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
除下巨大的利润空间外,稳定的经济环境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绕过其他国家的新兴市场而流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吸引力。固定的汇率降低了金融危机的风险,从而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看看1988年~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国和亚洲五国的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五国即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当时发展很好。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他们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使汇率产生了巨大的波动。而这个时期,其他国家建议中国应改变汇率,对人民币贬值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而中国非常明智的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这是中国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源,并且帮助中国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对于亚洲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对这一时期的汇率波动记忆犹新,再加上危机有卷土重来的可能,亚洲国家使得其他外国投资者忧心忡忡,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转移到中国来。因此,亚洲经济好像是以中国为基础,而其他国家成为这一巨大生产机器的一部分。如今,甚至韩国、日本和其他国家都以中国为最大的市场来生产产品。这是亚洲经济一体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四、结束语
现在我想作一个小结并留下一些供讨论的问题。首先我要指出的是中国面临的威胁,或者说哪些是可能逆转中国优势地位的忧虑和事件。1900到1910年发达经济体继续推进经济快速增长时出现了保护主义倾向。现在的情况有点类似。西方七国集团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动摇人民币的稳定性,这在后来被证明是很大的错误。遵守WTO协议对中国是一个挑战。因为中国得到如此多的资金,要尽可能保持经济增长并且要遵守WTO协议。此外,亚洲存在着政治危机的可能性。例如,北朝鲜的原子武器问题,台湾问题。每个国家都应该关注这些潜在问题。我认为原材料危机将不是一个大问题,而只是一个短期的问题,是可以控制和解决的。
另一个问题是欧元、美元、日元的汇率不稳定的问题。自欧元诞生以来,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欧元诞生之初,1欧元兑换1.18美元,一年半内跌倒1欧元兑换0.82美元,即欧元贬值了近45%。后来又一度升到1欧元兑换1.3美元。昨天的行情差不多是1欧元兑换1.24美元。这是由于市场预期会被一些因素影响,例如右翼的布什连任。他的再次当选将会对股票市场和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我现在只是提出来并不想深究。目前世界经济中的三大货币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波动是一个威胁。因为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不稳定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这一点并不明了,或者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点。在1995年4月,1美元兑换78日元,1998年6月在亚洲金融危机高峰后,1美元兑换148日元左右,日元贬值。日元对美元的贬值使得日本对别国的投资急剧下降,结果导致资金向中国倾斜,这是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原因。
现在我想要谈一下国际货币体系。这是我长期以来所钟爱的一个课题。我确信全球经济增长要建立在全球货币上。我认为我们需要全球货币,这个世界不需要195种货币。我们所需要的可能是一种、两种或最多三种。让我们看看各国货币影响力。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货币地位,与各国的GDP成正比。第一大货币区是美元区。美国是世界上GDP最高的国家,为11.5万亿美元。第二大货币区是欧元区,其GDP为8.5万亿美元~9万亿美元。然后是日元区,GDP达到5万亿美元。现在人民币位列第五,明年可能取代英镑,成为世界上第四重要的货币。我们选择的货币区的情况表明,不同的货币是不平等的,货币区域的面积大小很重要。我们所看到的不同货币间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联合起来,比如形成联盟,它们通过联合使自己获得或多或少的实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已经谈到建立一种亚洲货币区的原因之一。而我个人的见解,是要创建一种全球货币区,这是一种需要坚守的理想。但是我不想谈论未来会如何。
我听说过一些关于汇率浮动的缺点的言论,但现在我不想深究这些观点和结论。我只是想知道在多变的国际政治关系中,中国的竞争性冲击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过度增长起到了调适作用。对中国而言,重要的是要遵守WTO协议,继续努力使人民币可兑换。此外,在亚洲和其他地区商议建立自由贸易区。最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现状不变。这就是我想给你们的主要观点。
演讲内容根据录音整理
翻译:李旻晶、施 维、张 娟、李丽娟,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
标签:诺贝尔经济学奖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中国货币论文; 货币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全球化论文; 诺贝尔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