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琴琴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化验室 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前者牵引联合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治疗,后者则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7%与4.3%,与对照组的78.3%及17.4%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其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针灸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04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病的一种,主要是各种外力因素引起的,促使腰椎间盘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临床表现为腰痛,且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比较明显的是前屈受限。并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向下腰部与臀部蔓延,从而导致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如果采取手术治疗,会造成较大的损伤,因而临床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不少研究显示,将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其治疗效果理想[2]。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入院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在24~68岁之间,平均为(46.3±3.6)岁。病程为2天至8年,平均为(3.4±0.7)年。L4~5椎间盘突出29例,L5~S1椎间盘突出13例,其他腰椎部位突出4例。实验组(46例)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在25~69岁之间,平均为(45.8±3.9)岁。病程为3天至9年,平均为(3.5±0.8)年。L4~5椎间盘突出31例,L5~S1椎间盘突出12例,其他腰椎部位突出3例。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自动牵引床牵引与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需要对患者体重进行了解,并依此选择牵引重量,同时需要以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力。确保最大牵引力控制在10kg左右,每次维持30min,连续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在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需要休息2天,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

观察组则采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取患者的侧卧位或俯卧位,在患者的腰眼、昆仑、阿是、殷门等会穴位采取相对应的长短银针进行针灸治疗。在确定的穴位处需要给予75%酒精溶液消毒处理,并在选择正确穴位后快速进针,进针深入2寸左右。并根据平补平泻、提插捻转等手法进行处理,直到气出则表示进针完成。在患者皮肤出加盖治疗的纱布,并在每根银针的尾部装上1.5cm左右的艾段,并在艾段上注射95%无水乙醇,并对其点燃处理,如果患者感觉到针灸部位存在灼烧感,护理人员需要采用少许水在银针柄部,并对其降温处理。艾火熄灭后需要等到针体冷却后再起针。间隔3天需要针灸一次,并连续针灸3个月后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85度以上,日常生活无影响为显效;各种症状基本消失,腰部存在轻微不适为显效;各种症状显著缓解,直腿抬高明显改善,对日常生活造成部分影响为有效;各种症状无改善,日常生活影响明显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2例腰椎两侧出现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2/46);对照组中,5例腰椎两侧出现疼痛,3例腰椎脱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8/46)。分析数据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的髓核出现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纤维环在外力压迫下出现破裂的情况,破裂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神经根,使得神经根周围的组织出现水肿,从而引起椎管及椎间隙变窄,腰腿疼痛及侧弯、后凸等[3]。在中医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腰痛的范畴,主要由筋骨不健、肝肾亏虚、长期受寒凉或慢性劳损,使得筋脉阻滞及气血瘀滞而引起,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血瘀气滞、经络不通,给患者的健康及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经调查研究得知,超过8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科学的非手术治疗后,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4]。

中医针灸作为临床一项比较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具有活络舒经、祛邪扶正的效果,能够将体内阴阳进行调节。在针灸患者穴位时,可促进神经中枢释放止痛物质,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症状的目的[5]。具体分析,人体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通常呈现关闭状态,在针灸作用下,会促使毛细血管病理变化部位出现血流量明显增加的情况,辅助穴位阿是穴则可起到止痛行气的作用,从而可以为病理变化修复提供前提条件。并且在艾灸部位,体表温度会显著上升,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明显提高,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消除肌肉疲劳现象。本实验中,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牵拉及电磁波照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及价值,表明针灸治疗可以促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压迫神经,消除组织之间的水肿及神经根周围组织疼痛,从而促使炎症得到显著改善或痊愈。

综上所述,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媛.中医针灸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临床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6):58-59.

[2]吕鑫.针灸配合熏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191.

[3]李胜男.针灸与牵引康复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1):358-359.

[4]蔡乘燕.联合使用中医针灸疗法和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173.

[5]代大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1):15-16.

论文作者:王琴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琴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