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摘要:土地勘测定界是一项根据土地征用、规划等具体需求,为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参考的技术性工作。其对于用地要求和权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国家及社会的重要工作,因此科学使用建设用地土地勘测定界方法,严格控制土地勘测定界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是目前各测绘单位亟需重视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土地勘测定界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建设用地;土地勘测定界;方法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点、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及图件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土地勘测定界的实践活动于一般测绘不同,它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因此,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对加强各类用地审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严格控制,保证依法、科学、集约和规范用地都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进而使得使用地审批的工作做的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随着人口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各类建设占用地也随之增加。人们为了高效、科学、有序地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应有的潜力,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日新月异,各地对土地勘测定界的成果的需求将急剧膨胀,使得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日益重要。
一、土地勘测定界的控制测量
土地勘测定界的控制测量通常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维控制测量。其中,平面控制测量是用于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测量是用于测定控制点的高程;三维控制测量则是用于测定控制点空间三维坐标或同时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土地勘测定界首级控制网一般按D级GPS网或四等导线网等布设。通常使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条件许可时一般布设GPS网,因为GPS技术具有精度高、布网灵活、效率高及费用低等优势,常采用静态和快速静态两种模式定位。当首级控制网点的密度不能满足项目用地的勘测定界时,一般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之上再布设一级或二级加密控制点。对于加密控制测量一般优先采用导线网,也可以用单一符合导线。其具体作业方法及精度技术要求遵循《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等标准。
二、土地勘测定界的界址点放样与测量
当待测区的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则需要进行界址点的勘测放样。放样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用地位置的准确性,因此要反复检查校正后才可用。具体作业步骤简述如下:确定界址点的放样元素一实地放样一界址桩的设置一界址点的编号及点之记。土地勘测定界实地放样的方法主要有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关系距离法和RTK坐标放样法等。其中,RTK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与GPS结合使用具有很大优势,是一种发展前景很好的方法。
为了确保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和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达到要求,需要在界址桩放样埋设之后,用解析法进行界址测量,也即是为获得界址点空间几何位置准确性而进行的测量。土地勘测定界中的界址测量常使用极坐标法。该方法需要在已知的控制点上设站。角度半测回测定,经纬仪对点中误差应控制在3mm内,一测站结束后必须检查后视方向,其偏差应小于±30’’;距离测量可以用电磁波测距仪或者钢尺测量,用电磁波测距仪时,间距一般不应当超过200m,个别情况可以放宽至300m,而用钢尺测量时一般不长于2尺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界址测量也会采用GPS~RTK方法。该法要求在每个点上的观测时间应当大于60秒,则点位的精度可达到1~2cm。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的坐标相对邻近图跟点的点位中误差在±5cm的范围,而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与原来拟定的坐标之差的中误差也要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则应在±10cm范围内。
三、土地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和汇总
面积量算和汇总是土地勘测定界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得出的数据在用地审批中占有重要地位。面积量算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用地的总面积,项目占集体土地、国有土地面积和占用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面积等。
常用的面积量算方法主要有坐标法、几何图形法及积仪法3种方法。坐标法用手工计算比较繁琐,如今随着各种计算机绘图软件(如MAPGIS、MAPINFO、AutoCAD、CASS及NewMapCM)的广泛应用,使得该法变得精度高、速度快;几何图形法则适用面积小的用地面积量算;而求积仪是专门用于量算图形面积的仪器,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和精度高等优点,是目前面积量算使用较广的仪器。面积量算要遵循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级汇总的原则。即平差前,从上而下,分级量算;平差后反之,逐级汇总。
四、土地勘测定界图
土地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以及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该图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地类等方面的要素在地籍图或地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而形成,是土地勘测定界整个工作成果的反映。其主要包括用地范围内面积、界址点、界址线、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上物、地貌、地类界线及文字注记等方面。土地勘测定界图一般比例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图比例不应小于1:10000。绘图精度应符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的要求。另外,土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完成后,还应根据该图制作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对于大型项目,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如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五、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勘测定界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在全面自检、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承担。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各级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做好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上交成果资料内容包括: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检查验收报告。检查、验收项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网的布设和标志埋设是否符合要求。各种观测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各类控制点的测定方法、扩展次数及各种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起算数据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平差的成果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2、外业调查
权属调查的内容与填写是否齐全、正确。土地面积汇总表中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是否一致。
3、地籍要素测量
地籍要素测量的测量方法、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各项限差和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测量的要素是否齐全、准确,对有关地物的取舍是否合理。
4、勘测定界图绘制
勘测定界图的规格尺寸,技术要求,表述内容,图廓整饰等是否符合要求。勘界要素的表述是否齐全、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对有关地形要素的取舍是否合理。图面精度和图边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5、面积测算
勘测定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用地面积的测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6、变更与修测成果的检查
变更与修测的方法,测量基准、测绘精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变更与修测后房地产要素编号的调整与处理是否正确。
六、结束语
土地勘测定界是一项细致而系统的工程作业,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土地勘测定界的控制测量、土地勘测定界的界址点放样与测量、土地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和汇总、土地勘测定界图、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保障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齐卫,张林,张晓云.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应用[J].《测绘》,2011,34(2):91-93
论文作者:蒋芳艳,余兴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界址论文; 土地论文; 定界论文; 测量论文; 面积论文; 精度论文; 坐标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