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慕课”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形势下教学中考试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研究解决办法。
关键词:慕课 考试模式 教学模式
一、“慕课”存在的问题
1.诚信问题。由于“慕课”中缺少面对面的教学、师生的交流和系统的考试,如何证明拿到毕业证的学生确实是躲在屏幕后面学到知识的那个学生?
2.课程质量保证问题。“慕课”的方法、手段与传统的“小班”教学方式相比,在教学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还远不足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
3.创新性问题。知识的创新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环境,需要开拓性思维,要允许、鼓励“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存在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只有不同思想、观点的激烈碰撞才能涌现创新的“火花”。在MOOC时代,全世界的学生都可能会选修某一知名教授、大师的同一门课程,接受他的一种思想和观点,其它“异类”“不知名”课程的知识、思想、观点将无人传承。
4.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问题。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四年,除去大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累积。如协作、沟通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关系的建立,这些都无法通过网络学习获得。
因此对于普通高校而言,要借助“慕课”平台的优秀资源,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领会“大家风范”;同时结合考核,可以使学习质量和学生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考试模式的改革对于结合“慕课”的教学来说尤为重要。说考试的改革关系到高教改革的成败,并不为过。
二、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1.考试内容不注重个性差异,学生的特长遭到扼杀。不同的考试形式往往检测的是不同的学习侧面。事实上,几乎每一种考试形式的采用都会涌现出新的优秀的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天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时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某些方面的潜能。
2.考试形式和方法单一,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制约。目前高校采用最多的考核形式是在课程结束时采用闭卷笔试。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难以体现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难以按教学大纲要求考核学生除记忆知识和简单推理之外的基本技能,也限制了教师在考试环节上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这种考试方式又易造成“一卷定乾坤”,使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临考前突击复习,导致学生学习纯粹是为了考试过关,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3.课程考试改革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够。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多年以来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圈定在学校规定的管理制度范围内,始终在教师“教”与“考”的指挥棒下被动学习,根本没有参与或建议选择课程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的自由和权利。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权被剥夺,只能循规蹈矩,个性得不到张扬,天赋被埋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4.学生考试目的功利化,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一是与我们的考试制度有关,课程考试大多重知识而轻能力,重记忆而轻创新,重理论而轻操作,这种模式使以“复制”为目的作弊成为可能。二是个别教师在试卷命题过程中,不按课程体系要求出题,考前划重点,这些现象客观上也方便了作弊。三是受社会上重学历、轻能力、文凭商品化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只注重考试分数而不注重自身能力,考试成了左右教育方向的“指挥棒”,无形之中加剧了考试的功利化倾向,促进了考试的目的功利化。四是诚信教育的缺失。我国的高等教育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这种教育的偏误导致学生对诚信认知的缺失,漠视考试作弊与个体诚信品格的关联。
综上所述,目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任务的完成贯穿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灌输式学习,很少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就是被动接受,这种被动式学习的习惯已经形成。到了大学,想去激发学生陈封多年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又必须解决。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就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在国际社会立足的资本。
高等教育中大多数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与高中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少了高中时期的“监管”,平时的学习全凭自觉,到了期末,很多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突击学习,试图过关。即使通过了,突击学习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很难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需要采取方法,克服突击学习的弊端。这就需要改变教学过程同时也要改变考核方式,不再是“一张试卷定乾坤”,把考核过程分散到平时,平时做不好,期末再突击也没有用,使学生把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分散开来,更易吸收。基础知识扎实了,才能在此基础上有发挥和创新的空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培养目标。
论文作者:于晓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学生论文; 考试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课程论文; 目的论文; 注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