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0001
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重点将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间接收的机械通气患者共有62例作为调查主体,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环境,落实预后措施。结果:通过对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落实护理干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优良者共57例(91.94%),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共7例(11.29%),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60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顺利脱机并拔出气管插管,1例病情危重死亡,1例患者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主动放弃治疗并自动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护理干预满意者共62例(100%)。结论:对接受了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实施护理干预后,可稳步的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降低呼吸机肺炎发生的可能性,及时预防计划性拔管,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气管插管属于人工气道可以将患者及呼吸机有效连接,对于抢救呼吸衰竭、呼吸道梗阻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在临床上被广泛的运用【1】。气管插管是一种有创性操作,能够及时的挽救患者生命,但是也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若是未能及时落实护理干预,将会加重病情的发展,甚至于影响到正常的治疗环节。此次研究重点将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间接收的机械通气患者共有62例作为调查主体,分析其在实施了气管插管及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对象共有62例,男性患者共有33例,女性患者共有29例,年龄在43-81岁,平均年龄是(56.13±16.37)岁,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
1.2 方法
营造良好的身心环境:为保证患者接受治疗时更加顺利,需要营造出相对安静的空间,减轻患者的烦躁感和紧张感,对其恐惧心理予以消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及时的关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调低监护仪的音量。在执行相关的护理操作时,必须要确保开关门的声音低、走路的声音轻、病房内的噪音小。
构建和谐的护患沟通模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对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服务是必要的职责,因此面对语言沟通上的障碍,需要护理人员格外重视。气管插管患者很容易因为语言沟通障碍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护士人员可以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构建起科学的语言沟通方式,特别是关注和患者进行的无声交流,采用合理的肢体语言,比如说适当的眨眼、摇头或者是点头等,与患者进行和谐的交流,细心的观察患者的实际需要,揣摩其内心的所需,保证合理的需求及时的得到满足【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实施了气管插管的患者,应该为其及时的讲解关于停留气管插管的重要意义,阐述相关知识及注意的事项,鼓励并且协助患者及时的进行翻身或者是进行床上的活动,辅助其进行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强化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及不适,适当的给予安慰和鼓励,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感。易躁动的患者需要积极的落实有效约束,避免非计划拔管。
口腔护理:接受了口腔气管插管的患者,由于口腔进食困难,需要适当的固定好气管,其口腔始终处于封闭的状态之下,因此会产生异味,很容易发生口腔炎。针对于此部分患者,需要及时的进行口腔清洁护理,依照口腔pH值选择合理的漱口液,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棉球或者是抽吸式牙刷进行口腔的护理,保证口腔的清洁与卫生。
规范气管插管的位置:检查并适当的固定好气管插管的位置,调整其处于正常的状态之下,测量气管插管顶端距离门齿的距离,使用胶布固定并且做好标记。在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应该注意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道的具体位置,避免出现过度的牵拉致使导管脱出。
适度为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如果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压力较高,将会使得局部黏膜血液供应受到影响,黏膜坏死、气管狭窄等问题比较严重。可以适当的采用分次少量充气的方式,在放气之前,需要洗净口腔,咽分泌物,放气之后套囊以上的分泌物适当的流入气管中,经过导管吸引,进行重新充气【3】。
重视呼吸道湿化及温化:湿化器的温度调节不应该超过37摄氏度,气道口吸入的气体温度应该合理的维持于32.0-35.0摄氏度。湿化器内的液体应该使用蒸馏水,需要每隔二十四小时更换一次。密切关注湿化效果,若是分泌物比较粘稠,应该定时的向气管管中注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成人每次在2-3毫升,需要在呼吸时吸气相注入。
预防感染:每天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照射两次,呼吸机管道运用消毒液浸泡并消毒,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该准备两幅管道,在1-2天中交替使用。所有接触到的呼吸道操作应该保证无菌化,强化患者的营养吸收,提升其基本的免疫力。
拔管前后的护理:在拔管之前,应该向患者做好解释,及时的吸进气管中与口鼻腔中的分泌物,解开固定导管的胶布,将吸痰管插入至气管导管至气管,将气囊放气,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适当的给予鼻导管及面罩吸氧,避免出现低氧血症。
2 结果
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共有62例,其在接受了机械通气后进行气管插管并落实护理干预。依照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优良者共57例(91.94%),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共7例(11.29%),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60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顺利脱机并拔出气管插管,1例病情危重死亡,1例患者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主动放弃治疗并自动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护理干预满意者共62例(100%)。
3 讨论
气管插管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属于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当机械通气患者在接受了气管插管后,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需要落实合理的护理干预,鼓励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4】。患者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经受疾病的折磨会感到压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心理疾病,不利于治疗结果的科学性。护理人员需要强化责任心,秉承着认真处事的态度,关注气管插管工作的落实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提升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创设出良好的环境,强化和谐的护患沟通模式,通过友善的交流,全面分析患者的想法与要求,满足其基本的需要【5】。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采取科学的干预对策,促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此次研究中证实了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明确了相关细节的处理过程,为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将护理干预落实到实处,保证患者的病情趋向稳定,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患者在接受了气管插管并实施了合理的护理干预后,可稳步的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降低呼吸机肺炎发生的可能性,及时预防计划性拔管,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白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躁动的预防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4):172+181.
[2]申霞.洗必泰在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1):242-243.
[3]李世震.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急救治疗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7,3(23):60-61.
[4]农忻月.有创机械通气法与无创机械通气法在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25-26.
[5]梁锦丽.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0):87+101.
论文作者:杨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机械论文; 导管论文; 口腔论文; 效果论文; 呼吸机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