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抗日战争”这一节中有这么一副图片——“两个日军少尉进行杀人比赛”。这副图片无论从表面或是从深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涵义,引导学生如何全面正确认识和分析这样的图片,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研究的深度与对现实联系的广度。以此图为例了解所谓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简单区别,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史料来论证某个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实度与可信度;通过多角度分析思考,让学生情感认知上得到升华;为了更好地理解,如有条件,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抗日烈士纪念碑、抗日纪念馆、抗日烈士墓地等方式让学生去感受那段血雨腥风,触动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民族魂。
关键词:抗日战争 日军 第一手史料 罪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抗日战争”中有这么一副图片——“两个日军少尉进行杀人比赛”。 相信很多老师对这幅图片都比较熟悉,引导学生学习过,但是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里面所包含的信息以及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呢?也许,是我想得太多,但我就是想把这样的“太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以表达自己的理解,望与各位同行切磋商议。
第一,就事论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大多都应该知道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关系和民族矛盾问题:自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不断地对我国进行侵略,先有1874年的初次侵略台湾,时隔20年后也就是1894年开始了规模更大的甲午侵略战争,1898年和西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起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也有日本,1915年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的全面侵华战争,如此等等,可以说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罪行罄竹难书,中日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十分微妙。而今天我们学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也正是为了勿忘历史,警醒我们的后人勿忘国耻(特别注明:国家教育部已经正式将八年抗战变更为十四年抗战)。所以,教材在这里放入这幅图片,其初衷就是要表达日军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对我国人民所犯下的重大罪行之一,可以说图片与文字相互照应,让学习者能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初始涵义,但这只是表层的东西。仅仅一副这样的历史图片能给学习者带来多少深层次的理解呢?那学习者可不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副简单的电视剧的照片摘录的呢?所以,这必须涉及到下一个问题,那就是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的问题。
第二,第一手史料。
所谓第一手史料,又称为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以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如实物资料、文物资料等。这也是最能证明那个时代事件真实性最有力的证据。而在文字、口头资料中,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纪录下来的资料,虽然是比较直接的证据,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等有时候也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但却不一定在每个时候都能成为第一手史料。所以,有时寻找第一手史料十分困难,或者不可能找到,我们只有采用后人的说法,而后人的有关说法是笔尖间接的证据,无可置疑地属于第二手史料,如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就是第二手史料。根据这个解释,那么《日日新闻》“两个日本军官进行杀人比赛”的这张图片是直接在当时历史发生时候产生的真实记录,是记录当时屠杀正在发生的一种实物,因此它就是第一手史料,是证明日军侵华罪行的重要罪证之一。而与此相对应的《东史郎日记》则是第二手史料,虽然其可信度也较高,也反映了日军的侵华史实和罪行,但却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来用。通过这样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如何初步运用何种类型的史料去论证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第三,情感认知。
“两个日军少尉进行杀人比赛”这幅图片客观上反映了日军的暴行,是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之一。通过学习、了解,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国家一定要强大,没有国哪有家?这可以说是“育人”的目的,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是本课学习高潮之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我们国家当前伟大复兴之梦——中国梦,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生活的不断变好去真正感受国家的逐步强大对自己和家庭生活的巨大影响;让他们体会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憧憬未来。通过这样的情感升华,让学生加强对国家的热爱、对国家强大的希望和对祖国逐步强盛的真切感受。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大声疾呼: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只有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才会让他们萌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这样我们泱泱中华才能真正强盛。
第四,微言大义之外,我们如有条件,还可以联系当地实际让学生去感受、去思考。
这副日军杀头比赛的历史图片,虽然真实地反映了日军暴行,但我们当代的青年学生并未亲身经历之,他们没有直观的形象感知,仅凭几幅图片难以达成思想情感上的升华。所以,我觉得如果有条件,应该结合当地的抗战故事、抗日烈士纪念碑、抗日纪念馆、抗日烈士墓等,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感受当年的那场腥风血雨。如果当地没有,则可以为学生适当播放一些剪辑好的影视(手撕鬼子这类不符合实际的影视除外)。当然,做这样的工作,教师应该先预设一些值得学生去思考、去质疑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在实地参观(或是观看完影视)后,总结相关知识,思考、探究并回答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但学习了课文,更重要的是能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民族魂,引发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推动其为国家、为社会去学习。
综上,在学习历史课文时,我们切不可轻易放过课文上的相关图片,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里面隐藏的各类信息,学会多角度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图片表面信息上,真正做到“微言大义”,长此以往,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加深对问题的认知,升华情感的热度。
论文作者:周万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史料论文; 日军论文; 第一手论文; 图片论文; 日本论文; 学生论文; 抗日战争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