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论文_袁媛媛

袁媛媛济南军区总医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共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家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变化及手术室配合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室配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SAS评分,提高其手术室配合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配合度;焦虑;

【中图分类号】TU24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181-02

手术是外科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本身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患者在手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如担心手术意外、手术疼痛,缺乏对于手术的积极配合知识,对自身疾病通常感到忧伤或焦虑,甚至是悲观绝望。所有这些情绪上的剧烈波动,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造成自身机体内环境的紊乱,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前的恐惧、焦虑心理,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维持血压、心率、呼吸的稳定,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是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1]。本研究探讨了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04~2016-1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共250例。排除精神障碍及聋哑患者,患者均可正常语言交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年龄﹥15 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2组年龄、性别等情况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干预:(1)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都是第一次接受手术,对自己手术时的情况以及手术室的环境都怀有恐惧感,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龄不同采用了亲切的称呼,及时了解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对手术的顾虑、心理活动,然后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出解释,给患者讲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手术前应该做哪些准备,通过这些手段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在必要的时候护士要制订科学详细的手术室护理计划。(2)术后护理。术后次日对患者进行探视,了解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切口疼痛、有无感染、饮食活动以及有无并发症,了解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并记录,通过反馈指导今后的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和手术室配合程度情况。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2]评定,得分愈高,说明患者焦虑程度愈重。围手术期配合程度按勉强配合、基本配合及主动配合3 级标准进行评定。

1.4 数据分析 采用 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均(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设定P < 0.05 为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手术对患者的精神是一种刺激,对机体是一种创伤。过度的刺激可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抵触心理。根据应激学原理,手术室的陌生环境、手术事件都均可为一种应激源,可引起患者呼吸急促、精神紧张、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生理、心理反应[3]。人对外界刺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人的应对能力,受到个性特征的影响。故需针对患者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给予相应的术前护理干预。

本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可帮助手术患者明显降低其抑郁和焦虑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手术患者对麻醉和手术问题的认知能力比较差,患者通常出现焦虑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在术中的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后的康复等。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反应,是个体对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而产生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可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并借一定的生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为了提高干预能力,手术室护理人员就需要在日常实践中不断学习医学知识和相关 的美学、社会人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力、坚强的意志和善于沟通的技巧以及一些心理护理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各方面能力。另外,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发挥护理的最佳作用,体现护理所独特的效果,也使手术室护理与病房整体护理得到贯通,使之融为—体[4]。主要原因是当个体遭受某种紧急事件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浅谈在妇产科护理中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反应,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该紧张事件不可预见性愈强,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愈强,造成的病理生理紊乱愈严重[5]。

本组患者入院前均有长期治疗病史,他们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但又缺乏信心,从而产生焦虑心理。2 组患者的焦虑值较高,均超过 40 分,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的存在。术前的心理准备及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手术室陌生环境的恐惧及担忧,特别是我们制订的一套“手语表达法”,即与患者用手势、点头、摇头、面部表情等表达方法进行交流,改善了患者对紧张事件产生的心理应激状态,增强了其治疗信心及配合程度,改变了患者被动治疗的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前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对手术室陌生环境的焦虑,2 组患者随手术临近焦虑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配合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事先了解手术室环境及其术前适应行为训练,有利于缓解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金秋.手术室全期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34(12):52-53.

[2]李红帅,李帅.术前访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0,35(2):99-100.

[3]莫永兰.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在中医康复区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63(2):20-21.

[4]张建.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及细节护理对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74(2):60-61.

[5]李家秀.手术全期护理流程再造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9,42(2):62-63.

论文作者:袁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论文_袁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