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人物形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让学生从文中的人物身上找出优缺点,感悟真善美,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过程。而在学习与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教师课前准备的多么充分,都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这往往是教师精心备课“备”不到的,教学设计也“设计”不到的。我们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有时会被“雷”的措手不及,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有时会选择漠然视之,有时会因为教学过程被打断而愤愤然……但是,如果把这些“突发事件”好好利用起来,机智引导,不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契机吗?可能就成了课堂中的一个亮点,乃至使整堂课精彩纷呈。下面就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几次“傻子”事件,来谈谈如何利用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形象的。
一、“傻子”唐僧——善良的化身
语文课堂中契机的出现,要求教师要冷静对待,给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看法的勇气和叙说观点的时间。先不要去考虑占用课堂的时间以及教学环节,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分析、引导不一样的观点。当然,也可以把“皮球”踢给其他同学,趁机引起学生的讨论,学生问题学生解答,让大家对人物理解更加深入。例如《三打白骨精》一课,我在引导对唐僧的形象进行分析时,突然发现同桌的两位成绩较好的男同学一边窃窃私语,一边捂着嘴偷笑,不由得心头火起。于是,便点名问问原因。他俩忸怩了一会儿,其中一位才小声说:“我们认为唐僧比较弱智,是个傻瓜。”全班哗然,我愣了一下,鼓励他说出理由。“大家看,课文开头就写了‘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肯定荒无人烟,哪来的村姑?”他拿起书本,“再说,就是有村姑,怎么会知道师徒四人的到来,并且还没吃饭?”开始有同学微微点头了,他同桌接着说:“‘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这也太明显了,八十多的老妇人竟然能闪出来,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不怕闪了腰吗?”教师里顿时一阵哄笑。“还‘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她哭什么?她怎么知道村姑被打死了?这么多破绽,正常人都能看出来,可唐僧不但看不出来,还不相信孙悟空的话,他是不是有点……弱智?”说完,还拿眼睛看着我。我慢慢环视着班级,心里飞快地思考这个问题。“不对,唐僧要是弱智,他怎么给别人讲经?”一位同学发言了。“是啊,大家想一想唐僧信奉什么?他的前身又是谁?”我赶快抛出话题。“唐僧是九世好人金蝉子转世,他只是非常非常善良。”“唐僧是佛门弟子,信奉行善积德,走路都怕踩死虫子。”教室里热闹起来,我趁机引导:“佛经又长又深奥,唐僧都能领悟,还讲给别人听,他弱智吗?佛家‘走路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不杀生是他们的戒条。但是唐僧却不分害虫益虫、好人坏人,只一味的善良,这种善良就是——愚善。”无形中,让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人物,还懂得了要分清善恶的道理。
二、“傻子”乔伊——热心的榜样
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人物时,教师千万不要坐等契机的到来,不然有可能会错失良机。我们要善于诱导,层层深入,必要时还要主动出击。例如《爱之链》一课,在分析、讨论乔伊的形象时,教师可以适时抛出一个“包袱”——“乔伊太傻了,生活困苦,老妇人给钱不就是他的劳动所得吗?”教室里顿时安静了数秒,接着讨论声又起。“我觉得乔伊可以收钱,大家看‘他的脚腕被蹭破了,因为他没穿袜子。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了下来,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僵。他的手蹭破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当他干完活时,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乔依在冰天雪地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得到一点酬谢,合情合理。”语文课代表站起来说,这是一个和老师很有默契的孩子。“我认为乔伊不傻,也不会收钱。大家想想,当老妇人问乔依该给多少钱时,为什么乔依愣住了呢?”班长站了起来,“因为文中写了,‘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说明乔伊认为帮助别人天经地义,以前也曾经帮助过别人,也没有要过报酬。”“那他为了什么呢?”我连忙追问。“他为了传递爱心,因为他告诉老妇人一句话——‘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估计以前被他帮助过的人,都会得到这句话。” 班长迫不及待地答道。“是啊,乔伊不是傻,而是一个善良的人。从开始安慰老妇人,到帮助老妇人,到最后‘看着老妇人的车开走以后,才启动了自己的破汽车。’都说明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位男生补充道。“乔伊的善举和语言,有没有影响到老妇人?”教师趁机引导下一个“链条”——老妇人关爱女店主。
可见,这一番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物的认识,从人物道德品质上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思想,从而见贤思齐,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傻子”爸爸——律己的典范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出教学契机。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往往会在脑海中形成一种行为定势,而其中也会包含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不好的习惯一般是因家长的影响或者认识的不足造成的,并且会与课堂所学内容产生冲突。这种情况下,能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心中所想,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加以比较,以期改变,方为教学过程重点重点与难点。这就关系到了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达成的问题。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对“爸爸”形象的认识,我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违反规则的事例,让他们在小组中说一说。见机引导,从课文中的人物到现实中的自己,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从而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心灵连通,学生才敢说、会说;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轨,学生才有话可说。这样,课堂中的契机才会出现。当然,学生的认知和语言中,不可能只会出现“傻子”,可能还会有“呆子”“坏蛋”“傻瓜”“笨蛋”等等,这都可以成为教学中的契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善于抓住那一刻的关键点,以教学机智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甚至,有时候在等不到或引导不出这一契机时,我们要主动出击,去导演、去创造这样的时机,进而步步深入,让学生充分感悟人物形象,达到情感与思想的升华,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论文作者:纪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唐僧论文; 学生论文; 傻子论文; 契机论文; 老妇人论文; 的人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