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造价管理中成本控制分析论文_徐萍

建筑施工企业造价管理中成本控制分析论文_徐萍

身份证号码:33068119890716xxxx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城市建设也在快速发展,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中存在激烈的竞争,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造价管理是减少工程成本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成本控制可以为施工企业节省开支,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一些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科学管理工程造价,合理控制成本。

关键词:施工企业;造价管理;控制分析;经济效益

1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

1.1施工前对工程成本进行合理预算

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前,需要做好具体施工的相应准备工作,首先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分析,了解各部分工程项目需要的成本,并对投入成本较多的部分,进行仔细分析,结合整个施工工程,从劳动力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严格控制施工的成本。施工企业对投入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对每一个细节制定详细的预算方案,在确保施工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从源头上控制施工成本,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管理。

1.2控制劳动成本的投入

劳动成本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劳动投入成本以及管理投入的成本,施工人员的劳动投入是指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投入的人员劳动力,适当减少不必要的施工人员,并且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控制施工成本的观念,另外,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可以节约投资成本。管理投入的成本是指对整个工程施工的管理投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施工的投入成本超出预算,需要对成本进行管理,仔细分析超额的原因,及时做好补救措施,从工程施工的其他部分节约开支,尽量控制投入成本在预算之内,减少不必要的花销。

1.3控制施工的材料成本

施工材料的成本占整个施工成本的比重较大,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的质量,应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施工材料的成本。采购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材料成本的控制情况,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树立控制施工成本的意识,从选购材料的质量以及选购材料的方法两方面着手,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科学地控制施工材料的成本。采购人员在购买材料之前,应该对各个施工材料市场进行了解,掌握各品牌材料的不同特点,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地点的远近,选择最佳的材料市场,购买最适合的建筑材料,为施工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利润目标最大化。

2 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施工企业的规模不同,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各不相同,部分施工管理人员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投入大量的资金,缺乏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意识,造成施工成本浪费,其他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利用大量的资金成本进行恶性竞争,最终导致整个施工行业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

2.2缺少科学合理的施工企业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系统

现阶段的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缺少完善的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体系,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依据,导致施工管理缺乏力度,达不到管理的效果,从而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施工企业难以发展。施工企业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导致各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只注重本部门的成本支出,给成本管理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工程的成本预算、选购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安全等方面分配不合理,从而出现许多工程质量问题,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建筑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扩大,随着建筑行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相继诞生,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工程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施工管理人员目光短浅,无法意识到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导致施工企业无法了解企业的能力,在无法确保工程安全的情况下,承揽大量的工程项目,由于工程项目较多,施工企业无法一一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合理成本预算,从而实际施工投资成本与成本预算存在较大的差异,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制约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3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3.1施工成本控制应重视施工工期的合理性

项目的施工成本与工期关系密切,随着工期的延长或缩短,成本会相应的变化。一个项目总工期对总成本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对应工期所选择的施工方案,一个项目的施工方案是由若干分项或单项方案组合而成,由于工期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各个单项方案的施工组织形式不同以及各个单项方案之间的组合不同。施工过程中的人工、机械、材料的投入主要取决于施工方案中的施工组织计划,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差距太大,势必严重影响成本投入。如实际要求完成的工期远小于计划工期,将需要采用赶工措施,其中包括人工、机械以及材料的大量投入,这必然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和机械费,本可以周转的材料因为赶工需要一次性投入;相反,如工期过长也会导致固定支出的有关费用随着工期的延长相应增加,同时也大大降低资金的回收和使用率,这将导致项目生产效率的降低。因此,施工成本控制首先应重视项目施工工期的合理性,从一个项目的投标阶段,就必须充分考虑工期对施工成本的投入影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既定的工期计划开展施工,从而确保计划成本得以实现,使企业效益得以保障。

3.2施工成本控制应有效计划和使用人材机

人工、机械及材料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生产要素,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首先,人工使用方面应参考生产水平较高的劳动定额进行制定用工计划,并结合实际发放工资与定额人工费进行对比控制。项目部可以培养、配备一些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便于调节各工种人数以减少“窝工”,既加快工程进展度,又节约人工费用。其次,材料方面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和材料价格的控制。制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合理材料消耗定额是控制材料消耗量的有力手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行材料台账管理,对材料领取要求采取申请、审批、登记和使用过程跟踪等手段,使材料用到实处并杜绝材料浪费;材料尽量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通过招标,选择质优价廉,满足生产需要,资证齐全的、信誉好的供应厂家建立材料供应的战略合作关系,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材料采购价格。最后,机械使用成本的控制,制定机械自有和租赁计划,对自有机械要加强维护与保养,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对租赁机械做好设备进场计划和工序的衔接减少闲置,提高利用率;同时,项目部应分阶段进行计划成本的编制,实际使用成本的统计,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及时纠偏以确保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以下。

3.3施工成本控制应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转包、分包并层层压价,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压缩成本而忽视质量,一方面将会带来大量的返工,另一方面在后续质保期间也会相应的增加大量维修费用;工程质量低劣甚至危及公共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给多方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企业声誉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当然对施工企业而言,无论是对质量投入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以质量为第一,完全忽视成本因素也会导致施工企业利润降低或失去利润,影响企业效益导致竞争力下降。因此,企业需要树立以质量为本、质量兴企理念,同时也应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始施工之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从施工规范方面严把质量关,采用科学管理、先进实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建立工序质量签证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因为出现质量事故而导致成本增加;同时,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

[2]周新莉.工程造价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施工企业的制胜之道[J].中小企业科技.2005

论文作者:徐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企业造价管理中成本控制分析论文_徐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