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入手审计柜员业务真实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实性论文,细节论文,业务论文,柜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方式 如何辨别临柜柜员办理业务的真假?面对几百个柜员每天几百笔的业务,若审计人员单纯地依靠实地观察或核查OCR影像明细,怕是难以辨别。而运用计算机的分析能力能快速定位审计对象,排查出需要关注的对象。为此,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提取2013年度临柜人员的业务量数据进行调查分析。 (一)数据分析。利用计算机导出业务量数据按“行号”、“柜员号”等字段进行排序,筛选出全行业务量较大的柜员进行比较,从所在的网点的地理位置、网点内的柜员平均业务量、经办的业务品种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二)比较分析。以网点为单位,对同一网点内各柜员的日均业务量进行比较,一般来说,同网点的日均业务量基本相似,而且笔数相差不会太多,如果某人业务量明显增多,就有虚增的可能性。 (三)明细分析。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编写SQL语句导出柜员办理业务的明细,包括柜员办理业务的时间、金额、流水号、账号等,再配合查看OCR影像系统和监控录像来核实。 二、审计调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同时利用计算机设立条件模型筛选出疑点数据来分析,审计发现虚假业务量的形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额存取。部分柜员利用小额钞票进行虚存虚取业务,主要是操作方便且不需要授权。这些业务多发生在空闲时候。 (二)残币兑换。每天多次整理钞币进行残币兑换。该类业务不需客户确认,操作时间短,多发生在业务量较小的网点。 (三)转账拆分。某些柜员为了增加业务量,应该转账的业务用现金业务来办理,或者把一笔转账业务拆分成数笔转账业务进行。 (四)存取拆分。该并笔记载的账务,分单笔多次完成来增加业务笔数,特别是大额存款,以“不需要客户出示身份证明”为理由,人为地钻制度空子,达到虚增业务量的目的。 (五)还贷拆分。客户还贷款时,该转账还贷的转换成先取现金后还贷款,或者拆分成几笔业务多次还贷,增加现金收付量和业务笔数。 三、审计实施 经过调研与分析,审计人员针对实际状况,通过设定条件、数据比对、综合分析等查找审计线索,再配合OCR影像系统和监控录像,并针对性地实施现场检查,以确认虚假业务的存在。 (一)小额存取业务的确认。提取核心系统在10元以下小额存取数据,生成小额存取交易疑点数据,然后对疑点数据按柜员进行分类汇总后统计排序,再进行核查。通过OCR影像系统抽查疑点柜员的业务明细,发现某柜员一天的小额交易业务有二十几笔。查看流水,均是一笔小额取款业务,再以相同的金额存回,然后再办理其他业务,如换折或存取款等,人为地把一笔业务变成多笔来办理。 (二)残币兑换业务的确认。提取核心系统残币兑换项目数据,同样进行分类汇总后排序。抽查疑点柜员的明细账,从每日兑换的时间、金额、笔数来分析,并调阅OCR影像及监控录像,发现大部分现钞兑换均为柜员在本人钱箱里自行兑换,窗口并无客户办理。统计发现有的柜员兑换破币特别频繁,最多一天达42笔。 (三)转账拆分业务的确认。顾名思义就是把该转账的业务用现金收付来办理。了解该类业务的特点后,以金额相同,流水号相连的先取后存为条件筛选业务数据,生成疑点数据表后再进行分类汇总。同样取出该项业务交易明显频繁的柜员对应的业务明细表,再抽查其一天的业务明细,配合查看OCR影像系统以确认虚假业务的存在。 (四)存取拆分和还贷拆分业务的确认。同样先分析该类业务特点,以账号相同,流水号相连的相同业务为条件进行数据筛选,再通过排序分类等比较分析,然后根据业务发生时间查看OCR影像系统和监控录像,基本都为客户一次性递入钱钞,柜员人为拆分成几笔操作。该类拆分以存款居多。 四、审计分析 业务量考核的实行,有效地提高了柜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服务质量,也提升了合行的形象。但虚假业务的出现,造成业务量统计的失真,破坏了柜员业务量考核的公平性,隐蔽性强危害大,其实质关系着经济利益的分配。一方面给管理层提供了错误的信息,乐观地估计网点业务量的增大,误导管理层管理决策;另一方面使造假者达到了提高业绩的目的,如此一来不仅损害了集体利益,而且对其他员工造成不公平。不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分析业务量产生虚增的主要原因: (一)追求利益。个别柜员为追求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弄虚作假,以达到用虚增业务量来套取考核奖励的目的。 (二)执规不严。由于这几年对柜员业务量的考核处于尝试与修订阶段,单纯的业务量考核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一些柜员利益驱动的心理,不惜铤而走险,置规章制度于不顾。 (三)监督体系不完善。由于监督体系未及时跟进,虚增业务量不容易发现,柜员存在侥幸心理,助长了业务量造假行为。标签:综合柜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