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自我生成与发展的活动基础_物质与意识论文

论人类自我生成与发展的活动基础_物质与意识论文

论人自我生成发展的活动根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89(2004)01-0001-05

马克思曾指出,“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 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1](P.486)人 作为存在物,他与别的存在物所不同,就在于他是一种可以通过自我塑造活动来不断生 成和发展自己生存本质及其特性的存在物。“动物在天性上比人完美,它一出自然之手 达到了完成”。[2](P.195)而人不同,“人的器官没有片面地为了某种行为而被定向” 。[2](P.195)虽然“人的非特定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 中”,但正因为这样,“它没有对人做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 性”。[2](P.195)人的未特定性,或者说“人的未完成,蕴含着可塑性和创造性”[3]( P.9),即蕴含着人的生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但人究竟怎样生成自己、塑造自己,使自 己成为什么样子,这又是由人自身的现实活动来规定的。

一、人的存在本质及其特性由自身社会活动生成

人的存在本质与他的现实生存活动是同一的。人不是上帝或绝对精神的产物。人的存 在本质并不是先在于他的生存活动,而是由他生存于其中的社会活动所内在规定。人自 身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生成发展自己存在本质及其具体特性的现实根源。

人无疑是从动物界由类人猿转化过来的。但人之所以能从动物界提升出来而成为人, 这本身又是人自身劳动活动的结果。在由类人猿向人转化的过程中,人通过自己的活动 不断进化了自己的生理构造,同时这种被自身活动加以改造的生理构造又会强化其活动 的功能。于是在这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中,人不断地从动物界中提升 出来,获得了作为人的自然存在的基础与特性,如手脚分工、大脑发达,等等。同时, 人通过自身的劳动活动还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自己获得了作为人的社会存 在形式。“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马克思语)。因为,只有在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 现实地进行生产活动。通过自身的劳动活动,人不仅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 且还产生和发展了语言和包括思维工具在内的工具系统,拓展了自己的生存域,建立了 自己的属人的生活世界,获得了作为社会存在物和意识存在物所具有的各种存在的规定 性。因此,人之所以能从动物界中得以转变而发展自己,就是他自身劳动活动的结果。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自身的“劳动创造了人。”有人说,“人创造他自己”[3](P.28 6),这实际上就是说,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社会活动来创造他本身。

人的劳动活动对他自身的生成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而不是对人的存在的某一方面的 塑造。这是因为,人以自己的生产劳动为基础不断地拓展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多方面的社会活动领域。因此,以自己的生产劳动为基础而不断发展着的人的社会活动 对人的生成便是一个全面丰富和深刻的过程,由此而不断地规定着和生成着人的各种存 在本质及其具体特性的丰富性。

人作为存在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其物质性存在和意识性存在相统一的存在物 。因此,人的存在之本质就必然展示于他的客观物质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这两个方面。 或者说,人生成自己的存在本质及其特性的社会活动必然存在于他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 动这两个相内在统一的方面。

人的现实生存活动首先是包含着有意识的活动,或者说人的意识活动总是存在于他的现实社会活动之中。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他既能意识到对象,也能意识到自身。人因为具有意识才能成为自由自觉的创造主体。这是因为,人不仅通过对象意识来把握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还通过自我意识来确定自己在与对象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观念地建构对象和指导自己的现实生存实践。而人的意识活动总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只有在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才能现实地建立和发展人与客体对象的认识关系,才能逐步拓展自己认识范围和发展自己认识能力。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4](P.96)因此,人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得以认识客观事物和达到对自身需要、目的、地位与价值等的自我认识;而且以开放性的态势不断接受各种丰富的外在信息,从而使自身的意识结构及其功能不断得以重塑和发展。这样,人作为意识活动存在物就从自身的社会活动中不断获得了自身存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人的生存发展活动更重要的表现在于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实践 活动是人的现实生存发展的根本方式。因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人与自然现实地 建立了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关系,使人获取了作为自然存在物所必需的一切物质生 活资料,生成和发展了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所具有的各种属人的自然存在规定性;而且还 现实地建立和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获得了各种社会存在 规定性;同时如前所述,也使人获得了作为意识活动存在物所具有的意识活动特性。具 体来说,人的实践活动首先是为满足人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因此,物质生产 活动即劳动就成为人的实践活动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人 通过“使自己肉体组织调动起来,把自身蕴含的自然力、潜能”(马克思语)发挥出来, 从而就现实地与外部环境建立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从自然界中获得了自己 作为自然生命存在物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人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并不是 消极被动的,而是在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料的同时还能动地改造了自然界,使之变成 了属人的自然,即人化自然。人的这种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从一开始就是在人的社 会活动中进行的。因此,在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必然同时产生了人 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随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这种建立在生产过程基础上的社 会关系就日益拓展了其存在范围,形成了人的政治活动、思想文化活动等多种领域的社 会关系,从而使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获得了更多方面的社会存在规定性,成为更加社会化 的人。而人的这种在自身劳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及其社会特性的丰富,又会在 广度上和深度上促进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生产关系,从而不仅使人的自然对象得到更 大程度上的人化,而且也使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本身得以丰富和发展,使人的自然存在 日益“成为他的人的自然存在”,即属人的自然存在。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 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 然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4](P.122)这样,人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 实践发展过程中,就不断地现实地创造了自己新的生存状况、许多新的社会关系,从而 使自己不断从中获得许多新的存在特性。在人的现实活动中,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 是内在统一的。人的意识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观念根据和思维指导,并作为要素而内 在地包含在其实践活动环节之中;而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客观基础,并 以客观的物质活动形式而成为其认识活动的现实表征。总言之,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 的现实社会活动就内在地生成了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意识存在诸方面的存在特性 ,使人不断地得以综合的全面生成和塑造,从而使人获得了作为人的各种存在特性及其 本质。

二、人与人的生存环境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和谐互生

人作为存在,既是一种本体性存在,也是一种对象性存在。或者说,是其本体性与对 象性相统一的存在,即“自在”与“他在”、人与其生存环境的统一。无论是人的认识 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是人的对象性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对象之间的人的 对象化过程。

人作为现实的存在物,必然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存在物如 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4](P.168)人不是一种孤立封闭的 存在,他总是在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中生存发展的。换言之,人作为现实的存在物, 必然以他之外的事物作为自己的对象并与之发生对象性关系。“而这种对象性的关系正 是通过他的对象性活动来展开的。”[3](P.269)人作为能动性的主体,他必然通过自己 的对象化活动将自己的情感、意志、目的和要求等内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对象中去, 外化或物化为对象性客体的存在;并以这种对象化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来确证和实现自 己作为主体的存在性。如果没有这种对象化的活动及其结果,人作为主体的存在也就无 从确证。因此,作为对象性存在物而存在的人的现实活动必然就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 人的这种依靠自身对象化活动来确证和实现自己存在本质的对象化过程,实质上也就是 一种“属人关系”即“为我性关系”的活动过程。而在人的这种对象化过程中,他的对 象就是作为他的“属人的对象”即“为我对象”而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讲的,“凡是 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5](P.269)因而在这种“为我 性关系”过程中,对象就成为了并非与我无关的属我对象。

人的对象化活动必然生成人自身的生活世界。人的生活世界就是由人和人的对象来构 成。人与自己的对象在人的生活世界里是内在统一的。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他自身存 在的本质和意义必然要体现于他的对象;而对象作为他的对象,则是人的生存本质的确 证物,是人的一种“他在。”因此,人的生活世界就是由人的“自在”与“他在”内在 构成。这实际上也表明,人的全面生成发展不仅表现为他自身的存在特性的全面生成与 丰富,同时也表现为他与他的对象、或他与他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相互 和谐发展。而人的对象作为人的“他在”,是人通过自身的对象化活动来生成的。因为 ,人的对象化活动本质上就是人的一种人化过程,即人从自身生存发展本质要求出发, 通过自己现实的实践活动方式,将自己生存的目的、要求、意志和愿望等内在的特性及 其本质力量对象化到对象中去,以此来改造自己的自然对象和社会对象,将之塑造成更 加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属我”的生活世界。

这实际上就是人按照自己属人的方式即“为我性”的方式将对象进行人化的改造过程 。通过这种人化,人不断将自在的自然改造为人化的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 了自己的社会,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社会关系,从而使自然和社会成为凝结和展示自己 的存在本质及其特性的生活世界,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有机因素和自己生存于其中的内 在环境。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已 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4](P.127)人的生活世界作为人的“周围的感性世界 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 ,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5](P.76)因此,人通过自身这种对象化 活动就不断生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从而不断地拓展了自己的生存域 。

人的对象化活动内在地蕴含着实现自我超越、发展自身特性的必然根据。因为,人作 为对象性的生命存在物,他必然具有将自己内在本质力量及其特性对象化到他的外部对 象中去,以此来确证和实现自己存在的内在冲动和强烈愿望。而要实现这种生命的冲动 与愿望,就必须在他的对象化活动中去超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种层次的限制,才 能现实地实现他的活动对象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超越便成为了实现他的对象化 活动的逻辑前提和实际方式。人是能够超越自身的。他就是一种依靠自身活动来超越自 身存在的存在物。人之所以能实现他的活动对象化,就在于他作为对象化活动的存在物 ,其活动的本身就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和现实方式:即可以凭借思维的能动性和现 实的实践方式来实现这种自身的超越。因此,超越作为他的对象化活动的逻辑前提又现 实地包含于和实现于他的对象化活动之中,而成为他的对象化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 要环节。人在对象化活动中的自我超越又意味着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开放与发展,意 味着人的原有生存状态的限制得以打破或解构,使人的自身生存状态以更开放的态势在 对象化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环境因素的“内化与补充”,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 。因此,每一次超越,就意味着人自身的生存结构的更新与发展,同时这也表明了人在 对象化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自我塑造,即人自身在新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存在 特性及其本质。

人的对象化活动实际上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己环境相互生成、相互塑造的互动协调关 系。人的对象化活动在内容上无疑表现为作为主体的人凭借自己的中介与客体进行相互 作用的过程。在这里,工具起着将主客体连结起来的中介作用。工具本身就“是人类劳 动的产物……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1]( P.219)因此,工具作为人自身劳动的产物,它本身就构成了人的生活世界的重要内容,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马克思语)。工具具有二重性即客观存在性和属人性,因而才能 成为沟通主客体的桥梁。人凭借自己的工具中介对客体对象进行改造的对象化活动,内 在地包含着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两个相互统一的方面,即人在对象化活动过程中: 一方面将自己的生存发展的目的和愿望等内在本质力量对象化到对象中去,物化为客体 存在的构成因素,从而将客体对象不断塑造为更加符合主体自身发展本质的人化环境, 由此而体现了主体客体化运动特征;另一方面人又以开放性的态势在对象化过程中不断 地从客体环境对象中获得有利于自身更进一步生存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或者说,使客 体的因素转化为人之主体的积极因素,从而使人自身的存在特性及其本质不断得以丰富 、重塑与发展,由此而体现了客体主体化运动特征。这同时也深刻地表明,人的生活世 界、生存环境虽然是被人所塑造的;但人的生活世界、生存环境也在塑造着人、生成着 人。或者说,人虽然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世界;但同时又被自己生存于其中的生活世界所 创造;因为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人的世界”使人“成为现在这种样子”(马克思语)。而 不管是人生成自己的生活世界,还是人的生活世界生成人本身,这都是人通过自身的现 实活动来进行的。或者说,人与人的生活世界的相互作用、相互塑造都是在人自身的现 实活动中内在进行。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而“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 践”。[5](P.59)而在人的这种对象化活动过程中,人与他的环境对象(包括他的自然环 境与社会环境)就会构成二者相互协调发展的和谐的“一致”关系。总言之,人及其人 的生活世界(包括他的对象和工具)都是由人自身对象化的现实活动内在地生成和规定。 因此,“人是什么样的,同人存在和生活于其中的人的世界以及人怎样生产和创造这个 世界的活动是一致的”。[3](P.303)

三、人的本质及其特性随人的活动而不断开放发展

上述情况表明,人作为自身活动的生成物,其生存的未特化性、不确定性及其可塑性 ,就是由他的这种“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活动所规定的。不仅如此,人作 为未特化性的存在,又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开放性的未完成状态。而人的生存本质及 其特性的变化发展的开放性,从根本上讲,也是由他自身活动生成发展的开放性所规定 。

人自身活动的生成变化发展,首先表现为它的构成因素的生成变化发展上。人的活动 无疑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发展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种因素,诸如主体、中介和客 体等本身又是一个具有自身内容而发展的子系统。它们作为人之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必然随着人之活动的历史发展而不断生成变化。就其客体系统来讲,它作为人的活动对 象,随着人的对象化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而日益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不断展示自己存在的 层次或领域。就人之活动的中介系统来讲,它作为人的活动的工具与产物,也必然随着 人之活动的不断扩展而不断生成变化发展:不仅由物质性的工具系统发展为语言符号工 具系统,而且发展为具有逻辑规则的思维工具系统;不仅由低级简单的手工工具系统发 展为机械的工具系统,而且发展为具有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工具系统。就人 的活动主体系统来讲,同样在自身的个体性主体与社会化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不断 生成变化发展,使人愈来愈摆脱和超越自己以往存在的历史形态而成为愈来愈丰富和全 面的文化的人或智慧的人。因此,人自身的活动系统是一个自身要素层次不断生成变化 发展的开放性过程。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人的这种整体活动开放发展的历史过程又表现 为人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而开放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过 程中,“人类最初的物质劳动、物质实践是很原始的、很单一的,物质的活动和精神的 活动并没有明显的分化,甚至是原始地混合的。但在其发展中,不仅物质劳动、物质实 践本身分化出了越来越多样的形式,而且还从中分化出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越来越多样 化的意识、观念活动形式”。[3](P.300)

其次,人自身活动系统的不断生成变化发展还表现为它的诸要素相互作用的运动方式 及其社会化程度的变化发展。作为一个系统,人自身活动的构成要素并不是相互孤立的 ,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和相互转化的。人的活动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社 会化程度都必然随着人的活动的历史变化而不断发展。人的活动方式及其社会化程度的 发展与其所利用的活动中介工具是密切相关的。人的社会化活动方式及其发展程度又直 接表现在他们活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上。从历史上来看,现代社会的人的活动方式及其 社会化程度远不同于以往时代的人的活动方式及其社会化程度。前者要比后者复杂得多 、丰富得多和高级得多。总的来讲,人的活动方式及其社会化程度的变化发展呈现出这 样的历史走向:即不断由低级简单的局部的以直观的物质工具为中介的直接的分工与协 作、走向高级复杂的全域性的以间接的符号化工具为中介的分工与协作、继而最终有可 能走向更为高级复杂的全球性的虚拟网络化的分工与协作。同时,这也是一个其分工与 协作的社会化程度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而发展的过程。

此外,从整个宇宙物质系统来看,人的活动系统又是一个不断与其更广阔的外部环境 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相互作用的开放性系统,其生存活动域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向整个 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扩展的过程。受其无限生成变化发展的宇宙环境因素的不断作用,人 自身的活动系统也必然会更具有不断生成变化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不难理解,处在这种自身不断生成变化发展的开放性活动过程中的人,也 必然随之而显现出其自身不断生成变化发展的生存状态。这也就是说,由于人自身活动 的方式、关系及其特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生成变化发展的开放性,人作为由自身活动 所规定的生成物,也就必然具有自身的存在本质及其特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变化发展 性,从而使人在自身的活动中不断自我塑造为越来越具有多种规定性的人,成为越来越 丰富、越来越全面而开放发展的人。因为,人的自身活动是什么样的,那么,由自身的 这种活动所规定、所塑造的人及其人的生活世界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这正如马克思所 指出的:“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即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 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5](P.67)因此,人自身的现实的社会活动就是他进行自我塑 造、自我完善的现实基础或现实根据。换言之,人就是通过自身的社会活动来不断生成 自己、塑造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而人的全面生成与发展不仅体现在他作为本体性存在所 具有的存在本质及其特性的丰富与发展,同时也表现为他作为对象性存在所具有的与他 的生活环境(包括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和谐的发展上。人的这种真正意义 上的全面生成与发展则是由人自身的社会活动所内在规定了的。

收稿日期:2004-01-28

标签:;  ;  

论人类自我生成与发展的活动基础_物质与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