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轮机是能够将蒸汽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外燃回转式机械,它的主要运行功能就是对来自锅炉的蒸汽进行处理,使之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汽轮机在人们日常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压缩机、船舶螺旋桨等机器的工作都需要汽轮机的驱动。汽轮机常规热力试验和性能监测对电厂生产管理和节能有重要意义,一般通过热力性能的试验可以找到汽轮机热力系统中对机组整体运行性能影响最大且有较大改进空间的环节,基于此,本文作者就哈尔滨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CZK350/320-24.2/0.4/566/566型超临界、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直接空冷、采暖供热抽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分析,其中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多加指正。
关键词:汽轮机;性能;技术
1高载荷静叶的开发
在相同叶弦长度条件下,高载荷静叶的数量比以往静叶少了约14%,且性能得到提高。由于减少了叶片数量,叶片表面的摩擦损失和产生于叶片后缘的尾流损失减少,使提高行性能得以实现。高负荷静叶的特征是:(1)由于叶片头部大头化,因此叶片上游侧也承担负荷,均衡了叶片整体负荷;(2)利用反映叶片背面喉部下游位置曲率分布的曲线和紊流分析等详细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最佳的叶片数量和叶型。另外,在叶片头部的圆化时还考虑到了入射角特性和强度方面。
2高载荷动叶的开发
高载荷动叶和高载荷静叶一样,也是削减了叶片数量、增大了每枚叶片的载荷。高载荷动叶的开发目标是:与以动叶相比,降低约15%的叶片数量。与高载荷静叶一样,叶片数量减少,叶片负荷增大,因此叶片负压侧的流动就易于脱流。尤其是冲动式叶片,由于叶片根部附近的背弧曲率大,此倾向很明显。
因此在开发高负荷动叶时,条件是需将叶片强度控制在允许值以内,重点放在其根部附近的叶型设计上:(1)为了控制脱流和边界层的发展,降低二次流损失,设计出增大叶片后缘附近负荷的后加载叶型;(2)在动叶叶片根部设计阶段中,想通过前置静叶的侧壁损失预测正确的入射角是很困难的,因此采取了将叶片前缘部位椭圆化,增大曲率半径和改善入射角特性等措施。特别是,使用了二维叶片紊流分析技术和规定喉部长度的反问题设计法,以及曲线进行叶型设计。使用这些设计手段,设计出沿叶高方向多个基本截面的叶型,并通过积叠面形成叶片。
3优化反动式叶片的开发
3.1开发背景
本次使用的是呼和浩特热电厂2×350MW供热机组,汽轮机采用哈尔滨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CZK350/320-24.2/0.4/566/566型超临界、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直接空冷、采暖供热抽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谋求通过级数、转子直径、反动度等设计参数来优化汽轮机结构,并开发适用于此结构的优化叶型。另一方面,在汽轮机高压级中,叶片长度相对较短,沿叶高方向的边界层和二次流领域所占的比例变大,因此必需考虑到这些流场特性的高性能叶片。根据静叶出口的绝对速度和旋转动叶的周向速度,蒸汽将以相对速度流入动叶。由此可见,此相对速度方向离动叶几何入口角越远,叶型损失也交越大。另外,实际中必须考虑边界层和二次流的影响,故想将动叶相对流入角设计成预想的高精度是困难的。如今,在叶型设计中综合应用了基于实验的强化设计法,反问题设计法和二维紊流分析技术,针对流入角的变化,开发出损失特性变化缓慢的圆头动叶。
3.2强化设计的应用
3.2.1测量特性和信号因子
将叶栅视为系统,利用系统输入与输出的理想关系(通过原点的直线),选择信号因子(输入)和测量特性(输出)。
3.2.2误差因子和控制因子
误差因子是可能阻碍理想功能的因子,进行此研究时,选定流入角作为误差因子,考虑到下面叙述的设计叶型时的几何入角,采用了现实的3种流入角(30°,50°,70°)。另一方面,在此研究中,控制因子是决定叶型的参数,由于数值实验时利用了计算机,从计算机环境和设计期间的观点出发,采用选定与流入角特性和损失特性有密切关系的叶片转向角、前缘曲率半径、节弦比和最大叶片负荷部位这4个参数作为控制因子,分别设定了三种方案。在强化设计中,由流入角特性和损失特性对应于比特性和灵敏度特性。
3.2.3叶型设计
四个控制因子进行叶型设计时,仅用这些控制因子不能完全定义叶型形状。因此需预先根据二维紊流分析,将损失评价反映到叶型设计中。再用反问题设计法移动叶片的最大载荷部位,对叶型进行修正。通过用这种反问题设计法进行修正,已足以确定喉部长度。叶片载荷分布的修正范围仅限最大载荷部位附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4SN比和灵敏度特性
针对9种计算方案,进行二维紊流分析,根据此计算结果在三种情况下4个控制因子(A―D),对SN比和灵敏度平均值的因果图。在此研究中,目标是不公将离散度变小(SN比变大),最终还要开发出损失小的叶片。
3.2.5根据最优条件的研究
按照上述两种最佳条件进行叶型设计时,通过二维紊流分析和损失评价可决定叶型。通过积叠沿叶高方向的多个截面,即形成1枚动叶。同以往叶片相比,最佳叶片的数量减少了约33%。
3.3利用二维叶栅风洞进行性能确认试验
通过二维叶栅风洞中,用5孔探针所进行的逐点测量,计算出能量损失系统数。从此结果中,相当于广泛范围汽流入角,损失特性平坦化,而与以往叶片相比,损失自身也大幅降低。
3.4利用空气透平进行级效率的确认试验
为了确认汽轮机的级效率,针对以往叶片和最佳叶片,时行了模型透平试验。用内置热电偶的5孔探针,沿级的出入口径向,对压力、温度和流角进行了逐点测量。然后根据流量孔扳的测量、测功器的出力和探针测量计算出级效率。以顶部的汽封结构也不一样。与以往动叶片相比,效率提高了1.5%。经确认:由于动叶顶部反动度与密封结构的不同,考虑到漏流影响的话,叶片自身的效率可提高3%。此优化反动叶片已应用于实机。
4汽轮机的控制
4.1汽轮机控制的操作性
汽轮机的启动是汽轮机控制的关键环节,对于启动过程,经过一系列的控制设计后,共振区内,基本已经实现自动速率提升的目标,当运行过程中,转速超过临界转速区后,会以设定速度冲过共振区,最大程度上减小了人为操作过慢所带来的弊端。
4.2汽轮机控制系统自动化
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其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的高低会对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为了提高这一方面的效益,现今的火电厂大都采用了协调控制系统,合理地将汽轮机与锅炉燃烧连到了一起,有效缩减了汽轮机控制的中间环节,形成了单一的执行机构,大大增强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4.3汽轮机的真空调节性
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凝汽管、抽汽管或真空泵存在故障、冷却水进水温度过高等原因常常导致真空降低的情况,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害,就必须采取适当的真空严密性调节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凝汽器安装过程中的检查,保证冷却管涨口完好、空冷区剥壳不漏焊。为避免热负荷过高,可将疏水系统加装分流管道及阀门或者直接接至电厂的疏水扩容器上。另一方面,要加强供水设备的维护,合理调整供水流量和流速。必要情况下可以启用工业水泵,采取两循环泵配置一台工业水泵的运行方式提高循环水量。
4.4汽轮机的经济运行
汽轮机火电机组的运行有2种方式,第一,传统的滑压运行,在任何负荷的情况下,全开所有的调节阀门,使部分负荷下节流损失最小,换言之,即通过调节主汽压力来调节负荷。第二,一部分调节阀门全关,一部分则全开,这种滑压运行方式既能维持一定的主汽压力,也能满足进汽量的要求。这两种运行方式中,第二种运行方式的经济性较高且节流损失小,第一种运行方式带来节流损失,经济性低,现今机组很少采用。
结语
针对汽轮机高、中压级,开发出叶片数量削减了约15%的高载荷静・动叶片,经模型透平试验验证:证明效率分别提高了0.35%和0.3%。另一方面,针对像高压级叶片短的级,开发出考虑了流场特点的高性能优化反动式叶片。优化反动式叶片的损失低,且相当于广范围蒸汽流入角的损失特性平坦化,叶片数量与以往相比,减少了多达33%。根据模型透平试验,与以往相比,叶片效率提高了1.5%高载荷,相信汽轮机效率的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苹,陈武.基于自组织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30.
[2]陈波,胡念苏,周宇阳.汽轮机组监测诊断系统中虚拟传感器的数学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24.
作者简介
梁柯(1985),男,内蒙古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工作。
论文作者:梁柯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叶片论文; 汽轮机论文; 载荷论文; 损失论文; 特性论文; 因子论文; 机组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