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论文_万仲梅

湖南省湘乡市中医医院 湖南湘乡 4114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外科手术患者均分为常规康复组与联合康复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血浆-二聚体等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前1d时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术后1周时两组血浆-二聚体表达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联合康复组术后1周时血浆-二聚体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联合康复组术后一周时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术后联合康复组下肢肿胀、疼痛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0%,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的23.3%,二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不会干扰患者凝血机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康复治疗;低分子肝素

外科手术患者因手术应激反应、镇痛泵的使用、失血较多、卧床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对患者病情康复和预后情况造成不良影响[1]。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外科手术患者,排除沟通障碍、血小板计数不及正常水平、高血压、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3例,常规康复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44.5±11.3)岁;其中14例为骨折手术,16例为妇科手术,13例为消化道手术。联合康复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3.9±10.6)岁;其中15例为骨折手术,16例为妇科手术,12例为消化道手术。两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后均实施常规补液、抗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等康复治疗[2],采用韩国大星提供的DL-2002B型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通电后连接气管插头与插座,按照操作规范将治疗仪套筒戴在双下肢大小腿部位,合理设定充气时间和相关压力参数(一般在30到240mmHg),患者耐受即可,不断施加——释放压力,加压1min后嘱患者休息11s左右,20min/次,2次/d(上午下午各1次)。联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每支0.4ml)经皮下注射,0.3ml/次,每天1次,持续注射5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3]

术前1d、术后1周时检测两组静脉血D-二聚体表达水平,并检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管床医师负责检查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统计下肢水肿、疼痛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比见表1。

术前1d时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术后1周时两组血浆-二聚体表达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联合康复组术后1周时血浆-二聚体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

3 讨论

外科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这一问题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导致血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大幅升高,血液保持高凝状态;部分腹腔癌肿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导致下肢静脉受损或者受压;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或大型手术原因,容易导致血栓;术中失血量较多的患者处于脱水或者血容量不足的状态,血粘度增高,血栓形成几率也随之升高。诸多文献报道称外科手术后应用镇痛泵、麻醉药物作用以及长时间卧床均会引起腹胀和肠麻痹问题,导致髂静脉以及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减缓,静脉内瘀滞过多血液,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4~5]。本次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属于长效抗血栓剂,可促使机体纤溶与凝血系统被激活,帮助患者调节和改善自身凝血功能。从本次研究数据分析来看,术后1周时联合康复组术后1周时血浆-二聚体表达水平更低,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更高,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而术后联合康复组下肢肿胀、疼痛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0%,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的23.3%(P<0.05),说明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改善外科手术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与静脉血液回流,对于血管内膜凝血因子积聚与黏附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不会干扰患者凝血机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邹林汝,谭开彬,高云华等.静脉瘀滞指数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评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11):1032-1034.

[2]于连有.癌症骨转移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3):402-405.

[3]刘丹,陈嘉,刘立群等.医用弹力袜联合充气压力泵预防老年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4035-4036,4037.

[4]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信念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6):51-53.

[5]王海立,孙家元,张弢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盆髋臼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8):2054-2056.

论文作者:万仲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6

标签:;  ;  ;  ;  ;  ;  ;  ;  

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论文_万仲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