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张 婕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中学 830000
摘 要:如何上好一节初中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老师就像个导演,想让学生们把握好“每场戏”,就得有合理的构架,精选的方法,精准的引导,内涵的升华,从而让学生做到在这场“戏”中去“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美。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乐本质特征 体验
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以美育人”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如今的老师们也更加地重视欣赏课的实效性。
一堂欣赏课如同一场戏,老师作为导演,谁都希望导出一场“好戏”,老师们也绞尽脑汁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生怕哪里讲不到,甚者是自己又导又演,即使你“演技”卓越,即使你口若悬河、辞藻华丽,但是对于学生却只成了看客,最后结果不过“一看而过”。我认为导演要做的应该是精准地把握作品,合理地构架,把零乱的东西化零为整,把作品内涵知识“有秩序”地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场戏中,在“演戏”中感受和鉴赏作品,从而体会音乐的魅力。
那么如何“导演这场戏”呢?
一、探索音乐本质特征,精准构架
“导演”要做什么?——简单说就是把来自作品的信息,构架整理好再传递给“演员”。有些老师如同喂食雏鸟,恨不得把自己所知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的成效往往不如人意,一节课里学生反而会听得“云里雾里”。老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化零为整,再进行精准的教学构架,围绕作品本身,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让学生参与感受,用音乐作线穿起引、听、赏、析、品、鉴的构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用音乐的元素做精准导入,事半功倍
如何让“演员入戏”,这就考验导演的智慧了。“良好的开端已成功一半”,一节课的导入精准不但要起到画龙点睛,更要勾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这就要求老师针对精准的构架,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导入课堂,而这个导入最好也是围绕音乐作品本身的基本特性来进行导入。
例如哈萨克族民歌《我们新疆真美丽》,有些老师就想用哈萨克文化或风土人情来导入课堂,这节课重点是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特点,我更提倡利用音乐中的元素去导入,附点音符在节奏中的运用,动感成为哈萨克音乐的特色,再加上舞蹈动作的动与静更容易感受其特点。利用音乐作品中的元素进行导入创设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过于繁冗和天马行空。
三、用精准的提问作钥匙,开启智慧
导演想要演员沿着自己的思路走,又不想要太过死板,而是想演员在这个角色上“活”起来。一个音乐作品的赏析,为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会采用提问的方法来启发引导学生,激发想象展开联想,怎么问以及何时问都是学问,所谓提问要精准,要求问题要问得精炼,并且能激发学生能多层次、多方面去思考和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把学生引入“峡谷”。
四、把“戏份”还给学生,铺设舞台
作为“导演”你可以示范,你可以引导,但你始终应该扮演一个“操控者”,还是要把舞台留给学生。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学生应该是自主参与学习而不是当一个“容器”,有些课上,老师在讲台上又唱又跳又弹又说,的确全才,老师总是要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讲解,注重个性发展的现在,老师可以“错”、可以不作出“总结”,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主参与学习。
总之,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是沟通音乐与学生的桥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这就给我们老师制定了高标准,就要求教师要多学习、多思考,精准地设计课程,好好“导演每场戏”,运用科学合理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每场戏”中,成为主角,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从而扩大其音乐视野,不断提高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伊红《音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体验音乐》,2009年。
论文作者:张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精准论文; 老师论文; 构架论文; 导演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