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课论文,中学生论文,创新思维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1996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创新教育研究激情日益高涨。学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其中体育课教学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势。由于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及身体练习、心理体验为主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动机
众所周知,兴趣是创新的持久动力。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个体对活动的兴趣往往会发展成为活动的内在动机,对活动具有持续作用。杨振宁教授则指出了中国学生兴趣狭窄这一普遍现象,并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是将来科学创新的条件。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首先,教师应善于通过平时观察、交谈和课外活动等途径来了解发现学生的直接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激发诱导。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学好体育课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把体育课的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以此来激发其间接兴趣。第三,教师应利用体育教材本身的内容特点及魅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运用“幽默、小故事、游戏”等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在进行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教师先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腾越不同高度、跳越不同形状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兴趣及竞争意识,随后逐渐转入跨越式跳高的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提高运动的兴趣。后半段,组织小组间的比赛,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提高兴趣,加深体会。第四,用真情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情绪、心境具有持久性、弥散性和感染性的特点,教师的一举一动乃至面部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除了上述几点外,课堂上教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丰富的感情,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等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并引起共鸣,从而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也就成为可能。
二、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朝陈献章提出了“学贵有疑”的教育思想。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疑问是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开始。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尽可能给以满意的答复,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或者有问题而难以启齿,教师则应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多思善变、质疑问难、重组和整合现有知识,批判性地接受、创造性地发现,经常性地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超越,有所发展,有新的理解与认识。多正面鼓励与肯定学生们的标新立异,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要主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理解一些学生提出的近乎离奇的问题,而不能以“钻牛角尖”的“罪名”而简单处置。恰恰相反,教师应因势利导,带着学生的疑问,循着学生的“天才”设想,不妨做一些试探。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不满足于一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多想出新招,从而在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把学生带进一个出神入化的思维空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又陶冶了学生创新的情感,更能激发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掷铁饼教学中,首先提出疑问:“铁饼出手后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出饼的一刹那是食指最后拨饼还是小指最后拨饼?”等等,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从而产生期待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问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层次,应该是学生独立探索时力所能及的问题,从而激发兴趣,发挥想象力,使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创新人人都会,个个可为,创新离不开观察、思维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和谐的环境,给学生以长期不懈、潜移默化的情境感染。
体育运动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比如:各项竞技项目的规则的不断演变;跳高技术从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的更替;体操、跳水难度动作的发展;运动器材、装备的每一次更新等等,体育教育教学的变化也是如此。可以说,创新是体育运动的生命,没有创新,体育运动就得不到发展。体育教学中经常向学生灌输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创新的典型事例,使学生联想到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其他领域中的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此外,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1.学生轮流领做准备活动 每次课前准备活动,由学生轮流组织,要求主持者开动脑筋,其内容尽可能不与前面重复,准备活动完毕,教师简短讲评,这种形式课余认真准备,组织形式多样,有集体、有分组、有原地、也有行进间练习,内容丰富多彩,有队列队形练习、形体操、韵律操,短短10分钟,学生不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而且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
2.设计一个趣味游戏 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多彩,能达到育人、育心、育体的目的,而且还可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富有情趣。课外,发动学生积极创编游戏,打破传统游戏的束缚,创编一些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体育游戏,然后经过筛选和补充、完善,让学生来组织进行游戏,使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启迪智慧,使游戏更富新鲜感、现代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指挥一场篮球比赛 指挥一场篮球比赛需要对篮球知识及规则有各方面的认识了解,平时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有关篮球的技巧战术及有关规则的教学,通过指挥一场篮球比赛的训练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热爱篮球运动,了解有关篮球的规则,训练裁判的兴趣和热情。指挥篮球比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可结合课本内容或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的中心工作,以小组、班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在以上的这些学习活动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发明创造的激情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会促使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无疑是对学生意志和毅力的一次最好的磨炼,是对事业心、责任感.一次最好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多营造这样的氛围,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发扬自我的自由空间,激发起学生作为集体中一员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这个集体中的差异,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迫切向上、努力追赶的动力。而且又可以开拓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增加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参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转换角色,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1.“导游”角色 首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教学中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变“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抱着学生走”为“教师顺着学生引,学生试着自己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思维中心,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尝试的条件,引导学生的思维朝创新的方向发展。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变“指挥者”为“引导者”,理解学生知识上需求什么、情感上渴望什么、思想上有哪些闪光点或有哪些模糊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手、口、脑并用,知、情、意并行,从而使学生充分、自由地思考和想象,使其创造性思维多向发散。例如:在篮球的投篮教学中,首先提问投篮在比赛中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投得准?同学们开始动脑筋,你一言我一语,讲自己的方法,有的说:“跳起来,离篮圈近了,才投得准。”有的说:“瞄准某个点。”有的说:“球飞行要有一定的弧度。”等等。这些想法,尽管不全面也不是很准确,但却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的一种锻炼,再与篮球投篮的动作要领及方法进行比较,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投篮动作的要领和过程,而且感受到了动脑筋的乐趣,还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开阔了思维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突出,创新思维有了发展的空间,创新兴趣也越来越浓,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
2.“画师”角色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好比画师作画,必须绘制出精美的“佳作”来。为此,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突“难点”解“疑点”上下工夫,在教学“衔接点”上下工夫,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工夫,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动机的“兴奋点”上下工夫。例如,在初二年级的体育课中,为培养学生的方位感和投掷精确度,我利用炸“碉堡”的游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感。在投掷练习时,课前,教师先在场地中央画出一个框表示“碉堡”,再制订规则,投中得5分。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最后评出投掷成绩最好的一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怎样投效果最好。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改进。这一过程老师不再参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摸索、去尝试,找到最好的方法。
3.“导演”角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好比是导演,要为学生创设表演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不断地闪现灵光,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采用各种教法,恰当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从而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荡,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在和谐、热烈的情境中更好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上面的例子,中学体育课的投掷练习原本可能很枯燥,而且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加上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更顺利地完成原来的教学目标,更能轻松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主持人”角色 为充分发挥体育课的独特魅力和其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特殊优势,教师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在课堂中开办各种形式的小活动、小栏目。如:体育新闻、大赛场、电视吉尼斯、各种各样的球类比赛等。又如:课后2分钟的小结发言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讲学习、讲生活、讲体会、讲体育新闻、讲时事,讲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活动、栏目的开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深入剖析社会热点,发展想象力,提高探索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