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112119900306XXXX
摘要:生态景观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越发广泛的重视,“反规划”理念也在这一背景下得到提出和应用,获取了一定成果。基于此,本文以当前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简述不同城区生态景观比例失调、重观感轻实效等不足,再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反规划”理念下各类问题的应对措施,并给出各项措施具体内容。以期通过分析明晰问题、完善理论,为后续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反规划”理念;生态景观;生态价值;护堤工程
前言:“反规划”概念是在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城市无序扩张背景下提出的,是一种物质空间规划方法论,倡导更多的景观规划,强调通过优先进行非建设区域的控制,以应对快速的城市扩张态势。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民众在关心衣食住行之余,也在强调生活环境完善,重视生态建设,这是在城市范围内应用“反规划”理念的基础。分析当前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相关问题以及“反规划”理念下的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相关问题
(一)生态景观数目不足
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特点是速度极快,但大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基建工作,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城市内部生态景观数目不足的问题。在此前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我国城市内部绿地、生态河道等生态景观数目仅相当于英国的18%、德国的16%、美国的21%,即便人口密度比我国大的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城市生态景观数目也较我国更理想。后续工作中,首先应在数目上着手,提升城市生态景观的总量(本节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网)。
(二)重观感轻实效
观感与实效是生态景观的两个基本要素,前一个要素决定了目标对象能否成为“景观”,后一个要素决定其是否具备生态价值。在我国部分城市中,生态景观的数目相对理想,但生态价值却较为不足,景观过于重视观感,实效性因此下降。较为典型为如辽宁某城市的河道工程,为求强化河道美观度,该地大量应用水泥板、混凝土板,铺设于河道下方,严重影响了河道与地下部分的物质交换,生物多样性因此遭遇毁灭性破坏,后续工作中应坚决杜绝类似做法。
(三)不同城区生态景观比例失调
生态景观比例失调是指城区内部不同区域的生态景观数目、规模、功能方面存在差异,这一问题体现了当地生态景观工作未结合环境需求的基本情况。在我国大部分老城区,生态景观数目严重不足,老城区建筑密度大、可调整的空间小,已经不符合“反规划”理论中“优先进行非建设区域控制”的基本要求,而在新城区、开发区地带,设计人员往往能够有效的应用空域区域,建设更多生态景观,后续工作中,如何有效平衡不同城区生态景观比例,是相关部门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反规划”理念下各类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增加生态景观数目
在“反规划”理念下,为求应对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首先可以增加生态景观的数目,实现多地、多景观的大面积覆盖,为后续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具体而言,该工作的推行可就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直接参考、引入先进经验,指导建设工作,二是对现有景观进行综合分析,设法给予扩建。以经验的引入为例,德国、法国、英国等均为代表性的国家,这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与我国差异明显,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做到有所取舍。如德国汉堡,作为德国最大的三座工业城市之一,汉堡在生态景观设计上特色突出。为强调生态工作效率,当地政府出具明确的面积指标,并拆毁老旧建筑,将城市空间向立体化发展,使得新旧城区均有足够空间进行生态景观建设,这一模式值得我国参考[1]。
(二)强调生态价值
“反规划”不是简单的“绿地优先”,更不是反对规划,而是为求应对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不确定性,设法进行城市空间发展的系统途径;与通常的规划方法不同,“反规划”理论强调生命土地的完整性和地域景观的真实性,并认为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后续工作中,以该理论为核心,要求各地强调生态景观的“生态价值”,如常见的城市护堤工程,部分城市为强调观感,不重视护堤工程建设,导致河道冲击破坏和水土流失。如果改用混凝土护堤,一方面不用担心汛期的水流冲击,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景观多样性,可以作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可行途径之一。混凝土护堤景观如图1所示。
图1 混凝土护堤景观
(三)合理进行景观布局
景观布局指整体城区内布局,也指景观范围内的具体布局。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景观布局不合理,老城区生态景观规模小、景观资源数量少,新城区生态景观在规模和数量上则相对较大、较多。后续工作中,可以吸取外国经验,如德国汉堡规划方式,对老城区进行改造,使城市内部功能区域得到明确,之后针对每一类区域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如生活区,应重视提升绿地面积,而商业区空间有限,在进行景观建设时,不能盲目扩大生态景观规模,应讲究实效,如利用现有河道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占用较小空间,也能保证景观的生态效果和观感[2]。
(四)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
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和布局,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环境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地区数据温带季风气候、海南岛则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北方地区又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意味着不同生态景观存在适用性上的差异,一些耐寒植物景观不能用于淮河以南,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植物则应不能应用于黄河以北。在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前,应明确布局要求,各地工作人员可以广泛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河道水文情况、绿地建设要求等,合理进行建设。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应考虑自身缺水环境,种植沙柳、白杨等耐旱木本植物较为妥当,同时相关部门也应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确保树木成活、形成生态景观。
总结:通过分析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了解了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生态景观数目不足、重观感轻实效等,并给予优化。可行性措施包括增加生态景观数目、强调生态价值、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等。后续工作中,应正视前城市生态景观格局问题,给予必要优化,使城市发展避免盲目性开发,使城市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1]于艳华,吴全,高淑梅.土地利用的"反规划"与底线思维——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09):170-175.
[2]吴长江,裴凤松,周义.“反规划”视角下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徐州市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33(05):92-98.
论文作者:蒋稀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生态景观论文; 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数目论文; 城区论文; 河道论文; 观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