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研究

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研究

强海滨[1]2001年在《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人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也 就是说,人要能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要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 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的生活。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个体若能良好地适 应环境,意味着这种动态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人的 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和迅速性,给人的 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冲突,因此,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 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庄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中孕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挖 掘、整理和分析庄子的心理健康思想,有助于现代心理健康研究和心理保健的实 施。 该研究采用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的第一、二手资料,研读了庄子的原着,梳 理了有关庄子研究的文献。在资料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庄子心理健康思 想的哲学基础;归纳了庄子关于心理健康的叁个标准;概括了庄子提出的达到心 理健康的五个途径;揭示了庄子心理健康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当今国外心理治 疗中的作用;提出了我国今后在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工作中可以借鉴的方面;挖 掘和总结了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的基本观点。全文分为叁大部分:1.庄子心理健康 思想的哲学基础。2.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的基本观点。3.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的影响 与评价。 庄子所提出的“天”、“命”、“德”,是他的心理健康思想的哲学前提。由安命 论(即无为论)、逍遥论(即自由论)所构成的人生论是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的哲 学基础。庄子的安命论来源于对现实生活中无可奈何的必然性的深刻观察和深切 体会,是庄子哲学的主要内容。逍遥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反映了他追 求超现实的精神自由和不为任何事物所左右的超然态度。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减轻或摆脱现实生活中所带来的影响心理健康的精神烦恼。 庄子学说中所体现的心理健康标准是:顺随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逍遥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虚静恬淡,达到人与自我的和谐。庄子认为人生 在世,要面临的叁大困境即受到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叁个方面的限制。自然方 面的困境是指人类受生与死的限制,死亡是人生面临的、最终无法跨越的界限。 社会方面的困境是指人在社会生存中的限制,庄子称之为“命”。而“命”就是 一种社会必然性,穷达贫富就是这种非人力所能干预的必然性。自我方面的困境 是指人类在生活中面临的自身的哀乐之情和利害之欲。庄子认为哀乐之情和利害 之欲是人与生俱来而不能却、不能兔的。因此,人只有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 调节自我,使自我内心处于和谐状态,就能从容面对各种人生困境,消除人生困 扰。所以,庄子心理健康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 我的“和谐”。 实现叁个和谐的途径在庄子看来有五种:即缘督为径、安时处顺、抱神以 静、知足无累、逍遥无为。缘督为径是庄子借用中医经络学的概念来说明养生的 道理,指为人处世应顺应中道而行;安时处顺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以兔强求妄为而生烦恼;抱神以静是说只有宁静的心境,神清气朗自然会身心健 康;知足无累是讲对于名利,财富等身外之物不过分的追求,将人为地减少自我 的精神压力;逍遥无为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的自由,是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无所作 为的环境中。这些途径中包含着深刻的心理保健思想。 庄子的心理健康思想引起了当代国外心理学家的重视,并在心理治疗方面进 行了成功的运用。对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通过这些文学作 品流传到民间,成为许多中国人慰藉心灵创伤的良方。庄子实现心理健康的五个 途径,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提高现代人的心理修养具有重要 的借鉴作用。由于庄子的心理健康思想是受其哲学思想安命论、逍遥论的影响, 不可避兔地存在着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性,带有一定的消极因素。但是,从庄子的 心理健康思想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中来看,庄子的心理健康思想体现了中国道 家思想的深刻理念和人文精神。因此,它对于我们现代的心理健康思想研究仍具 有启迪的意义和借鉴的价值。

董云波[2]2006年在《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来自西方,目前对心理健康的内涵还缺乏一致意见,而且西方科学主义心理学坚持文化普适主义和价值中立立场,名义上忽略文化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实质是将西方白人社会价值观念为中心的心理学推行于其它文化,这对于研究中国本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利的。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科学的心理学,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中也包括深刻的心理健康思想。只有系统地考察这些心理学思想,才可能真正说清中国人心理健康的内涵和本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儒、道、佛和传统医学的思想内涵和发展脉络,总结它们对中国人传统心理建构的意义和影响。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天是人生存意义的来源和归宿,与天合一则是人理想的生存方式。心理健康从本质上说是对生命意义的体悟,是对人为什么活着的解答。儒道佛叁家都对人生意义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儒家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主张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道家关注人的本真价值。认为人与天同源,所以人拥有天赋的、毋庸置疑的存在合理性,一切外在的善恶、是非、成败、美丑等等标准都是对人本真状态的损害。佛教提出的是超越性的人生见解,认为人生即苦,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通过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提升心灵的境界,从而进入涅盘寂静。天人合一观还引申出人理想的生存状态,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终极价值的和谐。人是关系性存在,以上四个关系构成了人生活的主要关系世界,如何处理这四个关系也构成了衡量心理健康的适应性标准。人格的完善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中心问题。儒道佛叁家都提出了

焦迎娜[3]2008年在《超个人心理治疗观与老庄心理养生思想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超个人心理治疗继承了许多古老文化传统特别是东方宗教哲学的遗产,特别受中国道家尤其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观念的影响。超个人心理治疗和老庄心理养生思想存在许多契合点。二者皆持自然人性论的观点。超个人心理治疗认为人作为身、心、灵的统一体,其精神层面处于统帅地位,并为意识自我提供支撑性框架。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的,是自然本性。老庄主张人应当保持和发展自然本性,把自然当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顺生命之性自然地生长。天人合一是二者共同的理想境界。超个人心理治疗学家认为人性发展的最高层、意识的最高层、超个人的意识状态皆是重归大自然、与宇宙同一,也就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庄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存,与万物合为一体。这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在心理治疗的原则方面,二者皆认为应当顺应自然。超个人心理治疗学家用实证方法证明顺应自然思想对人格发展的积极作用。老庄认为人的发展应顺应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一致和通,从而构成自然与人相互统一的整体。人们要在掌握自身特点的情况下自然地养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心理治疗的方法中,静修与致虚守静存在较大的一致性。静修是人们用以修身养性、改变自己的意识状态、深入探讨和认识自我的一种重要手段,这成为超个人心理治疗师用来进行心理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静修是超个人心理治疗领域通往高层精神体验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对意识状态和身体同时给予重视的特点。老庄认为,要想达到主体与客观世界的冥合,必须摆脱外物的干扰,弱化意识的控制,进入自然放松、无思无虑的虚静状态。致虚守静的途径有心斋、坐忘和持守。在物欲方面,二者皆认为应当少私寡欲,追求更高层次的意义实现。使人们关注个人存在意义而非执着于外部物质条件是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目的之一。老庄认为人生而有欲,与其想方设法满足欲望,不如在根本上寡欲。二者都十分重视理想人格的塑造。超个人心理治疗观中的理想人格模型是超越性人格。老庄的理想人格模型是圣人、真人、至人。超越者与圣人等的特征、体验、实现途径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超个人心理治疗学家认为人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老庄认为人应当超越自我的狭隘空间,淡化对名利的追逐,在一定程度上忘掉自己,养成高远宽阔的胸襟,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状态。二者对生死皆持豁达的态度。超个人心理治疗学家认为每个人在出生时都会产生出生创伤,因为出生使人获得了出生的经验,但同时也获得了死亡的经验。对濒死体验的正确引导会使人们对死亡持积极的态度。老庄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生死是同质的、俱善的。人们可以超越生死,获得永恒。在心理治疗技术方面,二者都善于运用身体治疗技术。超个人身体治疗有叁种主要的技术手段:身体训练、呼吸训练、感觉觉察与灵性充盈。老庄则主张通过吐纳、导引进行养生。在命名问题上,二者也持相似的看法。在超个人心理治疗的聚焦疗法中,来访者对自己情感体验的命名是关键的一步。在命名之前,应当密切关注自身的体验。老庄认为词语具有不可避免性和不恰当性,因此命名要慎重。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看法相近却又不完全相同。超个人心理治疗观和老庄心理养生思想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中,植根于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存在巨大差异。首先,其哲学思维方式不同。超个人心理治疗理论是在对心理学、社会发展进行分析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整个过程都蕴含着理性思辨的色彩。而老庄心理养生思想不是来自逻辑推演,而是来自于直觉体悟。其次,二者的学科性质不同。超个人心理治疗理论结构严密,且具有严格的临床步骤与要求。而老庄心理养生思想更多的是一种人生哲学,其中虽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还不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科学。再次,在心理治疗的方法与技术方面,超个人心理治疗包含致幻剂治疗、催眠等,而老庄心理养生思想中没有类似的论述。第四,二者在治疗方法的可操作程度方面也不尽相同。超个人心理治疗理论语言明白易懂,步骤较为具体、明确,心理治疗的指标也较易掌握,可操作性较强。老庄心理养生思想语言精辟,言简意赅,对大多数心理养生方法的描述隐晦,可操作性较差。总之,超个人心理治疗观与老庄心理养生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比较研究是东西方心灵探索者友好而亲密的跨时空对话。发展中国本土心理学应该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同时,对西方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多加关注,这样才有益于中国本土心理学这个古老而崭新的研究课题的深化。

吴卫国[4]2010年在《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文中认为本文以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为时代背景,以个体在转型期表现出的心理困扰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寻求为立足点,以传统文化中的老庄道家思想为资源,以化解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理困扰为目的,探讨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除引言与研究综述外,全文由叁大部分组成。第一章——道家心理健康思想的哲学基础,本章就道家思想为何能起到心理健康的效果进行了哲学上的论证,首先从道家之道与心理健康之道的契合,其次论述了道家心理健康以“法自然”为其中心价值,以“为无为”为实现中心价值的原则性方法,最后论述了以“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为心理状态转化的内在动力,从而将形而上学、辩证法与“自然”“无为”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形而上学基础。第二章——道家心理健康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面地论述了道家心理健康思想的主要内容,阐述了道家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心理健康价值意蕴。共分为六个方面:顺应自然的行为准则、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崇俭抑奢的生活原则、柔弱不争的处事方式、致虚守静的养心方法、超越生死的人生境界。第叁章——道家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价值,本章是全文的落脚点,把道家心理健康思想的精神实质归结为一种“淡泊的心境”是本章的中心,以现代性问题为切入点,分别从“物物而不物于物”、“为而不争”、“宠辱不惊”叁个方面论述了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如何协调人-物、人-人、人-自身的关系,彰显了道家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价值。

金蒙蒙[5]2018年在《老庄养生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养生保健是人类美好生活和永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养生思想是中国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上古以来的养生智慧和老庄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老庄养生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即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由此建构了老庄养生思想学说的哲学根基。在此基础上,老庄提出了一系列生命护养的法门,如贵身重生、抱一尚柔、虚静达观、清心寡欲、形神兼养和谦下不争等,这些组成了老庄养生思想的主体内容。老庄养生思想一脉相承,都遵循修“道”以养生的理旨。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相对于老子追求生命的超脱、不死,庄子则渴望生命的自由、乐达。老庄养生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养生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养生实践活动,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瑰宝。

唐天勇, 裴以明, 张智[6]2014年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及塑造路径论略——兼谈庄子心理和谐思想及其价值》文中认为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存在一些心理不和谐问题。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在优化校园和谐环境、完善贫困生多维资助体系、重视心理和谐教育方面作为着力点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积极吸纳庄子心理和谐思想,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人生境界,以此为核心与主线去构建与完善心理和谐品质的塑造路径,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张静[7]2009年在《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道家传统价值观量表、杨国枢的儒家传统价值观问卷、SCL-90自评量表和牛津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探索性和结构方程技术,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测量和探讨了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是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研究的一个尝试。主要结论如下:1、自编的道家传统价值观问卷包含6个因素、19个项目,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当今大学生对道家传统价值观和儒家传统价值观总的来说持积极认可态度。女大学生对道家传统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显着高于男大学生;我国大学生对“家族主义”和“团结和谐”两个因子更为看重。3、大学生群体整体的主观幸福感是中等偏上程度,总体上感到比较幸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儒家传统价值观和道家传统价值观之间基本表现出一种正向关系,即幸福感指数越高,其儒家和道家传统价值观得分也越高。4、总体上,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念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在道家传统价值观中,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大学生比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知和豁达、顺其自然取向。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儒道传统价值观可以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任泽港[8]2007年在《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经历了迅速发展的过程,与现实需要紧密相连。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刺激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际关系日益紧张复杂化、生活节奏迅速加快、贫富差距显着拉大……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影响因素众多。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一、绪论。主要介绍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二、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原则、标准等。叁、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采取建设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借助民族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一些必要的对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开发其潜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杨君[9]2012年在《庄子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借鉴价值》文中研究表明庄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含有丰富的内容,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本文选取庄子的自由思想、平等思想、和谐思想,“真人”理想人格,心性修养内容,思想方法等作为研究内容,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在庄子思想的全部内容中占有主要部分,而且可以与德育建立联系。我们要分析庄子这些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当代高校德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庄子的自由思想、平等思想、和谐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对我们当代高校德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中,他的“循天之理”、“顺物自然”、“应时而变”等对高校德育的以生为本、无为而教、开放创新等理念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激发我们对德育的理念进行反思。庄子的“真人”理想人格也引起我们对德育目标的思考,让我们反思当前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为建立“实”、“真”、“美”的德育目标而努力。庄子非常重视人的心性修养,他把“无己、无功、无名、无情”以及“齐是非、齐善恶、齐美丑、齐生死”作为心性修养的内容,这引起我们对当前德育的内容的思考,虽然我们做不到庄子所说的“四无”和“四齐”,但通过我们的思考注意到当前德育人生观、生命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解决问题也要加强这几方面的教育。庄子思想方法中的“不言之教”、“坐忘心斋、“无用之用”等对德育的方法中的榜样示范、自我教育、赏识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让我们对这些方法更加重视起来。庄子思想中当然也含有一些消极部分,我们要正确看待它,取其精华,让庄子思想中积极部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付慧艳, 王明强[10]2017年在《先秦道家与中医学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先秦道家为中国最基础的哲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深刻影响着传统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整理分析先秦道家与中医学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对《黄帝内经》的影响、对养生的指导、对心理学的奠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等多方面,也有一些较少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研究[D]. 强海滨. 陕西师范大学. 2001

[2].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研究[D]. 董云波.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3]. 超个人心理治疗观与老庄心理养生思想的比较研究[D]. 焦迎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4]. 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 吴卫国. 杭州师范大学. 2010

[5]. 老庄养生思想研究[D]. 金蒙蒙. 青岛大学. 2018

[6].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及塑造路径论略——兼谈庄子心理和谐思想及其价值[J]. 唐天勇, 裴以明, 张智. 高教论坛. 2014

[7]. 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张静. 吉林大学. 2009

[8]. 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 任泽港. 贵州师范大学. 2007

[9]. 庄子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借鉴价值[D]. 杨君. 南京师范大学. 2012

[10]. 先秦道家与中医学相关研究[J]. 付慧艳, 王明强. 山东中医杂志. 2017

标签:;  ;  ;  ;  ;  ;  ;  ;  

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