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环境论文,图书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的极大进步,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特别是随着因特网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加速图书情报网络化建设的任务非常迫切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以网络为依托的文献信息服务具有可以远距离使用、同时被多人使用以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用等传统服务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网络技术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图书情报各个科学门类的学科建设及其工作体系之中。网络正在改变图书情报机构服务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对图书情报机构的使命、角色和提供服务的方式重新予以定位。信息技术革命洪流既推动了图书情报机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的重新解析与整合,又促动了图书情报学学科的转型与变迁,最终使得当代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与创新出现明显的进步与收获[1-3]。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环境下特色图书馆理论得到延伸与发展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数字化网络时代。在共同的市场环境中,在全球传播媒介越来越重视个性化并以个性化扩展自己的用户群和生存空间的现实状况下,图书馆唯有以特色化——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赢得社会的认同,并由此取得自己在传播领域的市场份额。在文献信息传播媒介和渠道越来越纷杂的情况下,失去了特色化,图书馆就会逐渐蜕变为旧式的“藏书楼”[4],同时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资本,从而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命运。毫不夸张地说,特色化将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图书馆的同仁普遍认同这一观点,因此不难解释当今的图书馆为什么越来越重视各具特色的馆藏信息与服务,并以之向社会和公众展示其社会价值。围绕着这一价值观念,特色图书馆理论的研究随着图书馆进入数字网络化第四时代(第一时代为书写文字时代,第二时代为印刷文字时代,第三时代为多媒体时代)而得以进一步延伸。依据图书馆功能扩展的多元化、文献载体多样化、读者需求全面化、服务内涵综合化、信息获取多位化、服务手段智能化、馆员知识广博化、信息共享全球化、开放时间无限化、馆藏时空无界化等内容要求,特色化理论的衍化突出向两个方面发展,即图书馆研究的“分化”与“复合”。
1.1 图书馆建设的定位要求层次化[3-5]
图书馆层次化建设理论是特色化内容的一个方面。从发展的眼光看,任何事物独立存在于世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它有着独特的个性。长期以来,全国各级图书馆在馆藏与服务两大方面的“大而全”、“小而全”,导致了所有图书馆千篇一律。以至任何一个系统甚至不同系统的图书馆,几乎只有名称的不同而鲜具馆藏与服务的特色。但当人们从微观角度考察时,发现不是每一个图书馆都具备同样的社会职能。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以馆藏为前提的存在方式,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信息环境所造就的。而当今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存贮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正在为人类社会造就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时过境迁使相对合理的命题在今天不再成立。因此有学者认为[5]:图书馆的4大社会职能是图书馆系统所拥有的特性,而不是每个具体图书馆都必须具备、也不可以全部具备的特性,因此当今的图书馆发展变化,将出现因其所拥有的具体社会职能的不同,发生层次性的分化,这种层次性的分化将更进一步体现图书馆的专业特色化分工特点。具体来说,图书馆将分化为3个特定的层次[5]:
·文献载体储藏图书馆(LMS:Library of Material Storage):它负责对文献的物质载体进行全面的收藏和以文献个体为单位的初步序化,具有专业化的文献保护技术和复制能力,在技术条件的支持下能将传统文献的内容全部转化为全文电子文档方式。这一层次的图书馆通常由国家和某些国际组织提供经费支持,无偿地为其他层次的图书馆提供原始文献材料的服务。
·信息序化图书馆(LIO:Library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它负责对社会信息(包括来自LMS的文献信息和社会其他方面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序化,提供信息线索,建立并完善搜索引擎,提供下一层次图书馆的电子接入。这一层次的图书馆通常已具有商业化特性,类似于目前Internet上的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用户终端图书馆(LUA:Library of User-end Agent):它负责读者或信息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接入服务,直接面对用户成为用户代理。它可以利用自己熟悉信息机构和信息组织的优势,为用户访问图书馆和社会信息提供场所、设备及服务;它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专家,根据用户的专题要求开展定题服务和代理用户进行专题研究。它的工作特点和方式有点类似于目前的律师事务所之类的机构。
1.2 图书馆的职能要求复合化[3-4,6]
复合化的具体体现为国外图书馆界提出的“复合图书馆”的概念。最早使用“复合图书馆”一词的是英国的图书馆专家苏顿,他将图书馆分成连续发展的4种形态: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认为在复合图书馆中可以实现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并存。这个概念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一致认为许多机构现在拥有与传统图书馆共存的数字图书馆成分,它既不是纯数字的,也不是纯传统的,而是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优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在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并存的复合环境下,拓展与延伸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为信息用户提供更为广泛服务的一种图书馆存在形态。这样的图书馆就是“复合图书馆”。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图书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实力、文化和教育水平、科技发展程度的变化而发展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决定着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当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图书馆在逐步实现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另一方面图书馆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图书馆,所以图书馆会以一种“复合”的形态持续存在[7]。复合图书馆要同时承担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既要收集各种出版物,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还要成为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中心,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取、保存、传播和使用信息等功能。复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传统馆藏文献和数字化信息并存的信息资源。数字资源与传统的馆藏文献相比,在传递速度上要快得多,在品种上也丰富得多,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印刷型的传统馆藏文献也有其特点,不同载体形式的资源能满足人们不同的信息需求。
2 技术创新研究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和对象决定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属性是技术性的。所谓图书馆学的技术性是指图书馆学研究主要是经验的总结和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更显示出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吴慰慈教授认为“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是新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崭新课题”[1]。技术创新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技术特征表现在:
2.1 图书馆学研究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方法[1,4,6]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迫使图书馆必须努力融入基于互联网络的信息世界,图书馆将越来越成为社会信息网络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图书馆必须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这导致了数字技术应用与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数字图书馆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研究课题成为现代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带动了图书馆学研究逐步与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遵循这些学科研究的基本规范、术语体系和方法,应用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向这些学科提出研究课题。图书馆学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趋势,将加剧图书馆学研究的技术性,推动图书馆学研究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2.2 图书馆学自身研究课题呈现出应用技术性特点[1,8-9]
图书馆学研究并没有固定的课题,从研究现状看,其课题基本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但绝大多数是技术层面的,如信息检索及网络数据库研究,信息采集、储存和检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针对IT产业的相关技术与应用所做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再如研究各种类型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各种载体数字化技术、海量存储信息源的访问技术、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源的管理等。十几年来,我国有关单位已成功研制出《带光笔联机多用户图书流通管理系统》、《西汉文兼容图书馆联机管理集成系统》、《UNILS信息管理系统》等许多项目,还有“数字图书馆异质数据源的存储、管理和阅读”和“新一代图书馆信息系统”项目、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二次开发研究等。目前,主要的研究项目有“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中华文化数字图书馆关键理论、方法和技术”项目等。
3 管理创新研究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管理创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知识管理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使信息检索变得方便、简单。图书情报机构所拥有的文献资源,随着网络资源的发展和知识本身的老化,它们的优势逐渐被削弱。对信息资源的单纯管理难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因此,图书情报机构的部分专家提出了应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上的观点,即通过对知识的捕获、挖掘、重组、分析传播、共享,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能够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学派。技术学派认为[6,10],“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而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以增加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作为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管理模式,具有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征。
3.1 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11]
著名的知识学教授Ikujtro Nonaky曾说:“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知识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掌握知识的人才,人才竞争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人是创造、传播、运用知识的主体,因而,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人的智力因素将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任何一个机构中,人的聪明才智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财富。之所以将人看作是组织中重要的资源,旨在人适其所、人尽其才,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地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个人潜力。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将重视馆员的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以此不断提高馆员的知识水平、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并且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引导和发挥馆员的智慧潜能,把开发馆员头脑中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3.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推动知识创新[9,12]
江泽民主席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知识创新活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科学研究部门从事知识的生产,而且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知识信息的收集、加工、整序和传播,以促进应用。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的基地,是科学系统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样是知识创新中的重要环节。其一,创新需要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图书馆帮助科技工作者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这是启动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其二,图书馆直接参与科研过程,他们的工作是知识创新的组成部分。其三,图书馆关注知识的扩散和转移,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图书馆内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图书馆应抓住有利时机,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转变、生存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虚拟图书馆的建设,电子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和产业化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
3.3 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工具[4,6,10]
社会从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提高组织的竞争和生存能力的时期,发展到以信息为主导的时期、并进入到以知识和知识创新为中心的知识经济时期。IBM、Microsoft和Netscape是这3个时期的代表,而其后则进入到知识生存时代。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但并不意味着信息和信息技术变得无足轻重,它们仍然是知识管理的内容和研究对象,对知识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服务创新研究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服务创新研究在图书情报工作中从机、网、库等方面得到具体体现:一是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从文献内容入手设计全馆文献的计算机管理布局,而不再只着眼于文献的载体;二是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在与Internet连接的同时,积极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与其他图书馆形成网络同盟;三是在原有文献库基础上加强本馆各类数据库的建设,逐步向知识库和思想库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研究主要体现在:
4.1 个性化服务[10-11]
个性化服务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机构信息服务的新概念,是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信息推送服务、呼叫中服务、垂直信息服务、网络智能知识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基于大量用户各自不同的信息需求,进行高效率的集成化信息过滤,就是所谓的“信息分流”,即改“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通过邮件、推送技术、预留网页、寻呼机等各种途径将信息推送给用户。其中的关键,是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在向各种读者提供多样化信息和知识服务的同时,应努力面对个性化的读者群体,积极开展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信息服务,诸如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动态,读者记录识别系统,专题信息分析等课题研究活动。当然,这类个性化服务必须要与特色馆藏相结合。图书馆要力求成为信息管理者和知识推动者,肩负起知识导航的责任。
4.2 统一信息服务[7,11]
统一信息服务,即UMS,是指“unified message service”,或是指“unified message system”。这两者的含义基本相同,是国际上最新提出的一种信息服务理念。统一信息服务系统在美国Telecommunication杂志评选出的电信业十大热门技术中排位第五,属于CTI(计算机与电话集成)技术范畴。UMS将人们以前通过电话网、寻呼网、移动网和互联网分别享受的各种信息服务融合起来,实现多种媒体与类型的信息在同一位置存储和管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任何一种通讯设备发送与接受信息。UMS可以实现多种接入、多项应用、多个管理的统一。它的兴起将引起信息服务的一次新革命。语音、数据、多媒体信息的融合,将重组未来联网市场,带来新的经济模式和价值链。从技术上讲,UMS的实现将依赖于相关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融合,建立UMS统一信息服务系统,并使其成为构建UMS的核心软件平台。目前,数据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IP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都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使得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越来越人性化,也促进了各种网络的融合,使得统一信息服务从理想变成现实,也使得统一信息服务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挑战。
归根结底,图书情报事业中的这些变化和转型与网络环境中用户的改变有莫大的关联。网络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多途径、所处地域分布的无限性、所需信息媒体的立体化、与馆员交流方式的多样化等,都是影响图书情报学研究与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新兴学说的大量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我国图书情报界的学术气氛,也给图书情报学研究增添了亮点,但也不能因此而陶醉,因为其中的谬误和真理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家在创立科学理论时,免不了要自由发明科学概念,这些新的科学要领能否被逻辑所证实,所产生的新理论是否具有实践价值,这在研究者提出新学说当时是无法通晓的,只有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证实,这是研究的一种探索行为”[9]。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的某些概念、某些理论、某些技术,在以后的实践中,更需进一步的检验、精化、充实,以求达到对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具有实效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图书馆传统理念中的精华部分还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让其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