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论文_张艳东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论文_张艳东

摘要: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明显,雨季到来时,我国东部地区多个城市会发生严重的内涝,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当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大量硬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硬化建设影响了雨水的渗透能力,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一旦雨水量较大时,则会产生严重的内涝。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以渗、滞、蓄、净、用、排等作为设计的重要方针,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那样,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即指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生态目标,也要满足城市功能。因此,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必须要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生态系统。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道路硬化用地面积能占到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20%。道路面积如此广泛,道路路基范围收集到的雨水量非常可观。如果能在保证道路功能的基础上,采用更为生态的设计方式,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作为地下水、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对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修复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

3.1科学设计道路横断面

在设计市政道路横断面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满足市政道路各项基本功能,包括确保满足车流量和人流量等基本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在道路两侧布置一些宽度比较适宜的绿化带,及时汇集市政道路范围内的雨水,减小市政排水管网压力。

3.1.1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干道横断面主要以三块板形式为主,设置侧分带及中央分隔带,同时道路外侧设置绿化景观带,这些市政道路绿化带实际上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需要重视的生态滞留带,道路侧分带及中分带,采用下沉式绿地形式,绿地设置人工强化渗透措施,人行道外侧至道路红线外绿化带设置生态草沟。

3.1.2道路横断面设计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2科学设计路面结构层

3.2.1人行道

市政人行道承载力要求低,要尽量采用全透水结构,面层可以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及透水环保砖,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或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来铺设人行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实际地下土壤的渗水性能比较差,可以适当的在地下合理布置排水管。

3.2.2车行道

在设计市政道路车行道的过程中,面层主要以沥青结构为主,一般渗水性能比较差。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可采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可以很好地缓解城市暴雨内涝、地表水径流二次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还能补充地下水资源。

透水沥青路面是指由透水沥青面层、透水良好且空隙率较高的基层、底基层和土基组成,在保证一定的路用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使雨水能够顺利进入路面结构内部,通过具有临时贮水能力的基层,直接下渗入土基或进入路面内部排水管排除,从而达到雨水还原地下和消除地表径流等目的。根据结构形式共分为三种类型:面层透水结构、基层透水结构、全透水结构。透水面层为透水沥青,透水基层采用透水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或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为常规的水泥稳定碎石。相应材料需满足规范规定强度及级配要求。

①全透水路面结构

适用于小区道路、公园道路、校园道路、非机动车道、停车场、

城市支路等;这些位置道路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采用全透式路面,能满足道路承载力及耐久性需求。

②基层透水结构

适用于次干路机动车道,这些道路路面结构承载力及稳定要求较高,采用基层透水式路面,承载力及稳定要求高,因此在设置透水基层的同时,需设置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满足路面承载力要求。

③面层透水结构

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快速路机动车道,这些道路交通量大,路面结构承载力及稳定要求高,一般仅设置透水面层,满足路面承载力及耐久性要求。

3.3合理设置LID侧石

常规的城市道路采用侧石将雨水径流引至雨水口,未经处理的雨水通过雨水口直接汇集至排水管道。LID侧石通过侧石开口或全部移除,可均匀地再分配径流到临近的雨水处理设施,在场地内保留尽可能多的雨水。侧石的选择取决于土地的利用和需要管理的暴雨水体积。LID侧石形式有预制穿孔侧石、侧石开口、溢流侧石、有沉淀暗沟的铺装带、有沉淀暗沟的双溢流侧石。

3.4科学设计其他道路要点

3.4.1下沉式绿地设计

通过在市政道路设计进行下沉式绿地的合理设置,消减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洪涝问题。在设计下沉式绿地时,主要可以将其设置在道路中分带及侧分带及路侧公园等位置,对雨水径流进行截留和净化处理,使得那些超过绿地蓄渗容量的雨水可以经过溢流口排入到所设置的雨水管网中。一般,在设计下沉式绿地的时候,相应的绿地高程通常比周边硬化地面对应的高程低5~25cm左右,同时需要在绿地中设置雨水溢流口,并确保其高程低于硬化道路地面高程且高于绿地高程。

3.4.2科学设计植生态草沟

市政道路植草沟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相关生态雨水设施。通过应用和堆土、亭台等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来构成微地形景观,在增强植草沟实用性的基础上,强化其观赏性和可达性。在选择植草沟种植植物种类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耐涝型的本土植物为主,综合结合草本、灌木和乔木等来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借此来形成季相变化的多样化绿地景观。另外,植草沟需要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能,以便在遇到降雨比较大的情况下,将多余雨水顺着市政道路边坡汇入到植草沟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市政道路蓄水能力。

3.4.3设置雨水利用系统

可通过合理设置雨水利用系统,经过滞留带渗透、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公园绿化喷洒和灌溉,循环利用。

结束语:总之,现代城市建设正在逐渐朝着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应用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能够减轻对市政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建设与良性发展,海绵城市的理念势必会成为现代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主流理念,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因此值得深入研究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沈盛.简析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要点与注意事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2]王琼鹤.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装饰装修天地.2017.

[3]杨国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

论文作者:张艳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论文_张艳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