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质疑论文_韩福英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质疑论文_韩福英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 255100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把以往的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不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将质疑引入课堂,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

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在质疑问难时,学生有差异,往往不能说不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起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为了面向每个学生,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使其增加信心;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听。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有“疑”可质

好问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使他们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计算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要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要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明确质疑目的,正确释疑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处理好质疑环节,比完成几道巩固作业的教学效果更美妙。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巩固练习之前,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提出:“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我首先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当学生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在组织交流时,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其过程是循循善诱、步步到位,使学生经历了“猜想(假设)——论证——实践——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体现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的最后,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毫的伤害痕迹。

四、训练布疑,深化求疑成果

针对学生对新知有所掌握和理解并急于“试一试”的心理,可设计一些趣味性、多样化的基本题满足学生的求疑欲望。在学生心理满足时又布疑诱惑,制造新的疑团,诱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情感,有助于深化求疑成果。在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训练中要经常布疑,让学生在常见常新的变化中激发求疑的情感,发现解疑的规律,随时解决疑问,以至达到深化求疑成果的目的。

五、课后拓疑,跨越时空限制

课后提问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对知识整体理解大有裨益。学生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有问题、有多少问题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而定。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求疑的途径,又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课后的疑问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联想后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使之共事同乐。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论文作者:韩福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质疑论文_韩福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