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论文_李振华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论文_李振华

(国网河南濮阳县供电公司 河南省濮阳市 4571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继电保护是保障智能变电站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及元件组成对智能化电网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因此,需要认真分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想要智能变电站运行更加稳定,需要做好继电保护工作,实现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智能电网的全面建立,保障电力能源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1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的作用十分重要,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智能电网能否全面的建立。智能变电站是指在变电处理时,以全站的信息数字化、通讯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要求,自动完成信息的控制、采集和检测等功能。智能变电站在运行时可以充分显示数字网络化的特征,硬件设备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实践中体现规范性的特点。智能变电站具有较多的优点,主要包括:智能变电站能够实现网络模式管理,使变电站设计简约化,减少变电站设计和建立时各项资源的投入,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

一是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有效监控电力系统运行并能实现电压和电流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二是由于智能变电站采用统一标准,可以有效的避免继电保护系统与建模之间存在差异,并加快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三是继电保护装置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信息传递更加快速,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信息使用率。四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体系较小,更加完整和紧凑,合理的优化了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和体积,使空间大大缩小,运行效率得到提升,特点是中低压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结构都较为简单,做到与开关柜方便连接。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主要组成

第一,电子式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智能变电站中的互感器主要采用的是电磁结构,而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弊端无法适应智能变电站的进一步升级与发展,此时电子式互感器则被广泛推广应用。与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极大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准确性,提升了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得到极大保证。同时,电子式互感器运用光缆替代了传统电缆,使绝缘结构变得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合并单元。经过一系列工作后的电子式互感器会将其采集到的信息统一传送给合并单元,合并单元再将这些信息通过科学的组合排列后转化为特定的数据格式统一传送给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合并单元的存在不仅有效避免了互感器与保护装置之间的复杂接线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智能变电站的资金投入,保证了二次设备之间的数据能够进行有效共享。

第三,交换机。在智能变电站中,如果将继电保护装置看作是人类的大脑,那么交换机就起到了中枢神经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交换机可谓是其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在数据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交换机能够利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的通信通道,交换数据帧,从而达到数据传输的根本目的。

第四,智能终端。将智能终端引入电力系统中,不仅能有效检测出电力系统断路器内部电、磁、温度、机械等方面的状态,还能大大提高电力系统对故障的预防能力。此外,智能终端除了能够接收保护装置传来的跳合闸命令,还能够在站控层中传入断路器的实时信息。所以,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引入智能终端对变电智能化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分析

4.1变压器配置保护

变电站的配电环节要求限定电压的额度,如果电压出现不足或者是过载的状况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变压器的存在主要就是承担调节电压的功能,同时也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最为重要的保护环节,变压器系统稳定运行是继电保护系统功能实现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提升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变压器开展配电保护环节需要进行分布式配置,进而实现差动功能保护,而对于后背装置的保护需要按照集中配置方法来进行系统调节,进而满足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4.2系统过电流限定保护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电流过载的情况,则很容易由于外部断路而出现电流超负荷现象,尽管出现这种现象的电流大小和正常状况下的电流没有太大的差别,却会由于外部产生故障而引起系统跳闸,进而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系统配置重要需要限定电压延时,对每一个变电线路中的点流量进行准确的测量,这样一旦出现超负荷电流则系统会及时的发出警报信号。

4.3系统线路保护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线路保护要按照纵联差动法来进行,一般情况下保护装置按照集中以及后备式来进行,通过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地保护每一级电压间隔单元,还可以实时的检测和控制系统运行状态。

5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变电压保护装置的配置。由于电力系统规定了额定电压,所以要想实现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要保证电压额定的限定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都是借助变电压系统有效控制电压。所以,为实现差动继电保护就应借助分布式配置方法保护设备,针对非电量继电则可以为其安装独立的保护装置,以此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第二,优化并完善继电保护系统。要结合当前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优化设计系统、清除冗余,并且利用容错指标设置避免系统发生拒动、错动问题,确保优化设计工作不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在对冗余进行优化设计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计算资金的投入,确保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第三,落实线路保护装置与二次巡检工作。要针对线路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保护装置,并且采取集中式、后备式两种方式对线路进行保护,通过监视通信保护电压间隔单元,及时发现线路问题予以解决。在二次巡检工作的落实上,要建立完善的巡检小组,明确巡检小组的职责,确保每名巡检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技术能力,从而能够做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巡检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全面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6结语

总之,为了我国电力事业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更好的推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使电力供应更加现代化。希望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研究为我国电力工作者提供参考,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创新思想、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全方位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保障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世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8):128.

[2]刘川.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25.

[3]吕微.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45-46.

[4]薛磊.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8):37-38.

[5]付洪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2):232-233.

论文作者:李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论文_李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