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兴泉小学 卢昌悦 730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学习方式。教师运用朗读这一方法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理解深刻内涵。对学生而言,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理解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但从目前来看,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多管齐下,激发朗读兴趣 (一)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课堂上,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读好一个字音、一个词、一个句子,反复指导、示范、领读,直到学生读准、读好为止;(2)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民主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3)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利用晨读时间进行名家、名篇、名段、名句、名言的诵读赏析;(4)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二)多种形式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用唱一唱、比一比、演一演等形式朗读,激发孩子们朗读的兴趣。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有青蛙和小鸟两个角色,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分两步进行。分角色朗读前进行铺垫,先让学生归纳出青蛙和小鸟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青蛙和小鸟的性格揣摩出读两个角色间的对话应用的语气和语调,对角色的性格特征心领神会,通过分角色的表演“读”,学生真正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三)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叶圣陶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1. 运用音乐营造氛围,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笔者尝试适时播放轻音乐,使孩子们在配乐中朗读,营造一定的氛围,再把学生的情绪引入小鱼绝望的情景中,使学生体会小鱼无奈、无助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引导下,使孩子们饱含激情地朗读把真情实流露了出来。2. 运用多媒体等形式模拟情境,营造氛围,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如在教学《葡萄沟》时,笔者运用了多媒体,播放了葡萄沟宜人的景色后,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又让学生给葡萄涂上颜色,再把各种葡萄挂在凉棚上,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情感,体会内涵。 二、注重朗读指导,培养朗读能力1.打好基础,形成习惯,培养朗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练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让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朗读技巧、节奏 。在一年级学生就可进行朗读基础训练(包括发音、正音、吐字、发声等训练),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朗读时做到正确、流利,说话时表达清晰、铿锵有力;二年级学生逐步渗透朗读技巧训练(主要包括停顿、轻重、快慢、语气四个方面),使学生的朗读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3. 范读领路,模仿入境,培养朗读能力,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读得有感情就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教师范读时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才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例如,笔者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观潮》一课,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三、注重“评读”,培养朗读技巧。在评价时,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提高。
四、品读感悟,培养朗读情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在引导学生掌握技巧、模仿入境。如:学习五年级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可采用教师引读的方式:教师: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学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师:当父亲伤痕累累,一次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学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师:当儿子在漆黑的废墟下害怕,无助,给他巨大力量的仍然是这句话――(学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从而感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使每次训练都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这样,学生才能读出语言的韵味,读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的质量。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教师有耐心,有恒心,并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注明:此论文属于“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卢昌悦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感情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9年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