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低碳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概述论文_孙立军

面向低碳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概述论文_孙立军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低碳”理念是在2003年被提出的,经过多年发展以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益提升,低碳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开始对城市规划与设计产生一定影响。面向低碳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不仅可以营造舒适环保的城市环境,也是缓解温室效应、改善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设计

1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综合框架概述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以低碳生活作为生活理念的市民、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及建设低碳社会等,这些都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内容。起初,低碳城市这个概念是有国际自然基金会提出来的,具体的就是利用控制城市的规模这一手段,来尽可能的达到降低城市能源消耗的目的。近些年随着低碳城市这一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步骤。主要分为五个过程:

1.1在建设初期,对于低碳城市的规划和设计

在结合实际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城市特点的建设低碳城市的设计方案,相对应的也要确定与之匹配的技术,选择合适的技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1.2对于建设低碳城市过程中的方案调整

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在建设初期没有预见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建设规划方案做一个调整,来尽可能的避免大问题的出现。

1.3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低碳城市的规划也需要创新的元素,进行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的创新性研究也是发展低碳城市重要的内容之一。

1.4制定具体的目的

根据建设低碳城市的具体内容,设置一定的标准,以此来更好的达到建设低碳城市的最终目的。

1.5具体制度的确定

在建设低碳城市时,根据城市的需要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城市更好的实现低碳化。土地的管理与使用、环境和地区的设计、运输管理以及运输的系统,这些就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程式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

2.1低碳城市典型发展模式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低碳城市建设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社会、经济、资源等等,其发展需要内在的驱动和外在的发展机制。但是当前对此的研究很少,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途径不明确。由于国内城市众多,其所处的环境、类型、发展定位等具有较大的变化性,低碳化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和手段要和这些情况相适应。对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而言,典型的城市低碳化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2低碳城市定量评估

2.2.1碳排放测算技术方案

测算城市碳排放量对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提供参考,便于对城市碳排放进行控制。在规划和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人们并未重视碳排放,为其所做的工作较少,因此亟需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测算碳排放技术体系,在低碳城市规划体制中彻底融入。

2.2.2低碳城市评估标准及其指标体系的建设

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在摸索评估低碳城市的评估方法,官方或者相关组织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评估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方法,这对国内低碳城市规划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设低碳城市评估标准体系需要重视以下几点:建立健全城市碳排放数据库;确定城市碳排放的目标;根据国家、城市的实际情况划分碳排放的标准。

2.2.3城市碳预算技术方案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能否协调经济共同发展取决于城市碳预算的科学、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在确定城市碳预算的过程中应该以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定位、性质等为基础,依托国外碳预算的研究成果,使用合理的指标和参数,使之匹配社会形态和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然后建立健全合理的预算低碳技术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点和阻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思想准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城市碳预算的难点主要有:城市经济社会部门工作制度、城市经济社会部门碳减排成本核算、城市经济社会部门碳减排技术方法。

2.3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设计

在城市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主要目标是实现生活、生产的低碳化,作为推动此的协调者,在转型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上述解决,充分发挥作用。制定低碳城市管理政策体系,要在低碳城市内涵、评估标准等层面明确发展的模式,制定三类政策:自愿、鼓励、强制。自愿主要指对公众进行引导,自愿参与;鼓励主要是出塔政策,使用补贴、免息等措施;强制指的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强制执行。

3面向低碳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分析

3.1低碳与城市空间关系

在低碳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其基本方法是掌握碳排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降低措施,此项研究大体有以下两种思路:

根据能源消耗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上到下研究方式,其理论基础是城市形态学、建筑类型学,研究的对象是微观层面碳排放原因以及排放量,考虑的角度是生活方式、气候影响。具体代表为法国,通过综合考虑物资、人员以及水、电等流量与城市形态的关系,通过外观、空间环境与城市形态参数的转换后,利用环境、能源公式计算各种类型低碳方案的绩效,来得到最佳空间规划设计。在此设计中,需要利用的形态要素有密集度、稠密度、混合度以及日照、地势和连接性、街道布局等等。

根据城市形态环境绩效原理,是一种从下到上的研究方式,其理论基础是城市形态学、经济学、统计学以及交通学等,研究的对象是宏观层面的交通流量、人口规模以及经济收入等对碳排放驱动原因以及排放量,考虑的角度是土地开发、社会经济发展。其中,国外有卡恩为代表的研究土地开发密度、城市规模与碳排放关系,国内则由郑思齐、赵鹏军等研究,前者研究的是烛照小区、建筑结构、家庭经济等与碳排放间关系,后者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交通对环境低碳的影响。

3.2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

近些年来,随着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的迅猛发展,学者间已经逐渐形成统一认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最优选择是高度紧凑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是从综合议题、分项对策两方面来进行城市空间设计。

在综合议题方面,国内外提出了多种不同综合议题,比如德国穆尼黑为建筑微气候营造、降低机动交通、增加民众参与、稳定并提高碳汇以及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巴西则为合理布置水供给收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通风以及城市园艺等城市构成物,降低电磁波、噪声等负面因素。

在分项对策方面,主要有低碳交通、能源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气候设计等,其中,国外就低碳交通的对策有优先公交、合理交通运输成本、优化停车场与土地使用、控制能源利用与排放温室气体,国内潘海啸则提出综合交通与城市规划、分区域规划、总体和详细规划三个规划角度。在气候设计方面,Fong等提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伊朗学者创建四个气候区的城市空间规划,国内骆高远提出屋顶花园设计方安来改善城市气候。

4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项长期并艰巨的任务,低碳经济需要狠抓不放。过度追求眼前利益是国内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没有重视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环境,严重破坏城市的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冲突。所以,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待城市规划和设计,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最终实现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亚津,王骞.城市设计:欧洲80年代城市规划转型期的新兴价值观———米歇尔·特瑞普教授《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5):124.

[2]李文姹,叶扬.当代大都市新区发展策略———“上海奉贤·2016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侧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3):36.

[3]张纯,吕斌,郑童.转型期内城传统街坊社区的城市形态演变———基于北京市内城三个社区的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2015(10):121.

论文作者:孙立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面向低碳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概述论文_孙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