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_工业品论文

中国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_工业品论文

中国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竞争态势论文,工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最突出变化之一是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且,国际竞争的形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清醒地认识目前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对于我国企业选择有利的经营发展战略和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从弱国到工业生产大国:比较利益关系的变化

8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存在很大的结构差异,我国产品与重要贸易国之间存在很强的绝对比较利益关系,基本的国际分工关系是:我国以初级产品换取外国的制成品。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同世界主要工业生产国存在很大的差距,加之当时实行较严格的保护政策,所以,外国的一般工业品很难进入我国的工业消费品市场。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产业升级和技术扩散导致我国工业品的档次与其他工业生产国逐渐接近,差异性缩小,替代性增强,而可替代性越强,工业品之间的市场竞争就越激烈;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需求结构也逐渐与其他国家相接近。例如,过去我国主要生产和消费低档工业品,外国的电视机、照相机、电冰箱等高档商品,我国也建立了许多生产这些已属“大众消费”品的工业企业,而且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到90年代,我国已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市场容量第一次成为关系我国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总之,十几年来,我国经济与其他主要工业国之间的结构特征差异和比较利益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可避免地,我国与其他工业品生产国之间的产业竞争大大增强了。

由于比较利益关系的变化,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战略目标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主要追求“创汇”额目标转向更注重成本—效益目标。过去,产品出口主要是为了赚取外汇,用以购买我国不能生产的外国工业品,特别是我国无力生产而建立和发展民族工业所需要的机器设备,所以进出口的赢亏问题并不十分重要(企业亏损,政府可以补贴)。现在,出口主要是为了获得盈利,所以,成本—效益关系变成第一位重要的因素。这样,我国企业就开始真正进入了国际市场竞争的旋涡。

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工业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较高的产品在工业品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这使得工业品的国际竞争更加白热化,影响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都凸显出来。因而,只具有单方面优势的产品(大多数传统产品都是如此)不再能保持其国际竞争力。

二、从封闭到开放:内外市场的融合

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我国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涵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主要是争取产品出口,更多地进入国外市场,发展到必须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上同外国产品进行市场竞争。由于我国潜在市场巨大,对有些工业品来说,我国已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的大规模市场,所以,各主要工业品生产国争夺中国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一个半世纪以前,西方国家的工业品无法大规模进入贫穷、落后、封闭的中国,列强们企图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于是,演变出一部苦难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今天,中国不再贫穷、落后,也不再闭关锁国。中国怀着强烈的自信心,大开国门,中国要到外国市场上去争一块地盘,也欢迎外国到我国市场来一争高低。有点像足球比赛的“主、客场制”,你来我往,公平竞赛。换句话来说,我国工业品同外国工业品之间的国际竞争“战火”从国外烧到了国内,对我国的工业来说,从过去的小规模跨海“远征”作战,变为不仅要到外国去开展战略性“攻坚战”,也要在自己的家门口和院墙内同外国企业进行大规模的“阵地战”和“肉搏战”,这可以说是中、外企业在包括我国市场在内的世界市场上进行不分前方、后方的“全方位的立体战”。

在将要融国内、外市场为一体的世界市场上〔1〕展开国际竞争, 企业的行为和制度必然发生许多变化。其中,比较突出一个现象是:我国与外国工业之间的竞争从主要是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大企业及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这将使国际市场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成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寡头竞争市场),因而各国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具有全球战略的性质。

三、从单一经济到多元经济:内外竞争的交织

经济改革的深入已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一变化使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态势完全改变了面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工业在同外国企业的关系上基本上是“一致对外”的,因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的利益结构趋于单一化,即使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工业企业的进出口自主权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少数几家国有外贸公司之间有较严格的分工,所以,在对外关系上基本上仍然没有国内竞争。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国企业(包括工业企业和外贸公司)之间、地区之间在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上也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为,我国经济利益关系已经多元化,加之国家政策协调能力不足,各企业以及各地区间已很难做到“一致对外”了。所以,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交织在一起,竞争态势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利益价格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还使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外企业之间既可以竞争,也可以合作、联合,“对手”与“伙伴”的角色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甚至,有的中国企业或地区还会把和外国企业联合(采取合资、合作、联营等各种方式)作为同本国其他企业或其他地区竞争的手段。我们不必过分感情激愤地遣责这种现象,因为,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必然使中外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变得“敌友难分”。中国不是从来就有“生意场上无父子”的说法吗?〔2〕

各国经济发展的经历表明,国内竞争对国际竞争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国内竞争有利于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而要本国企业在发展国际关系时一定要“一致对外”,不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即使能够做到,也并不一定有利于本国企业参加国际竞争,所以,“一致对外”的政策和体制未必可取。另一方面,在国际竞争中,本国企业无节制地“自相残杀”,会产生“渔翁得利”或“肥水流入外人田”的不利后果,所以,无视本国企业或地区在进行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内斗”行为,也不是正确的政策。如何使在这两方面的权衡中把握适当的政策尺度和政策力度,是政府制定和实施产业组织政策的关键之一。

四、从“锋线”竞争到“多角”竞争:策略的升级

80年代以前,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比较单纯,主要是贸易竞争,即在对外贸易领域,尤其是在出口贸易环节中进行,对我国来说感受到国际竞争压力的主要是与外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关的企业,形象地说,那时的国际竞争只是在我国同外国贸易往来的“锋线”上展开。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的形式大为改变,即向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伸展。从一般的贸易竞争,发展为大规模产销竞争、技术控制竞争和资本实力竞争,国际竞争向“多角化”、“立体化”方向发展。〔3〕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工业生产国的政府也被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卷入了工业竞争,战略性贸易政策成为各政府支援本国企业的手段;政府之间就贸易政策进行的“讨价还价”本身也成为国际竞争的组成部分。例如,西方国家在有关中国恢复“关贸”缔约国地位和进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态度,绝不只是对“自由贸易”原则的信仰,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它们“国家利益”的维护。同样,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也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时机晚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可以说是错过了六七十年代国际竞争形势比较宽松的时期。当我国工业大规模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世界经济的竞争态势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都以前所未有的“严阵以待”的临战态度来面对国际竞争,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国际竞争策略和对外经济关系的政策和战略上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敏感性。连美国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小气”和斤斤计较,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日本或西欧国家,以致一度“援助”过的台湾,都是贸易摩擦接二连三,动辄就威胁要动用“301条款”或实施什么“经济制裁”, 完全不再有往日自诩的那种“大家风度”。

我国就是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打开国门,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的。所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实质就是,要以很大的胆略和自信勇敢地参与国际竞争,通过赢得国际竞争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发展我国经济的关键。

从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格局看,在一、二、三次产业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得最快,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从80年代的不到5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在外贸政策上,我国工业品市场的保持度大幅度下降,仍能保持贸易顺差;我国工业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有明显提高;相比较来说,我国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弱,所以,在政策上我们还必须实行较高程度的贸易保护。从这一意上义上说,我国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还只是我国工业与国际资本竞争的第一个回合,更加惊心动魄的国际竞争还在等待着我们!

随着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已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0.9%, 提高到1994年的2.9%,在世界的位次从1980年的第26位提高到1994 年的第11位。在我国工业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工业品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工业与外国工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展现为犬牙交错的状态。近几年来,更值得注意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外国资本大举进入我国,形成与我国民族工业之间的资本竞争态势。外国公司以收购、兼并、在与我国企业合资中获取控股地位等方式,将我国的一些工业企业转变为外资(或外商控股的)企业。现在,在有些过去完全是由我国民族工业占据国内市场的行业中,外国资本已形成很大的竞争优势,有的甚至已居主导地位。以资本实力上的竞争对我国民族工业展开攻势,争夺市场份额,以至形成使其产品(包括由其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大范围占领我国市场的态势,已成为一些外国大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所采取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竞争战略。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自强,就会在国际竞争中灭亡,已成为我国许多工业行业面临的严酷现实。

结论: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是同一块硬币的两面,对外开放的扩大同时就是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十几年来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使我国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使国际竞争第一次成为关系到我国工业以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用四个字来表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题,那就是:“高速增长”;而如果要用四个字来表明未来十几年以致几十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题,那就将是:“国际竞争”。

注释:

〔1〕当然,这里是就趋势而言。在现实中, 完全融为一体的世界市场还远未形成,所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界限仍然是存在的。

〔2〕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国内企业没有民族意识和国家利益观念是“合理的”或“应该的”,更不是认为政府也没有责任来避免国内企业或地区在发展对外关系时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我们只是指出了利益结构多元化会导致中外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客观事实。

〔3〕参见“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论国产工业品及民族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第12期。

标签:;  ;  ;  

中国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_工业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