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宁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88名诊断明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SCL -90各因子分值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为成熟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1);情绪稳定性、文化程度为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1);成熟应对方式与 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 <0.05,P <0.01),不成熟应对方式与 SCL -90 各因子呈正相关(P <0.05,P <0.01)。结论 宁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应对方式与个性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应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指导,使其能更好的承担起照顾患者的责任。
关键词:男性;父母;精神分裂症;应对方式;心理特征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是个特殊群体,以往研究发现这一特殊群体不但患病率高,而且有人格缺陷,或伴有心理问题[1-2]。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在影响患者本人生活质量的同时,无疑也会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3],尤其是其一级亲属父母。而其父母作为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的来源[4],如果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给予患者更多、更好的社会支持[5]。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甚至导致精神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和巨大压力,使患者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不良心理状态不仅影响其一级亲属父母的身心健康,加重患者父母的心理负担,影响医嘱的依从性,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6]。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家庭因素的影响,作者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样本选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88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本组精神分裂症患者 121例,年龄 15~47(24.3 ± 5.9)岁。父母 188名,男 85名、女 103名,年龄 35 ~72(41.3 ±6.7)岁,职业:农民 67 名,工人 48 名,干部 12名,无固定职业33 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32名,高中 99名,大专及以上 57名;患者病程:≤5 年 58 例;6 ~ 10 年 77 例,> 10 年 53例;经济状况:好 58名,一般 88名,差 42 名。所有患者均符合 CCMD - Ⅲ - R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预先征求父母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SCL - 90),共 90 个条目,包括 10 个症状因子,采用 5 级计分,其中 0 表示无,1 表示轻度,2 表示中度,3 表示相当重,4 表示严重。评分越高说明身心症状越重,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该量表效度系数为 0.77 ~ 0.99。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包括成熟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以及不成熟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共6个应付因子[2]。③艾森克人格问卷(EPQ)[3],共85个条目,据4个分量表即神经质(N)、内外倾向(E)、精神质(P)、掩饰(L)计算标准分,评分越高分别表示越精神质、越外向,情绪愈不稳定、掩饰程度越高。由受过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负责调查,受试者于患者入院当天或探视期间进行调查,医护人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逐条讲明调查问题,受试者回答后由医生填写,同时观察受试者心理状态,对调查内容进行补充。共发放问卷 188份,收回 188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 t 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相关数据单因素分析,应用 Pearson 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见表1~表5。
2.1 表1 患者父母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分, ±s)
注:与国内常模比较,△p< 0.01;*p< 0.05
2.2 表2 患者父母应对方式比较(n)。
注:△p< 0.01;*p< 0.05
3 讨论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多基因遗传疾病,所以对一级亲属的研究多集中在遗传生物学方面,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精神分裂症级亲属鲜有报道。随着生物- 心理- 社会新的医学模式的产生,广大医护人员都认识到在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其心理与社会环境因素不可忽视,仅仅关注患者是不够的,患者的父母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都在关注之列[7],它不仅影响其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对患者的康复也有一定影响。而应对方式作为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应是个体为了实现被自己评价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的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其功能是预防、消除或降低压力。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包括直接面对困难和压力,努力解决问题,接受现实和寻求支持等策略;消极应对包括逃避现实,否认或歪曲事实,用吸烟、酗酒等方式摆脱困境的应对方式;应对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个体心理健康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将有利于提高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针对性,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发现,患者父母中男性家属采用成熟应对方式多于女性家属(P <0.05);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病程越长、经济状况较好者,采用成熟应对方式多(P <0.01),说明性别、文化程度、子女病程、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应对方式,成熟应对方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与子女病程有关的情景性应对方式,具有病程情景的可变性。男性家属及文化程度较高者采用成熟应对方式,可能与其社会交往广泛,接受外界信息渠道多,考虑到自身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影响有关。本研究发现,不同的人格特其应对方式也不同。情绪不稳定及掩饰者,更易采用不成熟应对方式,这表明情绪稳定人格特征与不成熟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性;而子女病程与不成熟应对方式无关,说明不成熟应对方式是一种与人格特征有关而与情景无关的特质应对。性格缺陷可导致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增加身心压力,不利于子女疾病恢复。患者父母 SCL-90 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研究显示,两种应对方式与身心症状的显著相关性,采取成熟应付方式频率越高,身心症状越轻,有利于身心健康;采用不成熟应对方式频率越高,身心症状愈重,不利于身心健康。根据患者父母不同的文化背景、性格特征、患者病程、心理精神状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指导,了解其需求,引导、教育、鼓励患者父母。增强监护管理患者的主动性,主动担当责任,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变其消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应对能力,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琴,朱大凤,柳敏,等. 分裂症患者家属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J]. 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10(3):27 -28.
[2]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 -168.
[3]龚耀先. 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 长沙:湖南医科大学,1986:18.
[4]陶国泰.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290~ 300
[5]李凌江.,王蕾,杨德森,等. 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照料者的生活质量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2):67,68~ 74
[6]冯慧,卢山,张大均,等. 326 例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 国际护理杂志,2007,26(7):707 -708.
[7]Soliday E,Land e MB,kool E,ot al . Famil y environm en t,child behavior,and medical indicat ors in children with kidney di seas e. Child ps ychiat ry Hum Dev,2001,31(4):279~ 295
论文作者:姜静,郭彩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方式论文; 父母论文; 病程论文; 心理论文; 不成熟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