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通渭县委党校,甘肃 定西 7433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被十九大审议通过写入党章。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通渭县;实施举措
一、通渭县基本情况
通渭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332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4.1万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有耕地面积183万亩,海拔1410—2521米,年均气温7.5℃,年降水量380㎜左右。2011年被国家列入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被列为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通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已有2100余年历史。境内发现的古遗址和彩陶,属“马家窑”“齐家”文化。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40.72亿元,同比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35.61亿元,下降3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亿元,增长7.4%;大口径财政收入3.35亿元,增长3.16%;财政支出31.42亿元,增长13.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5.8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7元、增长8.8%。
二、脱贫攻坚期,通渭县脱贫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县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15.89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8.57万人,贫困面由39.4%下降到21.5%,期间共减少贫困人口7.32万人、年均减少1.83万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富民产业不断壮大,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合力攻坚的脱贫机制基本形成。
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化县情认识,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下足“绣花”功夫,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3万户13.44万人、贫困面为33.6%,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55个;2014年至2017年,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5万户7.16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7.6%。2018年拟退出11个村、减贫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2%;2019年拟退出58个村、减贫2.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5%;2020年拟退出129个村、减贫2.58万人,确保现行标准下6.8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5个贫困村和43个特困村全部退出,整县脱贫摘帽。特别是通过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全县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通渭县围绕“五个立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高质量绿色发展崛起之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筹推进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真抓实干中展现新作为,在攻坚克难中体现新担当,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立足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长短相合、以短养长”,大力培育草蓄、新能源、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果树、劳务、文化旅游等长、中、短结合的扶贫产业、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积极争取实施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借鉴“庄浪经验”,依托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专业合作社,引导一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集约化打造“三个十万亩”产业工程。着力延链强链补链,突出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把草蓄产业作为全县首位产业,以马营、华玲、什川、北城、寺子、义岗等西北部乡镇为重点,坚持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大力发展暖棚养殖业,适度扶持蜜蜂等其他养殖业,促进特色养殖业多元发展。
(二)立足人才振兴,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健全完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的“三位一体”培育制度和“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农业科技明白人等,鼓励农民参加职称评定,造就更多乡土人才。鼓励社会各界人才参与乡村振兴,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回馈故里。
(三)立足文化振兴,大力培育文明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制建设相辅相成。所以我们要注重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注重开发特有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康养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传统文化他色品牌。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地方小曲、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活态乡村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村级阵地,发挥基层组织引领作用,设立移风易俗理事会,改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
(四)立足生态振兴,大力打造美丽家园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便捷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实施引洮水高效利用“六大工程”,推进城区面山通道生态供水工程建设。升入开展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沿路、沿河、沿川及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和陈年垃圾清理力度,逐步建立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
(五)立足组织振兴,大力提升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那么我们就要全县各级部门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同时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际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乡村振兴战略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次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所以我们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开拓通渭农村的一片天地,建设成为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蓝图。
作者简介:刘朋鑫(1977.4—),男,中共党员,汉,本科,专业:经济法,通渭县委党校,讲师。
论文作者:刘朋鑫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乡村论文; 万人论文; 亿元论文; 战略论文; 通渭论文; 全县论文; 文化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