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论化学学科组(教研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_化学专业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谈化学学科组(教研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师论文,专业论文,教研组论文,新课程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模块教学”成为各种版本教科书的主要编写特征。就化学学科而言,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能更好地融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构建了新的内容体系,既阐述了核心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又揭示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并以学生喜欢的风格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诸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信息提示”“资料卡”等。这些不同功能的教材栏目无疑引发了对教师角色的挑战及重新定位,同时化学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知识的更新变化快,因此对广大化学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更应受到高度的重视。

保罗·郎格郎在《终身教育导论》中指出:终身教育的任务有两条,一是确定能够帮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和得到锻炼的结构和方法;二是通过多种自我教育的形式,向每一个人提供在最高最真实程度上完成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工具。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学校的办学现状以及教师的素质,笔者觉得有必要从学科组(教研组)角度对如何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提出具体的途径与措施,进而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某些地区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不匹配”的现状。

二、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与所在学校“校策”是分不开的。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与化学学科组(或教研组、备课组)的“组策”密切相关。笔者从事了多年化学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工作,认为化学学科组对化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运用“目标激励、活动带动、骨干引路、青蓝结对、学习培训、评价激励”等策略。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即让教师自定目标,自找压力。学科组为每个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几方面的参考目标,教师从中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具体目标。

目标的确定是多元化的和阶段性的,可在“德、能、勤、绩”等方面具体确定每一学年的个人奋斗目标。“德”的方面,要求教师热爱化学教学,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要有化学与语、数、外相比,属“小学科”的想法,平时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在学生和家长反馈的信息中满意度高。“能”指业务能力,让每位教师自己制订体现教学能力或业务能力的目标,比如:上一堂“观摩课”,制作有创意的课件,编制几道“原创题”,改进或设计一个化学实验,等等。“勤”即出勤情况,要求每位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统一组织的听课、听讲座、听报告等各种业务活动。因为各种业务活动往往使青年教师更有收获,不失为一种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绩”则为每学年的具体实绩,包括学生统一考试成绩情况、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情况或获奖情况、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各类竞赛获奖情况、辅导学生竞赛获奖情况等。

2.活动带动

在学科组(教研组)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师生同考”活动。即利用高三年级学生举行统一模拟考试的机会,让中青年化学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考试,考试的内容和时间完全和学生相同(仅考化学这一学科)。考试结束,教师所考试卷插入到学生试卷中统一批阅。实践证明,这种活动形式既不影响教师间的和谐相处,又起到了促进青年教师化学专业水平提升的作用。

“阅览对决”活动。定期从阅览室借一些专业杂志分发给教师,每两位教师为一个组(抽签决定),同组的两个教师阅览完全相同的杂志。比如有10位教师,就选择10本杂志(同刊同期或同刊异期或不同的杂志均可),如果张三和李四抽到同一小组,则他们二人必须发给完全相同的期刊,即张三阅的是《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3期,李四也必须是《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3期。两周后(也可以更长或更短),同一组的两位教师约到一起,就所阅杂志中的内容相互提问对方,提问对方的题目由提问人自己拟定,但两个人相互提问的次数均等,具体决胜规则由双方商定(包括是否需第三人作裁判)。双方互问互答后,将“对决”的结果告诉学科组长,由学科组长公布结果并确定奖励方式。

另外还有“学科组内观摩课”“化学谜语制作与竞猜”等都是我们经常搞的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形式都能很好地带动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提高。

3.骨干引路

同一个学科组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在专业水平与实际教学能力方面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一般情况下,年轻人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较为全面,而教学的实践经验往往欠缺;年纪偏大的教师虽有实践经验,但知识老化,需要及时“充电”。因此,根据同一个学科组内的人员构成情况,可确定某方面的“领军人物”。学科知识扎实和理论水平高的可作为“理论骨干”,教学能力强的可作为“教学骨干”。通过骨干的引领作用,可以使整个学科组的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在学科知识与理论学习方面,由于化学知识与理论更新快、变化大,我们经常让中青年教师中的理论骨干为其他教师就化学学科的前沿知识上课或辅导,以提升全组教师的整体知识水平。在平时教学中,每节课由教法新颖、灵活,教学质量高的教学骨干(我们称“备课核心”)拟定教学方案印发给全组教师讨论,再由“备课核心”综合大家讨论的意见,最终形成合理教学方案,从而使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全组教师的专业发展。

4.青蓝结对

使刚走出高校大门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迅速成熟起来,在两三年内就能成为教学骨干,“青蓝结对”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所谓“青蓝结对”就是让青年教师与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学骨干结成“帮扶对子”,使他们在教学上以一个“整体”的面目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为了使“青蓝对子”能真正发挥其功效,学科组内可以在每学期开学初慎重地举行结对仪式,让每个“对子”中的成员真正进入“角色”。仪式上约定有关制度,比如: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相互听课的时间;青年教师备课方案送指导教师审阅的时间;不同“对子”间开展竞赛的量化依据,等等。每学期结束,学科组长可将学科组内的不同对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以有关数据为准)进行统计,比较并公布结果。

5.学习培训

化学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单靠学校统一组织的培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况且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为了节省开支,教师的外出培训等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组内的学习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一直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全组教师不断汲取专业知识。“集中学习”每周一次,学习内容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由专人统一组织学习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可以是统一观看课堂教学录像;可以是指定组内某位教师介绍教学心得;也可以是请校外同行作专题讲座,等等。为了保证每周的集中学习能正常进行,每次活动的主持人在开学初就作了明确分工,由组内教师轮流承担。“分散自学”虽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但也有量化标准。我们要求组内教龄不足五年的青年教师每周做一份高三综合试卷和写一篇千余字的教学短文(读书心得、教学一得等),按时送组长查阅。

6.评价激励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热情能否得到保证,恰当、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制订和执行组内评价标准时,既考虑能激励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又兼顾教师间有一个和谐的同事关系;既考虑组内工作的顺利开展,又兼顾保护教师的个人利益。附表是我们组内全体教师商讨后拟定的某学年终结评价量化办法。

附表 评价量化表

三、结束语

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解释者的教师,决定着新课改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从传统教育思想的阴影中走出来,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去,与新课程同成长。众所周知,当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一定时,外因也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而言,化学学科组(教研组)的工作无疑是最重要的外因,因为每个化学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如何,化学学科组的具体负责人是清楚的,组内采取的一些促进措施当然也是最切合实际和最有效的。近年来,由于我们一直重视学科组的工作建设,使我校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综合多方面的指标,我们的教研组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

如何使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重视学科组的工作建设,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不匹配”的现状一定会得到改变。

标签:;  

新课程背景下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论化学学科组(教研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_化学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