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休克病因及临床分析论文_谢琼

沅陵县人民医院 湖南沅陵 419600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休克的病因、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30例出后休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通过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和彩超等方式分析其休克病因,最后总结该30例患儿出现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在此次研究的30例患儿中,导致其发生休克的原因有各种原因所致感染性休克、低血糖、败血症、肺炎等多种因素,其中占比最大的为感染性休克,总共发生11例,占比为36.67%,在呼吸支持、对症治疗和循环支持等多种治疗方式下,治疗有效率为80%(24例),死亡率为6.67%(2例);临床特点中,占比较大的为:皮肤变化、肢远端发凉、呼吸暂停或不规律、血压下降、毛细血管充盈以及心率异常。结论:新生儿休克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其中各种原因所致的感染性休克最为常见,其临床特点比较典型,如动脉脉搏减弱、心率异常、四肢肢远端发凉等,通过早期的观察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降低新生儿休克的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休克;病因;临床特点;治疗

休克是指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致病原因比较复杂,类型繁多,新生儿休克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在各类疾病所致新生儿死亡中占比较高[1]。由于新生儿智力与生理方面的特殊性,新生儿休克早期的诊出率并不高,在以往的监护中,很难做到及早的预防和发现,其病情发展比较急,治疗较为棘手。为了明确新生儿休克病因及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降低病发率与死亡率,作者选取了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30例出后休克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30例出后休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通过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和彩超等方式分析其休克病因,最后总结该30例患儿出现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新生儿日龄7~43d,平均日龄(30.5±2.1)d,新生儿体重2.15~4.62kg,平均体重(3.11±0.21)kg,新生儿胎龄25.5~37周,平均胎龄(32.5±1.2)周,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

1.2分析

1.2.1临床特点

所有新生儿均出现皮肤苍白、发花或是青灰,占比为100%;其中28例患儿出现肢远端发凉,占比为93.33%;26例患儿出现股骨动脉脉搏减弱,占比为86.67%;6例患儿反应低下,占比为20%;12例患儿毛细血管充盈,且时间较长,占比为40%;所有患儿均出现了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规律,占比达到了100%;15例患儿出现血压下降,占比为50%;11例患儿心率异常,占比为36.67%;6例患儿尿量减少,占比为20%。

1.2.2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发现6例患儿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占比为20%,有11例患儿出现混合性酸中毒,占比为36.67%,pH值低于7.1的患儿有6例,占比为20%,上述数据与对应休克新生儿的严重程度和休克程度呈正相关;血常规:血常规检查显示有8例患儿血细胞水平超过20×109/L,4例患儿血红蛋白下降,7例患儿血小板下降,占比分别为26.67%、13.33%、23.33%;血生化:心肌酶升高患儿10例,3例患儿出现高钾血症,8例患儿为低血钾症,5例患儿低血糖,19例患儿高血糖;心脏彩超显示有2例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2]。

1.2.3病因分析

心源性休克总共发生2例,占比为6.67%,各种因素所致的感染性休克总共发生11例,占比为36.67%;9例患儿为硬肿症,占比为30%;4例因低血糖致休克,占比为13.33%;4例因颅内出血、出血症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占比为13.33%。

1.2.4治疗

根据新生儿休克的不同病因采用对症治疗方式,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纠正患儿酸中毒。呼吸治疗所用方法为吸氧治疗、正压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和辅助呼吸。纠正酸中毒:1.4%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根据患儿的血压、血容量控制滴速;循环支持: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静注,用药标准为4~10μ/kg,心功能不全患儿应用西地兰强心治疗[3]。

2.结果

在此次研究的30例患儿中,导致其发生休克的原因有各种原因所致感染性休克、低血糖、败血症、肺炎等多种因素,其中占比最大的为感染性休克,总共发生11例,占比为36.67%,在呼吸支持、对症治疗和循环支持等多种治疗方式下,治疗有效率为80%(24例),死亡率为6.67%(2例);临床特点中,占比最大的为:皮肤变化、肢远端发凉、呼吸暂停或不规律、血压下降、毛细血管充盈以及心率异常。

3.讨论

新生儿休克是非常严重的新生儿不良事件,也是临床中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新生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不会表达、不会语言、智力发育不全、机体抵抗力低下,因此,其不能主动的表达自己休克前期的一些临床不适感,需要家属和医护人员实施强化护理与观察。另外,新生儿休克前期临床特点的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尤其是对于一些仅表现为反应低下、肢远端发凉的患儿,被很多家长和护理人员所忽视,从而错了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时机[4]。

新生儿休克对患儿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很可能对患儿心功能造成损伤,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甚至是死亡。而新生儿休克治疗的关键在于呼吸支持与肺损伤处理,早期,如果能够及时准确的纠正酸中毒、处理肺损伤,建立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新生儿休克的严重程度与酸中毒呈正相关,这是由于酸中毒的加重会导致患儿呼吸肌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肺水肿、肺循环淤血等情况,在本次研究的辅助检查中显示,存在酸中毒的患儿总共占比达到了56.67%,由此可见在治疗新生儿休克方面,纠正酸中毒的重要性。

而大部分患儿出现肢远端发凉则是因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过长,导致患儿肢远端血液循环补偿,血流供应不足,皮肤颜色异常,所以需要在护理中重点观察患儿的皮肤变化与肢远端体温[5]。

在此次研究的30例患儿中,导致其发生休克的原因有各种原因所致感染性休克、低血糖、败血症、肺炎等多种因素,其中占比最大的为感染性休克,总共发生11例,占比为36.67%,在呼吸支持、对症治疗和循环支持等多种治疗方式下,治疗有效率为80%(24例),死亡率为6.67%(2例);临床特点中,占比最大的为:皮肤变化、肢远端发凉、呼吸暂停或不规律、血压下降、毛细血管充盈以及心率异常。

综上所述:新生儿休克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其中各种原因所致的感染性休克最为常见,其临床特点比较典型,如动脉脉搏减弱、心率异常、四肢肢远端发凉等,通过早期的观察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降低新生儿休克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靖媛,刘红,齐宇洁等.新生儿休克病因及临床分析[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40(4):429-431.

[2]杨李红,胡立文.64例新生儿休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9):128-128.

[3]吴本清,苏锦珍.新生儿休克的早期识别与治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2):88-90.

[4]黄斌,彭小明,颜卫群等.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休克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468-4469.

[5]黄杰,乾艾娜,甘斌等.血氧灌注指数监测在新生儿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6,31(1):46-48.

论文作者:谢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新生儿休克病因及临床分析论文_谢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