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新媒体、自媒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迅速在新闻界占领一席之地,广播媒体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广播媒体如何摆脱困境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广播新闻评论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广播媒体发展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广播新闻评论 发展现状 思考对策
一、广播新闻的特点
1.简短,精确。广播新闻的一大特点就是快速、准确地传达新闻,简短的信息可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冗长的信息介绍不仅使听众抓不住重点,还会使听众丧失兴趣。如果播放太长的新闻,太影响人的注意力,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所以,广播新闻信息简洁有力,使人一下子抓住重点,并产生兴趣继续收听下去。
2.灵活多变。广播新闻主题灵活多变,形式丰富多彩,极具感染力。例如,“海峡两岸”、“时事杂谈”等都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保证了收听率。
3.范围广阔。无论偏远乡村还是远离陆地的海岛都可以收听到广播新闻,不需要太多的设施,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打开收音机就可以收听。可以说广播媒介是一个跨越国际的传播媒介,广播媒介的这个特性使得广播新闻的传播范围极其广阔。
二、广播新闻评论发展现状
1.机构不断完善。随着广播新闻的迅猛发展,其组织结构也不断健全完善,不少广播电台专门设置了新闻评论栏目,通过各种方式,对大众普遍关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论。并且大多数广播电台都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机制。2000年中央台成立独立的新闻评论部,此后地方台争相效仿,特别是江苏台、吉林台等模仿成立新闻评论部也迎来一片喝彩。所以,广播新闻评论慢慢走向正轨,成就斐然。
2.广播新闻评论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央台大力推广广播新闻评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此为标杆,各地方电台紧跟步伐,特别是辽宁台等省级电台都成立了自己的新闻评论中心,播放自己的新闻评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势。新闻评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影响力与日俱增。
3.广播新闻评论质量稳步提升。随着广播新闻评论功能的不断健全,听众逐渐增多,很多电台为了吸引听众,采取了一事一议、随事随议等方法,第一时间播放新闻,并及时作出评论,引导听众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很多电台都邀请时事评论专家做客电台新闻节目,他们犀利有趣的评论更容易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广播新闻评论的质量不断提升,广播的信息传递功能、舆论监督、舆论导向等功能逐步健全,使听众更清晰地了解新闻的始末,尽可能客观、多角度地解读新闻事实,不误导舆论走向,尊重事实,对一些重大事件持续跟踪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凭借自身的影响力,使得自身的地位不断提高,上级主管部门及新闻评奖机构对广播新闻评论日益重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新闻评奖机构都增设了独立的评论奖,从此新闻评论奖与新闻奖项分开。
三、广播新闻评论面临的问题
1.媒介革命带来的危机。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传播媒介都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独特的加工和处理,以使自己的影响力增强,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话语体系的掌控。尤其是视觉文化的崛起,使影像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内容,语言被视觉取代成为大众文化的中心。由于媒介在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影响都非常强烈,很多时候媒介本身就是内容。这都使靠声音和语言来传递内容的广播媒介的劣势更加凸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备受制约,发展缓慢是可以想象的。
2.广播新闻评论水平不一,质量有待提高。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杰·切特罗姆说:“新闻的草率和浅薄,正在腐蚀着阅读它的人们的思想,损害人们持续地思索和专心一致的精神力量,降低人们的欣赏情趣。”这种情况在广播新闻评论中也同样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很多广播电台都成立了新闻评论组,编写评论专栏,邀请著名时事评论员进行解说,但是部分电台的新闻评论却存在哗众取宠,没有独立的评论意识,随意地跟风评论,或者故意与真相背道而驰,撩人眼球。更有甚者,广播新闻评论文体、语言都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投机取巧,肆意挥霍广播新闻评论形象,很多电台的新闻评论趋于一般化,抓住新闻核心反映真正问题的评论很少。广播新闻存在局限性,很少有人可以跳出“围墙”去思考讨论新闻背后的意义。与报刊写作相比,广播新闻评论方式仍然欠缺,需要新闻评论组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分析问题。
3.广播新闻评论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新闻评论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人才大量流失。一些广播电台领导不重视评论人才的培养,部分电台新闻评论员基本都是记者,部分记者只是客观陈述新闻事实,对于新闻评论了解较少,评论并不出彩。甚至存在电台的新闻评论员只是因为说话风趣而已,导致节目毫无思想内涵。所以,一个合格的新闻评论者不仅要具有记者敏锐的观察力,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编辑整理资料的能力,广播电台应该培养复合型新闻评论员。除此之外,广播新闻应该广泛吸收社会力量,深入社会,避免评论员被内容局限,保证评论节目更具深意和内涵。
4.地方政府对广播新闻评论内容的管控过多。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媒体的参与会让地方政府的工作更加透明,广播新闻应该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让舆论监督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广播新闻评论更应该成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但是有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在较为落后的地区,对新闻工作者的管控过多,新闻评论工作者只能播出经过层层审核和修改后的新闻评论稿件,失去舆论监督功能。新闻评论不再代表群众的心声,沦为官方的发言人。使得新闻评论的真实性、深刻性、价值性大打折扣,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四、广播新闻评论未来的发展对策
1.广播新闻评论形式需要改善,内容需要创新。现如今,广播评论有两种形式,一是电台主持人或内部工作人员直接对新闻进行评论;另一种则是现场连线或者微博微信留言的场外群众,共同讨论新闻。毫无疑问,这两种新闻评论形式都有积极促进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的一面,但是也制约了新闻评论的发展。因为,即使在主持功底扎实的电台主持人,在播送朗读观众留言的时候,难免对观众要表达的内容理解程度有偏差,不能完全地理解观众的评论,造成评论结果大大下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理解偏差的情况,我们应该设置专家评论栏,由专家自己进行评论,就不会出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状况。另外,设置观众参与专栏,由观众自己进行评论,积极参与,提高广播新闻评论的收听率。
2.广播新闻评论语言要生动有趣。只有抓住听众的耳朵,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才能基本保证收听率不会下滑。如果只是传统的根据稿子死板地进行播送,几乎没有人愿意听吧。利用网络流行词汇,使新闻评论在幽默搞笑的氛围中愉快地进行,该愤怒的时候就愤怒,该欢乐的时候就欢乐,积极引导听众情绪,增强感染力,保证收听率稳步上升。
3.提高广播新闻评论的监督功能。作为人民群众的发言人,我们理应帮助群众看清事实,积极监督有关部门的行政执法,做社会的眼睛,群众的嘴巴。提升广播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功能,发挥其引导舆论的能力,用舆论的力量与社会黑暗面作斗争,敢于发表真实言论,敢于同贪污腐败奋战到底,坚持职业操守。广播新闻评论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不袒护达官显贵,不对受害者视而不见,对于人民的请求也要实地考察,认真思考分析,也不要被某些小人的“悲惨”蒙蔽,坚决拥护真相,拥护真理,不做“哑巴”主持。
五、结语
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道路既有挑战又充满机遇,面对困难我们应该迎难而上,积极探讨解决对策。本文主要阐述了广播新闻评论目前面临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广播新闻评论的作用能真正实现,不做表面功夫,为人民办实事,说实话,监督政府和社会,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衷菱 肖潇 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广播,2005,(11):62-65。
[2]张明磊 广播新闻评论的吸引力[J].新闻前哨,2013,(4):105。
论文作者:杨琦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新闻论文; 听众论文; 电台论文; 收听率论文; 媒介论文; 评论员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