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怎一个“畅销”了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畅销书论文,畅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畅销书”这一商业文化概念出现百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正使我国社会主义图书市场日渐发育完善。强调“畅销书”概念及确立与之适应的发行、管理、评价机制,尽快扭转其有市无序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繁荣出版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已显得刻不容缓——畅销书:怎一个“畅销”了得!
整整100年前的1895年,“畅销书”这一商业文化概念出现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并很快在更大范围内流行开来。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中间似乎仍有不少人不大情愿将图书这种精神文化产品与商业、与消费联系得太紧。然而,无论“畅销书”的概念带有多少美国味,市场的选择却是难以左右的。尤其是近10年来,一些图书的畅销及另一些图书的滞销相伴而生,而且形成反差日益强烈,市场法则的无情迫使人们不得不正视、进而重视图书的商品属性。“畅销书”的制作与运行问题这才渐渐被提升到了图书出版、发行、经销部门,乃至广大作者、读者的视野之内。
国内畅销书市场近年来是在一种相对被动与无序的状态下形成的,因此,当我们今天回眸并试图对其进行某种考察研究的时候,可供选择的凭据竟只能是那些散布于街头巷尾的个体书摊。很难说这些摊主们一开始就有了自觉而明确的畅销书观念或畅销书意识,但某种含混的市场欲望及对大众文化需求的把握,促使他们比较早地着意于对一些销路看好的图书的经营,从而使得中国最初的畅销书市场较迅速地有了自己的大致构成,即主要划定在言情、武侠、纪实、神秘、少儿、翻译等几类读物的圈圈内,且几年来基本稳定不变。直至近一两年出现了一股“文化热”、“散文热”,那种相对稳定的格局才获得某种程度的调整和松动,比如张中行、余秋雨等一批当代作家文化品位颇高的散文,徐志摩、林语堂、梁实秋等一批现代作家的散文及各种选本;贾平凹、余华、苏童等一批时下正走红的作家文集,及另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长篇小说;一批具有经典地位的世界文学名著;一批选题颇具开拓性的理论读物;配合今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及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两大热点而推出的有关二战的系列读物及女性读物……等等,这些新书一经面世,便在畅销书市场上占据了与以往常见的武侠、言情、神秘类读物比肩而坐、平分秋色的地位,直接导致了这个市场品种的丰富、品位的提高和格局的变化,从而显现出我国畅销书市场可望走向成熟这一值得称道的新趋势。它大体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经过10年左右的磨炼,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眼光的图书经纪人(俗称书商)开始活跃起来。经他们之手,不少以往不可能进入更不可能畅销的图书逐步进入并热销于图书市场,这其间既包括某个种类的整体拓展,也包括某些单本的数量增加;
——包装的作用得以强化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包装是这批图书经纪人极为看重的手段之一,而且这里所说的包装绝不限于图书的装帧,而是贯穿于选题的策划、写作的驾驭、乃至成书后的推介和经营这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全过程。也正是有了商业形式的包装的介入,前面所述那种拓展与增加的局面才有可能形成;
——由于畅销书市场上图书种类的增多、品位的提高对读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而这种积极的影响又反过来剌激到相当敏感的市场神经,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将可能由此而形成;
……
凡此种种,固然可喜,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这些具有正面意义的因素毕竟是在一种不自觉的和无序的状态下出现的,隐含其中的问题或许更为耐人寻味和值得关注:
——畅销书固然能给社会带来显见而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它能表达并满足一些读者这样那样的需要,比如加固偏见、提供慰藉、唤起共鸣或给人剌激,因而它无疑还同时会产生蕴于思想精神方面的另一种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效果。而对后者,我们的认识与重视目前显然低于对前者,这也正是畅销书的运作与管理始终未能纳入正轨、使之臻于有序的根本原因之一。
——图书经纪人的出现,大多限于个人行为而缺乏总体规划,因而也无法企及规模效应。一些国有图书出版部门依然恪守原有的运作模式,听任个体书商翻云覆雨,将前景广阔的畅销书市场拱手让予强劲的竞争对手。于是,同样一本图书,在正式出版社不仅出版周期长,而且成本高、效益差。而到了个体书商手里则截然相反。这种状况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图书市场的要求显得极不适应。
——图书经纪人固然看到了商业化包装在畅销书制作中的重要作用,但囿于自身的文化品位,包装某部图书常出现过犹不及的弊端,这主要表现在图书选题中的重复雷同、封面装帧中的低俗粗鄙、广造宣传中的耸人听闻和发行经营中的违法越轨。
——畅销书的实际市场与潜在市场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目前,一部书能发行到30000本以上即可视为畅销,100000本以上就近乎天文数字了。这与我国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后盾的市场容量相比,可谓太不匹配了。这固然受读者的经济实力、文化水准等客观因素所限,但缺乏细致而周密的发行网络和营销手段同样是重要原因。因而,出现读书人买不到书、出书人卖不掉书的怪现象也就难免了。
——严谨、权威而活跃的畅销书评价机制眼下几乎还属空白。我们终于有了音乐盒带、“CD”的流行排行榜,却至今未见权威部门发布的畅销书排行;至于高水准的畅销书评论,就更为鲜见了。有关人士不是不屑一顾就是文风呆滞,无法起到引导广大读者正确选择和阅读畅销书的作用,更难起到繁荣出版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而一个层次不高的读者群会给发育之中的畅销书市场带来什么呢?结果不难想象!
看来,扭转我国畅销书市场目前这种有市无序的状态。已是刻不容缓的了。在推进社会主义图书市场有序、健康、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序是第一位的,唯有有序,才能保证发展的健康和持续。畅销书,怎一个“畅销”了得!
标签:畅销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