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中小学生全发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中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新鲜事物有着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中小学生的这种天性被束缚,新的教学方式主张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保护他们本身天性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科学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具备可以帮助开发人类去感知新的事物、新的领域。而创造力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磨练才能够具备,其中的过程,必定是离不开对于对事物的敏感、对事物的深入思考、通过眼前事物联想相关事物的能力,并且实践感知事物的本身内涵。如今,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方式已经逐渐在落实,但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于科学教学还只是停留在非常片面的层面,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将这项工作更好的落实,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1]。
1.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
目前,很多教师仍然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应该学好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也是非常传统,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以“独白”地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很少给予反应。而且,很多教师认为成绩的好坏决定了学生本身的素质,经常都是把关注点放在成绩表较好的学生身上,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全盘否定,更加不会关注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展,这样就限制很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尤其在偏远农村教书的教师,大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利用科学方式教学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意味着在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上,还存在很多缺陷,新课标要求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2]。
2.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一个国家进步的最根本因素,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可以加快国家进步的步伐。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为了让他们以后更好为祖国的未来提供服务。中小学生的心智都处于发育初期,是形成他们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创新思维的具备在未来可以不断地增加他们知识的总量,不断推进他们认知世界的水平,并且也可以让学生在未来实践中开辟新的方式方法。目前,创新思维已经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素质教育提倡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当时方法,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多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直接告诉他们重点内容更有利于他们的思维拓展。
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1改变传统教学,引导思考问题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尚小,对教师的思维模式理解困难,长时间“灌输”式教学,会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逐渐降低,无法达到学习效果。所以,想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先要改变教学方式,将课堂上的主动权交与学生,教师以引导方式带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给学生制造画面感。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答。比如,教师在进行《运动与摩擦力》课程讲解时,可以通过小实验的形式给同学演示出课程重点。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自己制作一个“小人”道具,在上课时先告诉同学们这个小人非常的听话,他们让它快就快,说让它慢就慢,可以在绳子上随意的来回移动,然后让学生指挥小人并且仔细观察。学生会对此产生兴趣,实验进行时,全神贯注的观察道具小人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等实验进行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让他们在从探索问题的角度出发,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3.2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自己实践,找到答案,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制造生动情景,提供开放性学习平台并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3]。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实验课《谁流得更快些》之后,可以给学生多些材料如液体,去准备实验,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各组合作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再去讨论探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充分调动学习主体,让学生体会到暨学到的知识又实用,极大地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3.3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多制造与学生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激发他们的的好奇心,让其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所学内容,让学生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恰刍举出例子,让学生进行去思考,才会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以《摆的研究》一课为例,其课程目标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观察定量。课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将实验材料准备好。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讲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上一个摆锤,先让摆小幅度的自由摆动,其间,让学生观察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反复三次,做好记录。随后通过逐渐增加摆锤的重量、绳的长短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实验做完之后,让学生对记录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后达成共识:绳子的长短与摆运动的快慢并没有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更多的实验假设,让学生共同去验证。比如,如果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下,摆的重量不同,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再次进行反复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力、思维能力方面得到锻炼。
3.4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对于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题,教师要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性的学习活动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对于科学活动的探知欲,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科学的本质,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小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中小学教师授课不能像大学教师那样专业,要加入很多有趣的内容,趣味内容可以激发中小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对于不同的课程,教师应该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叶》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子或者利用PPT的形式在上课时给学生一下,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叶子,在学生看完之后写出板书:植物的叶。让学生回忆刚才所看到的叶子,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说一说这些叶子之间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同?通过观察叶子你发现了什么?讨论结束之后,鼓励学生勇敢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给予夸奖,让学生增强自信。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过程较慢,不能通过实验让学生来了解,教师可以利用播放PPT或者音像资料来为学生演示,让学生自己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特点。课程结束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养一盆小植物来进行观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奥妙,全面激发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渴望和兴趣。
4.结束语
兴趣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佳途径,教师教学在过程要注重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也是推动人才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关键步骤。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和演练,教会学生好问好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创设情景,引导思维,解决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实验、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学习上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有的放矢地引领他们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初步系统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去发现知识,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黄亚忠.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4):168-169.
[2]王超.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中文信息,2017(6):159.
[3]马丽杰.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8):54.
论文作者:罗日升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小学生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创造力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