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原则和策略论文_余明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原则和策略论文_余明

(简阳市平泉镇新桥九义校 简阳 641400)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间万物一经人们的思维,便会绽放七色花。苹果落在牛顿的头上,经过思维,便撞击出经典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小提琴飘动的音符,经过思维便成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现结合新课改精神和教学实际,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坚持以生活为依据。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叙述的对象具有客观真实性,因而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材基础上。在教学中可以大胆的让学生放飞想象,但绝不能让学生脱离生活。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脱离生活基础的思维必然缺乏科学性而让人难以信服,以非历史的假设为前提的思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思维。我们说“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对历史学科而言,这里的“知识”便是客观具体的事例,没有“知识”作支撑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因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必须坚持以生活用品为依据。

其次,必须坚持适度性和适用性。

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材和课堂,他们的社会阅历较浅,知识水平也有限,因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过多地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是不现实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建立在学生能根据教材涉及的史实并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在他们力所能及的的范围内,既不要求过多——每课必创新,也不能过高——创新必讲究全面性和有一定的深度。因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要坚持适度性和适用性原则。

第三,必须坚持面向全体,人人平等。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创造性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目的。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人人平等”为原则,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民主、平等、合作、互相欣赏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知心朋友,面向全体,不歧视后进生,因材施教,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信任,多给学生一些理解和帮助,少一些批评和训斥。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生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表现、创新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问题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提倡“基本知识——迁移——质疑——探究”的学生自主活动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并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以激活学生思维为核心,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使学生善于质疑,不盲从已有结论;积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开放式答案”,去体验那种成功的喜悦。

2、运用“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法是一种寓发挥主体作用于历史比较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方法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不是纯粹要求学生掌握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重视思维方式和探寻解题思路,让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比较,自己去解释、验证、探索有关问题,得出结论。主体历史比较教学策略的具体操作如下:

⑴课前——筹谋建议。教师事先推荐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科书进行新课预习,预习时,学生就教材领悟知识点,提出重点、难点,并找出可进行比较的内容,自行设计历史比较题。

⑵课中——研讨问题。此过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课堂讨论形式提出各自设计的历史比较题,第二是学生讨论、分析历史比较题,阐述各自独到的见解。

⑶课后——灵活运用。学生围绕历史比较题与教师共同分析与思考,评价学习效果,师生一起分析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辩证思考历史的现状。

主体比较教学的第一步是求异思维的开始,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体现。第二步是通过分析、比较,使各种见解聚焦,引起思维的大碰撞,然后在相互刺激的连锁反应中产生综合效应,使个体创造性思维演变为群体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研讨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三步是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对课堂分析的问题进一步作出缜密的逻辑论证,此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向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奔腾、发散,奇思妙想由此产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3、运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它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在历史教学当中,研究性学习可以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础,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采取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以问题的提出为开始,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结,以人的思维得到激活、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为目的。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品德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堂更应该充分发挥其特点,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出努力。

论文作者:余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原则和策略论文_余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