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统计会计的协调_会计核算论文

会计与统计会计的协调_会计核算论文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协调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核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微观经济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并存,其弊端是两种核算之间体制不顺,相互牵制,各起炉灶,重复劳动,信息共用性差,人财物资源浪费,对相同核算内容生成出不同的核算信息,致使决策基础不实。显然,这种不协调性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不合拍,已成为全面实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种阻碍因素。

事实上,微观核算制度中最重要的是会计制度,其他核算制度的设计都应当以会计制度为轴心,保持协调和衔接。统计核算指标、内容、价格应尽量向会计核算靠拢。

1、沟通宏观核算与微观核算的项目分类, 以便于两种核算资料之间的相互转换。在我国的核算实践中,有些项目在微观核算与宏观核算中存在着不同的分类,这就造成这些项目核算内容的不一致,使宏观核算不能直接应用微观核算资料,而必须对其进行调整和换算,这不仅带来工作中的不便,而且更不利于微观核算中的协调。因此,会计核算要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调整和增加有关分类内容。会计核算除按新会计制度规定,将国民经济按主管部门分类,可与统计核算配套,增设按产业分类的内容。在已有的会计核算分类中,为协调会计、统计核算,可作一些适当调整,如对会计核算中流动资产的各项目能再按其金融性与非金融性归类,这样,可为宏观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直接的资料。

2、改革统计核算,规范会计、统计核算指标。规范会计、 统计核算指标,应当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对相同的指标要力求一致,对不同的指标要力求协调,能作出折算、换算、高速和分解。一方面,对会计、统计核算相同的指标,在指标涵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要力求一致,使会计、统计核算找到共同的语言;另一方面,对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存在差异的资料,应有明确分工,相互补充,搞好协调统一。

3、对有关核算内容的调整。(1)宏观核算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包括了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而能准确地反映期末损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固定资产净值。要准确地核算固定资产净值必先准确地计算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实际上,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并非将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计提折旧,因此,对未提折的事业行政单位及居民的固定资产应虚拟折旧。(2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的未完工程,也应列入流动资产,其理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开发产品的在建工程,占用了房地产业的流动资金;开发产品是房地产业的最终产品,它不构成房地产业本身的固定资产(若出现开发产品转为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情况则属例外)。开发产品的经济性质如同从事机器制造的工业企业的产品即机器设备,这些产成品在工业企业未出售时,属该企业的流动资产,只有当它们被建设单位购置后才成为建设单位的固定资产。因此,在计算在建工程时,应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的未完工程剔除。(3)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从承租企业角度看, 它虽不是企业的财产,却是企业的资产,会计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以完整价值入账。由于会计反映的是融资租赁业务引起企业内部资产与负债的变化,不反映承租者与出租者的财产关系。从出租者看,租出的固定资产在其所有权未转移之前,仍为本单位的财产。因此,在宏观核算时,应注意不要重复计算。

利用会计报表“所有者权益”资料时,应剔除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集资的资本数额。对会计报表中“待摊费用”的归属问题,应作具体分析。会计设计了“待摊费用”科目,目的是为均匀产品成本,正确确定费用受益期。待摊费用是企业本期内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支出。这类费用支出,可用于购买“低值易耗品”、“包装物”,也可用于“税金及附加”等的支出。例如,企业购买了价值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而这些工具使用期一年,其费用支出必须在这一年各月摊销以便均匀产品成本。这些工具形成企业的实物流动资产,理应归入“存货”。

4、两种核算价格上的协调。按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 对资产负债存量核算,一律采用市场经济来估价。而会计对有价证券的核算,大部分是以实际成本计价,由于会计是为准确地计算成本与利润(或利息、收益),宏观统计核算反映的是各种存量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会计资料时,需作价格上的调整。对有价证券价格的调整方法有多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有:第一,对有价证券投资价格的调整,可按会计账面价值,加上期末应计的利息、股利等投资损益额;对债券发行价格的调整,可用复利现值系数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对股票发行价格的调整,可按会计账面价值加上溢价或扣除折价。第二,无论是证券的投资还是发行,均以价格指数对会计账面价值加以调整。

5、建立增加值会计。这是会计在加强微观管理职能的同时, 扩大与发展国民经济会计管理职能的需要,是使会计核算沟通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途径。在西方发达国家,增加值的计算原是会计工作的内容,只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增加值的计算和分析,对于增强企业总体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解决劳资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已逐渐形成了以计算增加值,编制增加值表为目标的“增值会计”。企业在提供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的同时,编制和报告增加值的形成和分配情况,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一些欧美和日本的会计集团也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增值会计的准则和报告形式。在我国建立增加值会计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比西方国家更具有利条件。因为在西方会计中没有编制过生产费用表,我们企业原来每月编制生产费用表,有成熟的经验。增值表只要在生产费用表的基础上稍加技术处理,就可以编制出来,当会计核算编制出分项目的增值表后,就可直接转换为统计核算编制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有利于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为国民经济核算服务。

标签:;  ;  ;  

会计与统计会计的协调_会计核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