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美国优秀文理学院教学特点分析_大学课程论文

以“学”为中心--美国优秀文理学院教学特点分析_大学课程论文

以“学”为中心:美国精英文理学院教学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理学院论文,美国论文,精英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理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先驱。如今文理学院虽然仅占美国高校总数的5.8%①,但其优秀的本科教育实践却备受推崇,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隐蔽的常春藤”(Hidden Ivies)②。众多办学者和教育研究者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③。

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究竟有哪些“好的、值得效仿的本科教育实践”?在教学中有哪些具体表现?笔者根据在美国麦克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的实地考察,以该校英文创作导论课(Introduction to Creative Writing)④为主要案例,对其教学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和讨论,然后以阿斯丁的学生参与理论(Student Involvement Theory)为解释工具,进而归纳出文理学院的教学特色,最后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一、美国精英文理学院教学过程特点分析

麦克莱斯特学院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州府圣保罗市,建于1874年,是一所典型的文理学院;该院只提供本科生教育,坚持博雅文理教育传统(liberal arts education),重视教学,坚持小规模,实行住宿制度,同时还是一所招生选择性很强(most selective)的精英文理学院⑤。2007年秋季,麦克莱斯特学院共有1889名全日制本科生、157位全职教师和55位非全职教师,94%的全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或本领域的最高学位。⑥

麦克莱斯特学院的教学特色,可以概括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融入。以下通过该院的英文创作导论课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1.备课——通过课程大纲传递教学理念。

课程大纲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课堂政策、课时安排、课外作业、考核方式等内容。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上,教师要将课程大纲发给班上每个学生,并一一解释,帮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程有整体的了解。在试听选课阶段,课程大纲能够帮助学生确定是否选修该课。在学期中,课程大纲则不仅能帮助学生统筹安排各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重点,还能提醒学生交作业或小测验的时间,有的还能为学生提供研究和写作方面的详细范例。

英文创作导论课属于入门课,也是主修英文创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通过学习诗歌和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和频繁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创作诗歌和短篇小说的能力。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教师姓名、办公室地址、办公电话、电子邮箱、办公时间(office hour);课程名称及代号、课程目标、课时安排、课堂政策、成绩评定方式和标准,期末考试时间和形式,每一次课前需阅读的书目清单、关于作业的详细规定及提交截止时间,课外朗诵会的时间安排以及重大节假日休息时间等。从课程大纲可以看到,英文创作导论课的授课教师W博士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通过频繁的写作训练”在创作中学会创作。课程大纲既是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又如同一份师生之间签订的“合约”,一旦确定,教师和选课的学生就得严格执行。

教学大纲里体现出的教学理念尤其值得一提,因为,课堂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师对待学生作业的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分析麦克莱斯特学院的诸多课程大纲发现,无论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许多教师大多以教学生学会学习、研究、探索为目标,尤其强调对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例如,地质学系一位教授在教学大纲里详细地向学生解释上大学就是要“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的理念。社会学系一位教授则要求高年级学生通过高级综合训练课(Capstone Course)掌握研究技能、具备基本的学术道德、能够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作学术报告,并能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审议同行的论文。为此,他还在课程大纲后面附上高级综合训练课程的修课指南、开题报告的详细格式要求及范例、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及范例、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审查表格及研究意向书、同行审议的内容、标准及范例、公共演讲的艺术、公共报告评价表,以及学校有关学术失范行为的惩罚规定等。

从该校教学大纲体现的教学理念可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是该校教师的共识。

2.课堂教学。

文理学院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坚持小规模办学,并实行小班教学。课堂教学一般有研讨式(seminar)、讨论式(discussion)、口头报告(presentation)、讲课(lecture)等形式。在麦克莱斯特学院,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程已不多见,现在教师们大多混合采用以上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小班制教学则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成为可能。

(1)小班教学。创作导论课W教授的班上共有12个学生,属文理学院较为常见的课堂规模。麦克莱斯特学院每年约开设700门课程,其中,66%的课堂规模小于20人,14%的课堂规模小于10人,最小的课堂规模是5人,平均课堂规模是18人,全校的师生比是1∶11。

小班教学的好处显而易见,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发言,能够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能够得到更加个性化的指导,能够增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这需要结合恰当的课堂组织方式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2)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创作导论课的课堂教学以研讨和讨论的形式为主,学生表现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麦克莱斯特学院实行春秋两学期制,每学期共14周,创作导论课在2008年春季学期共安排了27次课堂教学和3次课外朗诵会(readings),其中有25次采用研讨课(workshop)或讨论课的教学形式。在研讨课上,学生除了讨论指定的阅读材料外,主要是围绕他们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评论。这门课要求学生每周按特定的主题创作一首诗或一篇散文,每次上课前一天发给老师和班上同学。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当众念自己的作品,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点评,然后根据听众意见修改,再在下次研讨课上讨论修改稿,最后在指定的时间内将修改后的作品交给老师计分。学生须学会倾听,须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发表看法。由于班级规模小,能确保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再加上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将计入期末成绩,这就从环境和制度上确保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和融入。讨论课则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写作体裁进行分析和评论,由几个学生结成小组(discussion leader)领导课堂讨论。引导讨论的学生须在课前合作准备好将要讨论的问题,并在课前与教师进行适当的沟通,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大家展开讨论。教师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会对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加以提醒或补充。由于课堂讨论关系到学生的课程成绩,因此,学生必须精心设计和准备引导讨论的问题。

此外,W教授还特意安排了三次课,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到班上做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于这些本来就热爱写作的学生而言,这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还有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常出现在学期末最后一次课上,即:为了庆祝学生们在整个学期中战胜了各种挑战、圆满完成任务,有的教师会购买一些食物到班上与学生分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最后一次课。W教授就是这样结束创作导论课的,同时她还将学生的原创课程作品选集发给他们,作为留念。这样特殊的课堂安排,也是为了营造一种积极的共同体氛围(Sense of Community),使学生自始至终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总之,在小班制的保障下,研讨课和讨论课这两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则起着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在创作导论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融作者、读者、倾听者、思考者、评论者等角色于一身,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

(3)教学材料。创作导论课的教学材料包括教师指定的四本教材、一些复印资料以及学生的作品。其中,学生的作品当属最重要的教学材料。学生们在有的课堂上讨论教材上的内容,在有的课堂上则介绍、分析和评论自己的作品。

学生在做中学,在创作中学习创作,在倾听和评论同学的作品中学会分析和赏鉴。用学生自己的作品作教学材料,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促进其参与和融入到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效措施。

(4)教学支持。教学支持主要体现在师资和学校的制度支持上。首先,教授亲自给低年级本科生上课。文理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要任务,素以重视本科教学、没有研究生助教给本科生上课著称。创作导论课虽是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入门课,授课教师却既是一位享有终身教职的副教授,又是一位知名作家。而且,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课堂内外找到教师,这是文理学院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和家长的承诺。其次,非常强调教学能力。在教师聘任和终身教职评审过程中,文理学院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视甚于科研。即便是在既重视教学又强调科研的麦克莱斯特学院,教师也很容易在教学和科研之间找到平衡,绝不会因为科研任务重而忽略教学。在文理学院,教学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科研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由教师带领本科生一起进行的。第三,非常重视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文理学院的教学,学校不仅减少了他们第一年的教学工作量——可以少教一门课程,还特意组织了每周一次的新教师教学研讨会,邀请资深教师与他们分享教学经验。此外,学校的教学与研究中心也常常组织一些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研讨会。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培训,并予以经费支持。精英文理学院有一半以上的经费是投入到教学上的。

3.作业。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参与和融入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笔者发现,在麦克莱斯特学院,学生的作业量大,时间规定严格,作业形式尤其以阅读、写作和口头报告居多,理科专业的学生还有额外的实验室时间。教师通过作业训练学生的学习、思维、表达、研究等能力以及学术规范性,学生则通过教师的详细评语和及时的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创作导论课又被教师称为“写作培训班”(writing workshop),学生需在14周内完成12篇诗歌或散文,坚持写读书笔记,参加三次朗诵会并撰写评论,还要完成一个期末项目(Final Project)并在课堂上汇报。此外,学生在学期中还要选择相关的作家及作品,在课堂上作两次口头报告。学期末,每个学生需从本学期的作业中精选三到四篇作品,由热心的同学汇集成册,编辑成《课程作品选集》(anthology)。期末,每个学生还须将自己本学期的创作、读书笔记、朗诵会评论、作家及作品介绍等放到一个电子文件夹中,交给老师。

这样的作业量在文理学院并不罕见,一位获得麦克莱斯特学院2007/2008年度优秀教学奖的教师指出,“我的学生常常抱怨我给他们的任务很

多难度太大,认为我总是‘逼着’(push)他们前进,而每当课程结束之际,他们却都发现自己有很大的进步,也因此感激我给他们提出了挑战。”⑦

作业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麦克莱斯特学院很受重视。该校的教学与研究中心(Center of Teaching and Scholar)曾专门组织教师研讨会,讨论有关作业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认真对待和准备课堂报告,如何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写作,如何对待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时出现的问题,等等。该校图书馆也曾在暑假期间专门组织学校教师进行为期三天的研讨班,探讨该如何布置作业,如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等,鼓励教师参与作业设计,并提供经费补贴。

4.作业反馈。

是否给学生及时的反馈以及如何反馈,被认为是判断本科教育实践是否优秀的七大标准之一。⑧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这所文理学院的教师如何给学生反馈意见:一是谁反馈,二是如何反馈,三是反馈周期有多长,四是学生如何对待作业反馈。研究发现:

首先,创作导论课的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反馈意见,还能听到同学的意见。学生每周的作品在提交给教师的同时,还要在上课前先发给全班同学,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了解到所有“读者”的反馈。这种让学生参与作业反馈的做法在麦克莱斯特学院较为普遍。例如,政治学系一位教授给学生布置的一项作业是让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的演讲与修辞理论,模拟白宫某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总统提建议,其他同学作为听众,必须根据一张评价表格上的要求对发言者的表现逐条给予文字评价,并打分。每个学生最后不仅能得到一份较为公正的作业成绩,还能获得来自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详细反馈信息,这比单纯的分数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帮助。

第二,就作业反馈的形式来看,是简单地使用分数或字母还是使用文字批语给学生作业反馈,效果是不同的。本文发现,在麦克莱斯特学院,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无论是学生平时的作业,还是期末提交的论文,上面不仅有分数,还有教师细致的点评,评语包括指出错误、表示赞同、提出质疑、交换看法、寄托希望等等,非常个性化,有的学生有时会在递交作业的时候附上自己对课程或教师的看法。

第三,反馈周期。及时的、个性化的反馈,非常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便于他们及时改进。创作导论课的学生课前把自己的作品发给教师和其他同学,在上课时就可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反馈。其他类型的课程,基本上在一周内可以得到反馈。

第四,学生如何对待作业反馈。创作导论课的教师规定,学生须考虑根据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反馈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或有所回应。数学系一位教师规定,学生在拿到教师批改后的试卷时,须另附一张纸,解释自己试卷中出错的原因,并独立更正错误,然后随原始试卷一起交给教师;如果顺利更正了错误,那么学生还可以挽回一半的分数。麦克莱斯特学院还规定,为了帮助大一学生适应大学的写作要求,教授大一必修课(First-Year Course)的教师,必须对班上16个学生的课程论文提出详细的意见和修改建议,而学生必须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如此至少三个来回之后,教师才能打分。倘若学生无视教师的反馈意见,教师会找学生单独面谈,了解具体原因。很多学生都喜欢教师在自己的作业上写评语,有的学生还会根据教师的评语与教师进一步交流。这种及时的个性化作业反馈机制,使得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认真。

5.课程考核。

笔者发现,注重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英文创作导论课的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而平时成绩就占了课程总成绩的95%。平时成绩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平时作业(55%),按时上课并参与课堂讨论(20%),读书笔记(5%),作家与作品介绍(5%),参加朗诵会并撰写评论(5%),参加《课程作品选集》的编辑(5%)。另外的5%来自期末项目及口头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教师不仅注意作业的“量”,更重视作业的“质”。例如创作导论课,学生最后交给老师打分的作业,并非“一次成型”,而是根据师生讨论的意见修改、数易其稿而成的作品。文化人类学系某门课程学生期末提交的研究论文,是分期逐步完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初稿,再经课堂讨论修改后完成。

这种注重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助于避免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促进学生认真参与和融入平时学习活动的制度保障。

6.教学效果。

小班制、研讨式教学、注重过程的课程考核,以及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切期望,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笔者发现,创作导论课上的学生在朗读自己的作品时很投入,倾听和讨论作品时也非常专注,有的学生甚至被其他同学的作品感动得泪水盈眶。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门课,是因为本身就很热爱写作,并对环境问题有特别的兴趣,而W教授正好是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的知名作家。W教授指出,该班学生对写作很有热情,在课堂上表现非常出色,所以她每次特别期待见到这个班的学生。由于热爱写作,学生们能够充满热情地完成作业;由于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学生会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去创作,写作时的读者意识也更强;由于必须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学生必须学会倾听和思考,懂得尊重;由于要在课堂上讨论指定的书目,学生在课前必须认真完成阅读任务,课堂讨论时也不会漫无边际;由于课程考核特别重视平时的表现,学生就得认真对待课堂发言和课外作业。

二、反思与启示

综上所述,从备课到组织课堂教学,从布置作业到给学生反馈,再到课程考核,创作导论课的教学过程突出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特点,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融入。本文所列举的一些具体做法,实际上正是文理学院那些“好的、值得效仿的优秀实践”的体现。美国学者有关文理学院的一些研究成果与本研究的结论,可谓相辅相成,其中尤以阿斯丁的学生参与理论和帕斯卡瑞勒的研究最有代表性。

阿斯丁的学生参与理论有五个主要假设:参与意味着生理和心理能量的投入;参与的程度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学生投入活动的能量随时间和目标的不同而变化;参与既有量的成分(如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也有质的成分(如学生在阅读时是否专心);学生的学习及发展与其在学习活动中参与的质和量成比例;任何教育措施的效力与其能否促进学生的参与直接相关。阿斯丁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仅应该关注课程内容,更应该关注如何让学生参与和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阿斯丁的“学生参与理论”就可以用来解释本文描述的现象。⑨

显然,在创作导论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可以看作是让学生参与和融入学习活动的一个指南;小班制是促进学生参与和融入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和制度保障;研讨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以及精心设计的作业,都是让学生参与和融入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及时的、个性化的作业反馈和注重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促进学生参与和融入到学习活动的另一个制度保障;而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重视,是促进学生参与和融入学习活动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文理学院对教学的大力支持,则使上述各个条件成为现实。上述各个要素相互结合,才能共同发挥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文理学院的本科教育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它具备上述条件。帕斯卡瑞勒等人的研究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帕斯卡瑞勒等人在美国13个州选取了16所四年制大学(包括5所文理学院、4所公私立全国性研究型大学、7所综合性地方大学或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文理学院在本科教育实践上有更出色的表现,具体包括:师生互动频繁、重视合作学习、学生投入到学习上的精力和时间较多、给学生积极的反馈、对学生持有高学术期望值、学生接受的教学质量较高等。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在《重建本科教学——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中指出,“大学的使命应该是大学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探索者和学习者。大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一共同的使命——探索、研究和发现中来。学生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⑩在这一点上,美国小型文理学院甚至已经成为一些研究型大学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时模仿的对象。中国虽然没有类似美国小型文理学院的高校,不能照搬其做法,但是,美国文理学院对本科教学的重视、它们的教学理念以及一些优秀的教学实践,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对于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本文有以下建议:

第一,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普通教学型大学,都应该对本科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在制度上提供支持。研究型大学尤其应该注意,不能以牺牲本科生教育质量为代价来获得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其实,没有优秀的本科教学质量作保障,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就难以保证。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有文理学院的贡献,许多博士学位获得者都曾在文理学院接受过良好的本科教育。中国大学应该在制度上对本科教学提供支持。例如,大学在聘任新教师时,应重视候选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大学还应该创造机会帮助新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帮助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促进不同学科的新老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在决定教师晋升时,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学还可设置教学奖,对于在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等等。另外,应适当控制班级规模,同时,创新教学组织方法确保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

第二,从大学教师的角度看,热爱教学和学生、更新教学理念也很重要。学生能否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能否成为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很大关系。大学教师不应把自己仅仅当成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第三,从大学教师的源头——研究型大学的博士点来看,研究型大学可以尝试修改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将教学能力融入培养目标之中。有研究表明,提高博士生的教学能力对增加学生的“学习收益”有很大的作用(11)。博士生教学能力发展项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学技能的提高,还应该帮助博士生了解某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课程目标,熟悉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并学会如何组织课程,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估等。

第四,对于大学生而言,改变学习观念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理解“学会学习”在这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中的重要性,应该尝试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

注释:

①根据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2000版),美国共有228所文理学院,在美国3941所高等教育机构中仅占约5.8%的份额。

②Greene,Howard,and Matthew Greene(2000).Greenes' Guides to Educational Planning:The Hidden Ivies:Thirty Colleges of Excellence,Harper Collins.《新加坡商务时报》(Business Times)(2001年4月17日)把美国那些“小型的、招生选择性强的”“精英文理学院”称为“小常春藤”。

③王春春:《与众不同的文理学院:美国文理学院特征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④英文创作导论课,类似于国内大学中文系的“写作导论课”。笔者注。

⑤阿斯丁在研究中指出,选拔度(Selectivity),是用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声望(prestige)或精英(eliteness)程度的最常用的一个指标。Astin,Alexander W.How the Liberal Arts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How the liberal arts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Daedalus,1999,128(1).p78.

⑥Http://www.macalester.edu.

⑦根据笔者对麦克莱斯特学院某教师的访谈。

⑧Chickering,A.,and Gamson,Z.(1987).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San Francisco:Josscy-Bass。美国学者齐克林等人认为,可以从以下7个维度来判断本科教育是否优秀:①师生接触;②学生之间的合作;③积极主动的学习;④给学生及时的反馈;⑤做功课的时间;⑥高期望值;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学生及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些原则经受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检验,在美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运用。

⑨Astin,Alexander W,(1999).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Sepember/October 1999, Vol 40, No 5.p518~529.

⑩The Boyer Undergraduate Commission on Educating Undergraduates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1998.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A Blueprint for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p9.

(11)Pascarella,E.and Terenzini,P.(2005).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Vol.2.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San Francisco:Jossey-Bass.p652.

标签:;  ;  

以“学”为中心--美国优秀文理学院教学特点分析_大学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