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项目合同管理与合同法律风险的预防分析论文_柏欣

规范项目合同管理与合同法律风险的预防分析论文_柏欣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 200093

【摘要】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项目建设期间合同管理是决定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最重要环节与内容之一,是严格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以及施工期间所派生一系列分包、物资采购、以及设备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相关合同法律关系的管理,是对各种经济合同从谈判、签订到履行、变更、索赔、结算、纠纷处理、合同内业资料管理等内容的全过程管理。本文即从施工企业的角度入手,针对规范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侧重识别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要素,并就项目合同法律风险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望引起重视。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预防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持续加快,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项目实施期间所涉及到的法律纠纷案件也不断增多,且开始呈现出了案件数量多、涉案金额大等一系列特点,这一系列的法律纠纷案件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实现情况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合同管理不够严谨与规范。现阶段,在项目管理实践中,施工企业频繁出现分包、转包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在竣工结算、物资管理以及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中频繁出现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法律风险隐患频频产生,甚至诱发大量法律纠纷事件。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项目合同管理实践中,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已成为业内人士高度重视的内容。

1 项目合同法律风险要素识别

根据阶段性的划分依据,在项目合同管理实践中,所存在的法律风险要素主要涉及到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过程中这两个阶段。各个阶段所产生的风险要素存在一定差异性,需要区别对待。

第一,在合同签订前,项目合同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因未针对主体履约能力展开调查或针对主体资格进行生产,进而产生一系列法律风险。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合同签订双方主体没有相应资格,导致合同效力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我国而言,现行法律规范中明确支持:若工程发包中所对应分包方的资质条件不符合标准,则双方所签订的专业分包合同可能因违法而导致无效,总承包方还可能因资质不符合标准而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惩处。尤其在发生劳动争议或意外伤害问题后,施工企业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或连带责任,这对于项目合同运行质量及其安全性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在合同签订时,所存在的法律风险要素主要是由于合同条款审查不当或未严格使用合同范本所致。在当前建筑市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从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的人员而言,要求工作人员不但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还应掌握一定的法律的专业知识,以此种方式才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合同评审流程的安全与可靠,进而有效预防合同签订过程中法律风险问题的产生。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实践中,施工企业项目部的业务部门往往条块分割,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业务部门在管理权限范围内自主对外签订合同。 负责材料采购租赁和机械设备管理的项目部业务人员或合同管理人员由于长期形成的交易习惯或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习惯于使用对方主体提供的格式文本签订合同,有的人员无法对合同中不利于本方权益实现的条款进行甄别,有的人员根本没有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就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合同评审流于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合同履行时,如果双方在合同标的、价款、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方面有异议,鉴于合同条款约定,此时已不很好的维护自身权益,争议或损失实际发生时,已不能根据合同,获得充分的经济补偿

2 项目合同法律风险预防措施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包括签订、履行等多个阶段在内,涉及到了对工程项目分包、采购、承揽、租赁、以及劳务有功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管理内容。针对项目合同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各类法律风险,应当着重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合理防范法律风险:

第一,强制工程项目派生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强化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工作,以从源头上规避合同法律风险的产生。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对外经济业务与活动,势必会签订大量的派生合同,由于部分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在签约派生活动时存在盲目、随意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示范文本签订合同,以弥补项目管理人员在法律专业知识不足方面的问题,以减少派生合同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公正条款。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项目管理实际经验,制定一套与企业的项目管理需求相契合的派生合同示范性文本,以提高操作灵活度、拓展覆盖范围,强化专业性,在合同示范文本中纳入包括物资采购、劳务分包、设备租赁以及专业分包等字啊内的一系业务活动,强制适用于所有项目中,狠抓落实,摈弃被动使用示范文本的观念,严格遵循合同定义的客观环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争取最有利于己方的合同条件,从而达到预防法律风险的目的。

第二,需要配备工程项目专职合同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归属,提高合同管理人员薪资待遇,密切各部门的协作关系,以促进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为确保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开展的有序性,科学防范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各类法律风险,必须以健全且有效的项目合同管理制度为依据,同时还对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但当前客观情况却在于:多数施工单位并没有配备专业水平高且具备良好胜任能力的项目合同管理人员,无法发挥项目合同管理对法律风险的防范作用。为了应对该问题,需要将合同管理岗位设置于项目部中,为该工作岗位配备合格的合同管理专员,形成动态化的管理机制,对合同台账、合同评审、技术较低以及履行等相关资料进行集中化管理,密切项目管理中各个部门与机构之间的协作关系,并重视对项目合同管理人员薪资待遇的改善,拓展工作人员职业晋升渠道与途径,将合同纠纷处理、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评估等相关内容纳入项目部合同管理日常范畴中,从而达到合理规避法律风险产生与扩大的目的。

第三,面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形成系统且完整的纠纷案件申报机制以及合同经济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并形成对合同管理人员相应的物质奖励措施。在合同管理实践中,必须构建面向工程项目的纠纷案件申报工作制度,构建第一责任人即项目经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纠纷信息按照管理层级上报至施工企业纠纷案件对应值壶关部门,避免最佳纠纷处理时机被延误。尤其对于拿施工企业母公司资质投标并中标施工的子分公司项目部,在发生法律纠纷或收到法律文书时,必须按照管理要求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防止积压、拖延甚至瞒报产生的不利影响。必须建立项目法律风险防控以及纠纷有效处理奖励制度,搞活激励机制,给予发现项目重大法律风险和在纠纷案件处理时通过积极努力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以及避免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管理人员物质奖励,加强项目合同管理人员自信心,增强搞好项目合同管理的热情,通过良性的项目合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防控项目合同管理期间所存在的各类法律风险,保障项目合同管理的顺利开展。

3 结束语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无论对于任何形式的经济主体而言,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法律风险。尤其对于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而言,受到企业特点乃至整个建筑行业特殊性的影响,所存在的合同法律风险是非常多的。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对合同风险进行科学势必与防范,已成为业内人士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即围绕项目合同管理实践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风险展开分析,在科学识别合同管理阶段所存在各类法律风险的基础之上,系统论述了有效预防项目合同法律风险的关键措施与方法,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雷田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智能城市,2018,(2):60-61.

[2] 宣增益,郑一争.对外铁路工程总承包的法律风险应对[J].中州学刊,2017,(4):66-70.

论文作者:柏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住宅设施》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规范项目合同管理与合同法律风险的预防分析论文_柏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