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 门诊眼科 610041
摘要: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1~2016.12该院126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人数为63例,其中科室为常规组提供疾病一般护理流程,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并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结果 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护理效果更优,P<0.05。结论 科室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原发性青光眼;焦虑
原发性青光眼为临床眼科多发疾病,发展至后期病情严重者可能致盲,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眼内压力超过正常水平所引起,进而导致眼视神经受到损伤,患者同时伴有视野缺损,致盲率较高[1]。原发性青光眼发病原因临床尚未明确,随着病程进展,对患者视力造成不可逆损伤,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随之下降。此外,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多伴有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干预不及时易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不良生理及行为反应[2]。本次探讨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1~2016.12该院126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人数为63例,常规组男性患者34例,2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0.72±7.43)岁,其中36例伴有头痛症状、13例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研究组男性患者33例,30例为女性,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0.75±7.40)岁,其中34例伴有头痛症状、12例伴有恶心呕吐症状,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科室为常规组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流程,包括提供舒适病房环境,解释发病原理、发展过程及治疗过程,注重心理护理服务,提供用药及出院指导,为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由相关医护人员组建个性化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情况制定相应心理护理计划。护士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由于患者普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产生恐慌心理,对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讲解原发性青光眼相关知识,积极解答患者所提出疑问,充分尊重爱护患者,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相关治疗及护理,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原发性青光眼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伴有心理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应分析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根据不同患者心理情况对症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心理调节能力,科学调动患者积极性,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健康理念。由于医院环境对患者来说较陌生,可在某种程度上加重患者负性情绪,应加强环境管理,营造温馨、舒适、安全诊疗环境,有利于消除患者对医院陌生感及恐惧感。鼓励患者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患者坚持规范用药,维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使患者感受到良好护理氛围。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将焦虑量表(SAS)与抑郁症量表(SDS)作为评价标准,分值越低说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不良心理改善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参考表1。
3. 讨论
原发性青光眼属于双眼病变,部分患者为单眼病变,均可能导致患者失明,由于疾病特殊性,此类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常规护理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起到改善作用[3]。因此,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除做好临床基础护理外,还应对其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利于消除不良心理,改善疾病预后。
个性化心理护理相较于临床常规护理,更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情况及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症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此外,个性化心理护理严格遵循以人为本护理原则,充分尊重爱护患者,同时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不断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可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从某种程度上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4-5]。本文研究组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将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玉.心理干预在63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49-250.
[2]沈艳涛,赵蓓蕾.心理干预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5):7293-7294.
[3]逯奎丽,崔红霞,刘丽萍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提高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08-110.
[4]楚媛,向霞.拓展式宣教法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5):46-48.
[5]罗海燕,杨帆,文国英等.119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J].护理学报,2017,24(2):41-44.
论文作者:林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患者论文; 青光眼论文; 原发性论文; 心理论文; 常规论文; 不良论文; 焦虑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论文;